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06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所含的食物纤维质地细腻,不伤肠胃,对预防疾病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功能,是非常好的食物纤维来源,其相关食品广受大众青睐。而紫色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而花青素是目前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它是唯一能透过血脑屏障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大脑细胞的物质,具有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和过敏反应、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体质,增强视力和抗癌抗突变的功效。据测定,紫色马铃薯“黑美人每100g块茎约含蛋白质2.3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6.5g、钙1lmg、铁1.2mg、磷64mg、钾342mg、镁22.9mg、胡萝卜素0.01mg、硫胺素0.1mg、核黄素0.03mg、烟酸0.4mg、抗坏血酸16mg、花青素100mg,是十分理想的保健食品和蔬菜。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其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和生理作用。人体中铁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铁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铁的摄入量。但食物中富含铁的植物在幅度较大的农作物往往面临着营养品质下降的难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这些高产的作物本身矿物质元素含量下降,缺铁性贫血和缺锌引发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智力低下和内分泌、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的病症日趋严重,尤其在婴幼儿、妇女和老年人群中。

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高的状态下,如果能紧紧抓住生产发展全生物高营养食品这一难得机遇,利用高营养农作物新品种或药食兼用型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发展具有良好营养保健功能食品,对振兴农村经济、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马铃薯栽培仍是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产量少,种植时需要用的种马铃薯量大;因种段有切口,种植下去后,容易腐烂,出芽率不能保证,亩产量低;同时存在肥料施加不合理,肥料流失率高、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对马铃薯种块进行处理,使种段种植下去后不会腐烂,并促进发芽,保证发芽率,提高每亩种植量,进而提高产量。选择富铁土地种植,加上肥力管理中每次追肥都施加含铁化肥,保证了在马铃薯生长的整个过程有充足的铁可供吸收利用,生产出的马铃薯富含铁元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种块处理: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马铃薯做为种薯,用浓度为25%百菌清稀释1000倍液+3%福尔马林稀释1000倍液浸泡6-8分钟,然后用水冲洗2-3次,而后切块,每个种薯切成3-5个块茎,先用浓度为0.01%-0.015%浓度的吲哚乙酸浸泡5-15S,后捞出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

(2)栽培环境处理:在土质土壤中混入中砂和有机肥耕细整平、作畦,

(3)种植:按照垄距为70-80厘米开种植沟,沟深10-12厘米,在沟内施有机肥、复合肥和杀虫剂,采用单垄双行播种,行距为100-120cm;在同一条种植沟内种薯块茎间隔30-40厘米种植,并在种植沟一侧及时浇透定根水;

(4)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合理灌水,培土定苗,剥苞叶,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待马铃薯茎叶由绿转黄,继而达到枯后进行采收。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有机肥为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施肥量为1200-1600kg/亩;所述复合肥为10-15份铁矿渣、10-15份钾肥、15-20份磷肥、过磷酸钙8-12份、一水合磷酸亚铁铵1-8份、脲酶抑制剂5-10份及18-20份尿素,施肥量为45-55kg/亩。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定根水中添加有生根剂,所述生根剂与定根水的质量比为1:100-200;所述生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复硝酚钠5-10份、吲哚丁酸1-8份、芳基磺酸钠1-8份、聚丙烯酰胺1-8份、水杨酸钠0.1-0.5份和水400-600份。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份、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10份和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5份,施加量为100-200kg/亩。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在步骤(4),所述中耕追肥为2-3次,施肥量为40-50kg/亩,所追肥料为缓释肥料;所述缓释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包裹材料80-150份、尿素40-80份、脲酶抑制剂5-10份、硫酸钾35-75份、过磷酸钙30-70份、黄腐酸二胺铁30-50份、蚯蚓粉15-25份、壳聚糖1-10份、硅藻土1-10份及富铁酵母菌0.5-3份。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包裹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将淀粉20-30份、脲塑10-15份、脂肪5-15份及硫酸铁0.1-5份混合后在高温高压条件进行挤出、注塑或压模即可得到包裹材料。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除包裹材料的以外的原料混合均匀放入造粒机造粒,后烘干至含水量≤5%,得到粒径为1.5-3.0mm的肥料颗粒;再用包裹材料将所述肥料颗粒均匀包裹,后烘干至含水量≤6%,得到所述缓释肥料。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种植马铃薯期间,在整地中添加含有铁的矿渣,在种植过程底肥含有铁元素,在肥力管理中每次追肥都施加含有铁的化肥,保证了在马铃薯生长的整个过程有充足的铁可供吸收利用,生产出的马铃薯富含铁元素。

