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601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又称黄背木耳,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毛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生物学特性:(1)温度:毛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地-37℃,适宜温度25~30℃,超过40℃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发生温度18~34℃,以22~28℃最适宜,在此温度下子实体大量发生,产量高、质量好。其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一25℃。(2)湿度: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若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料底积水,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一95%,在此湿度下,子实体发育快,耳丛大、耳片厚。但空气湿度过高,则易遭受杂菌侵染,引起流耳。(3)空气:毛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室(棚)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胜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长和开片。若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4)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在耳片原基分化、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强弱对耳片的色质有直接影响,在弱光条件下,耳片色淡,茸毛短、细;光照强,耳片颜色深,茸毛长、粗。(5)酸碱度:菌丝生长最适PH为6.0~7.5,PH在4.5以下或8.5以上时,菌丝生长势弱,生长速度慢。子实体生长期间适宜PH为5.2~8.0,最适PH为6.5一7.0。由于毛木耳味道鲜美,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栽培毛木耳,但是不同品种的毛木耳栽培的方法有所区别,特别是台湾毛木耳,因肉质厚,白背黑面,适合日本人口味,在外贸出口上成为抢手货,价格高于781菌株五倍多,因此台湾毛木耳的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农户的关注,下列为检索到的相关专利:中国专利1,名称:利用棉杆栽培毛木耳的方法;申请号:200810139367.6;申请日:2008-08-28;申请人:利津县绿野菇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址:257400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岭乡民营园区;摘要:一种食用菌栽培
技术领域
中的一种利用棉杆栽培毛木耳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构成培养料的原材料按下列重量份配置,棉杆粉80-90,麦麸5-15,过磷酸钙3-5,石膏粉1.5-3,糖0-1;配置后的干料与100-150重量份的水混蒸;然后进行发酵,使培养料的PH值在5-6;紫背毛木耳菌种采用小麦粒菌种接种栽培;在温度20-25℃条件下发菌培养35-45天;在温度20-33℃条件下催耳和出耳。本发明以废弃的棉杆作为培养料的主要原料,配以适量的营养物质,根据毛木耳的生长特性,从菌种的选育到栽培提供了科学合理、易于推广的栽培方法。通过该方法栽培的毛木耳具有栽培成本低廉、产量高、品质优良、生长期短的优势。中国专利2,名称:一种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290260.2;申请日:2013-07-11;申请人:彭定祥、李杨红、刘立军、汪波;地址:430070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摘要:一种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配方及制备方法,它由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步骤:A、装袋灭菌,将培养料组分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进行分装、封口,冷却至室温;B、接种培养,在接种室超净工作台上用制备好的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培养架上,进行暗培养,培养期间保持温度,每天通风,处理染菌的菌棒,喷洒灭虫剂及消毒液;C、出耳管理,整个出耳期要加强保湿,通风,出耳期间采取悬挂式培养管理模式。配方合理,操作方便。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栽培效果显著,生长周期非常短,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中国专利3,名称: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申请号:201310344227.3;申请日:2013-08-02;申请人:邬金飞;地址:315500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岳林东路71号);摘要:一种毛木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米糠、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技术实现要素: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与木屑栽培料相比,其优点在于:一是栽培料粗细搭配合理,菌料透气性好,毛木耳菌丝生长旺盛,满袋时间缩短;二是通过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毛木耳菌丝的吸收;三是毛木耳出耳性能好,商品性状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四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还未见到有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毛木耳的方法和技术,桑杆和甘蔗渣都是广西常见的农业废料,含有大量粗纤维,未经过加工的桑杆和甘蔗渣营养含量太低,没有直接利用价值,通常只能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广西较常见的桑杆和甘蔗渣制成毛木耳的栽培料,通过采用混合菌对栽培料进行发酵,加速降解原料有机物质的快速转化,促进有机物降解,充分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中的粗纤维,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含量,使毛木耳丰产:本发明的毛木耳是从台湾引进,品种为台毛1号毛木耳,目前福建农科院、广西农科院等也有菌种培育。台毛1号毛木耳具有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容易栽培产量高等优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其过程如下:(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桑杆40-60份、甘蔗渣10-15份、麦麸3-5份、玉米粉5-8份、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碎成粉末状,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5%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5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并软化栽培料后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控制在70%-80%。