2.对马铃薯种块进行处理,使块茎种植下去后不会腐烂,并促进发芽,提高出芽率,同时从一个种薯中过分成几个块茎,从而达到减少种植时马铃薯的用量,为保证缩小种植块茎体积后还能提高出芽率,本发明在块茎处理时用促进发芽的化学物质进行浸泡处理,保证发芽率,提高每亩种植量,进而实现提高产量等目的。

3.在浇定根水中添加生根剂,生根剂以促进马铃薯根须生长,并促进发芽,提高马铃薯芽的存活率。

4.中耕施肥时施加的缓释肥料,缓释速率适中而稳定,营养均衡,能有效降低肥料的流失率,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快速健康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先制备缓释肥料:

a先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包裹材料80份、尿素40份、脲酶抑制剂5份、硫酸钾35份、过磷酸钙30份、黄腐酸二胺铁30份、蚯蚓粉15份、壳聚糖1份、硅藻土1份及富铁酵母菌0.5份;其中,包裹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将淀粉20份、脲塑10份、脂肪5份及硫酸铁0.1份混合后在100℃、110MPa条件进行挤出、注塑或压模即可得到包裹材料。

b制备方法为:将除包裹材料的以外的原料混合均匀放入造粒机造粒,后烘干至含水量≤5%,得到粒径为1.5mm的肥料颗粒;再用包裹材料将所述肥料颗粒均匀包裹,后烘干至含水量≤6%,得到所述缓释肥料。

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种块处理: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马铃薯做为种薯,用浓度为25%百菌清稀释1000倍液+3%福尔马林稀释1000倍液浸泡6分钟,然后用水冲洗2次,而后切块,每个种薯切成3个块茎,先用浓度为0.01%浓度的吲哚乙酸浸泡5S,后捞出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

(2)栽培环境处理:在土质土壤中混入中砂和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200kg/亩,然后耕细整平、作畦,

(3)种植:按照垄距为70厘米开种植沟,沟深10厘米,在沟内施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200kg/亩、由10份铁矿渣、10份钾肥、15份磷肥、过磷酸钙8份、一水合磷酸亚铁铵1份、脲酶抑制剂5份及18份尿素组成的复合肥,施肥量为45-55kg/亩和由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份、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份和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份组成的杀虫剂,施加量为100kg/亩,采用单垄双行播种,行距为100cm;在同一条种植沟内种薯块茎间隔30厘米种植,并在种植沟一侧及时浇透定根水,所述定根水中添加有生根剂,所述生根剂与定根水的质量比为1:100;所述生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复硝酚钠5份、吲哚丁酸1份、芳基磺酸钠1份、聚丙烯酰胺1份、水杨酸钠0.1份和水400份;

(4)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2次,所追肥料为上述制备的缓释肥料,施肥量为40kg/亩,合理灌水,培土定苗,剥苞叶,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待马铃薯茎叶由绿转黄,继而达到枯后进行采收。

实施例2:

先制备缓释肥料:

a先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包裹材料150份、尿素80份、脲酶抑制剂10份、硫酸钾75份、过磷酸钙70份、黄腐酸二胺铁50份、蚯蚓粉25份、壳聚糖10份、硅藻土10份及富铁酵母菌3份;其中,包裹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将淀粉30份、脲塑15份、脂肪15份及硫酸铁5份混合后在150℃、150MPa条件进行挤出、注塑或压模即可得到包裹材料。

b制备方法为:将除包裹材料的以外的原料混合均匀放入造粒机造粒,后烘干至含水量≤5%,得到粒径为3.0mm的肥料颗粒;再用包裹材料将所述肥料颗粒均匀包裹,后烘干至含水量≤6%,得到所述缓释肥料。

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种块处理: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马铃薯做为种薯,用浓度为25%百菌清稀释1000倍液+3%福尔马林稀释1000倍液浸泡8分钟,然后用水冲洗3次,而后切块,每个种薯切成5个块茎,先用浓度为0.015%浓度的吲哚乙酸浸泡15S,后捞出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