(4)出耳采收:发菌培养10-15天后进行吊挂出耳,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15口,掉待毛木耳出耳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所述的母菌选用台毛1号,该品种鲜耳柔软,口感好,呈淡红色,售价较高,缺点是不耐雨水且发菌时间较长,产量不高。所述的培养基的原料及重量份数如下:木屑70-80份、棉籽壳45-60份、麸皮20-25份、石膏粉5-10份、糖蜜2-5份、尿素0.5-1份、水110-120份、本发明采用的木屑培养基中含有糖蜜,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组成因制糖原料、加工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主要含有大量可发酵糖(主要是蔗糖),因而是很好的发酵原料,可用作酵母、味精、有机酸等发酵制品的底物或基料,糖蜜含有少量粗蛋白质,一般为3%~6%,多属于非蛋白氮类,如氨、酰胺及硝酸盐等,而氨基酸态氮仅占38%~50%,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多,能够加速菌落的形成,且木屑培养基制备简单,能够与所述的栽培料相混合,适合菌种选优,通过培养基和栽培料混合选育出的栽培种能够很好适应栽培料,充分吸收利用栽培料的养分。本发明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是芽胞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本发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甘蔗渣和桑杆中的粗纤维,形成毛木耳发菌和成长所需的蛋白和养分。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是木霉菌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利用绿色木霉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分解甘蔗渣和桑杆中的粗纤维,提高原料利用率。EM菌(Effective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1]年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利用EM菌解决发酵过程中栽培料易被有害菌污染的问题,保证毛木耳健康成长。本发明所用的栽培料原料主要为桑杆和甘蔗渣。桑杆是农业废料之一,在桑蚕养殖区,每年农民们为了桑叶茁壮成长,要进行夏伐和秋伐,而伐出来的桑杆没有利用价值,一般农民选择焚烧处理;甘蔗渣也是农业废料之一,是蔗糖厂榨糖后产生的废料,一般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处理。本发明的显著有益效果是:(1)利用同是农业废料的桑杆和甘蔗渣作为栽培料的主要原料,既能变废为宝,又能充分利用桑杆和甘蔗渣中所含的大量粗纤维,通过加入混合菌发酵栽培料,分解桑杆和甘蔗渣中的粗纤维形成粗蛋白一类的营养成分,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原料利用率。本发明还在栽培料中添加有麦麸和玉米粉,能够缩短毛木耳发菌和出耳的时间,从接种到采收只需要25-30天,提高毛木耳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2)台湾毛木耳鲜耳柔软,口感极佳,呈淡红色,售价较高,缺点是不耐雨水且发菌时间较长,产量不高但是适用性较差,本发明通过引进台毛1号毛木耳,经过一系列工艺进行选育,使其能够适应本发明选用的栽培料和当地的气候,从而得到优选的毛木耳品种,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桑杆40份、甘蔗渣10份、麦麸3份、玉米粉5份、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碎成粉末状,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5%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5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并软化栽培料后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0%,每3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4)出耳采收:发菌培养10天后进行吊挂出耳,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口,掉待毛木耳出耳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所述的母菌选用台毛1号。所述的培养基为木屑培养基,配方如下:木屑70份、棉籽壳45份、麸皮20份、石膏粉5份、糖蜜2份、尿素0.5份、水110份、本发明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按照重量份数比1:1混合。实施例2: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桑杆50份、甘蔗渣12份、麦麸4份、玉米粉6份、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碎成粉末状,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5%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5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并软化栽培料后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5%,每3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4)出耳采收:发菌培养10天后进行吊挂出耳,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0口,掉待毛木耳出耳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所述的母菌选用台毛1号。所述的培养基为木屑培养基,配方如下:木屑75份、棉籽壳50份、麸皮20份、石膏粉8份、糖蜜4份、尿素0.8份、水110份、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按照重量份数比1:1混合。实施例3: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毛木耳的方法,其生产过程如下:(1)栽培料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桑杆60份、甘蔗渣15份、麦麸5份、玉米粉8份、所述的桑杆和甘蔗渣使用前打碎成粉末状,上述各成分混合后,加入栽培料总量的3%-5%的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按照重量份数比1:1:1混合的混合菌发酵3-5天,把发酵后的栽培料用120℃的蒸汽蒸煮7小时,消毒并软化栽培料后用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并将袋口扎好后备用。(2)菌种选育:将母菌接入培养基中培育,培育后得到的原种菌再接入由培养基和栽培料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的混合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育得到栽培种。(3)发菌培养:将栽培种接入到栽培料中后放入蘑菇房培养,蘑菇房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80%,每4小时进行通风翻堆,防止高温烧菌。(4)出耳采收:发菌培养15天后进行吊挂出耳,将袋口扎紧不留空隙,扎口后把菌袋吊在蘑菇房的吊架上,并使上下袋错开,吊挂后定量开口,开口为V字形,每袋开15口,掉待毛木耳出耳后采收,可连续采收4个月。所述的母菌选用台毛1号。所述的培养基为木屑培养基,配方如下:木屑80份、棉籽壳60份、麸皮25份、石膏粉10份、糖蜜5份、尿素1份、水120份、用于发酵栽培料的混合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按照重量份数比1:1混合。以下是本发明生产毛木耳方法与其它生产毛木耳方法的比较:木耳生长情况栽培时间连续采收时间自然栽培方法生长缓慢、易出现烂耳40-50天2-3个月以棉籽作栽培料的方法生长较快、出耳量较高30-40天2-3个月本发明栽培方法生长迅速、出耳量大、鲜耳柔软25-30天4个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