(2)栽培环境处理:在土质土壤中混入中砂和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600kg/亩,然后耕细整平、作畦,

(3)种植:按照垄距为80厘米开种植沟,沟深12厘米,在沟内施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600kg/亩、由15份铁矿渣、15份钾肥、20份磷肥、过磷酸钙12份、一水合磷酸亚铁铵8份、脲酶抑制剂10份及20份尿素组成的复合肥,施肥量为55kg/亩和由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份、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份和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5份组成的杀虫剂,施加量为200kg/亩,采用单垄双行播种,行距为120cm;在同一条种植沟内种薯块茎间隔40厘米种植,并在种植沟一侧及时浇透定根水,所述定根水中添加有生根剂,所述生根剂与定根水的质量比为1:200;所述生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复硝酚钠10份、吲哚丁酸8份、芳基磺酸钠8份、聚丙烯酰胺8份、水杨酸钠0.5份和水600份;

(4)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3次,所追肥料为上述制备的缓释肥料,施肥量为50kg/亩,合理灌水,培土定苗,剥苞叶,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待马铃薯茎叶由绿转黄,继而达到枯后进行采收。

实施例3:

先制备缓释肥料:

a先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原料:包裹材料100份、尿素55份、脲酶抑制剂8份、硫酸钾55份、过磷酸钙45份、黄腐酸二胺铁40份、蚯蚓粉22份、壳聚糖8份、硅藻土6份及富铁酵母菌2.5份;其中,包裹材料由以下方法制成:将淀粉25份、脲塑12份、脂肪10份及硫酸铁2份混合后在120℃、120MPa条件进行挤出、注塑或压模即可得到包裹材料。

b制备方法为:将除包裹材料的以外的原料混合均匀放入造粒机造粒,后烘干至含水量≤5%,得到粒径为2.0mm的肥料颗粒;再用包裹材料将所述肥料颗粒均匀包裹,后烘干至含水量≤6%,得到所述缓释肥料。

一种富铁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种块处理:选择体形椭圆、无病害的马铃薯做为种薯,用浓度为25%百菌清稀释1000倍液+3%福尔马林稀释1000倍液浸泡7分钟,然后用水冲洗2-3次,而后切块,每个种薯切成4个块茎,先用浓度为0.10%浓度的吲哚乙酸浸泡11S,后捞出块茎用草木灰涂抹,待用;

(2)栽培环境处理:在土质土壤中混入中砂和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400kg/亩,然后耕细整平、作畦,

(3)种植:按照垄距为75厘米开种植沟,沟深11厘米,在沟内施由树木的落叶、枯枝与家禽的粪便进行沤肥而成有机肥施肥量为1350kg/亩、由12份铁矿渣、12份钾肥、19份磷肥、过磷酸钙11份、一水合磷酸亚铁铵5份、脲酶抑制剂8份及19份尿素组成的复合肥,施肥量为50kg/亩和由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份、苯磺隆可湿性粉剂8份和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3份组成的杀虫剂,施加量为150kg/亩,采用单垄双行播种,行距为110cm;在同一条种植沟内种薯块茎间隔35厘米种植,并在种植沟一侧及时浇透定根水,所述定根水中添加有生根剂,所述生根剂与定根水的质量比为1:150;所述生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复硝酚钠8份、吲哚丁酸4份、芳基磺酸钠7份、聚丙烯酰胺6份、水杨酸钠0.4份和水500份;

(4)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3次,所追肥料为上述制备的缓释肥料,施肥量为45kg/亩,合理灌水,培土定苗,剥苞叶,并做好病虫害防治;

(5)适时收获:待马铃薯茎叶由绿转黄,继而达到枯后进行采收。

分别对实施例1-3种植方法收获得到的马铃薯块产量和性能进行测试,其中,本发明马铃薯的产量为4200公斤/亩,普通马铃薯的产量为3000-3100公斤/亩,平均增产35%左右;本发明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为50-68%,粗蛋白含量5-10%,氨基酸总量为7-10%,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0-45%,锌和镁含量分别为18-21mg/kg和0.1-0.5mg/kg。另外也参考GB/T5009.90-2003《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对马铃薯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重点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本发明栽培方法得到的马铃薯铁元素含量高于普通马铃薯,高出30-50%。

表1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