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苗阔叶林下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04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及苗阔叶林下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假鳞茎),别名白根、连及草、地螺丝、白鸡娃、紫兰等。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重庆、陕西、浙江等省市,贵州正安、陕西旬阳、重庆南川、安徽宣城等地有一定规模的种植。白及为常用中药材品种,传统用于肺胃出血、外伤出血、臃肿疮疡、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病(伤),临床上白及多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口腔枯膜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症。随着现代中药的发展,已开发出胃康宁、云南白药、白及颗粒、快胃片、复方白及膏等中成药。此外,在轻化工行业,白及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已开发出美容霜、白及花净白原液、白及韩方手工香皂等大批产品。仅在中成药生产行业,当前白及原材料需求量已达1500吨,其中葵花药业、云南白药两大制药企业需求量分别在600吨左右;加上中药处方用药、轻化工行业原材料需求,白及当前需求量已突破3000吨。随着新用途的开拓及新产品的不断开发,白及需求量正急剧上升。目前,全国白及种植面积仅3000亩,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每年需种植白及至少9000亩以上,按亩1.5万苗计算,每年需白及种苗1.35亿苗以上。所以产业化生产白及种苗,规模化栽培白及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白及种子细小、数量大,但因无胚乳,通过常规方法无法利用种子大规模培育种苗,生产中一般采用分株繁殖获得种苗,但因繁殖系数低,种苗生产数量极其有限,不能适应产业化生产需要。并且,白及阔叶林下种植时,存在杂草生长大于白及苗生长、林下种植苗地保湿、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白及种植产业化发展。

现阶采用白及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技术,但白及阔叶林规模化栽培仍处于初步阶段,常规白及栽培过程中常出现杂草生长量大于白及苗生长量、苗地缺水、缺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能抑止林下白及苗地杂草生长、改善林地土壤肥力、提高白及块茎产量的白及苗阔叶林下种植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白及苗阔叶林下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及无菌种苗培育

①白及蒴果的灭菌:将白及蒴果先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白及蒴果表面水分;

②白及无菌种苗培育:在培养室无菌条件下,将经灭菌的白及蒴果播种于的培养瓶内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3000lx~3500lx,光照时间为12h/d,待白及苗高3cm~4cm、且根长0.5~1.5cm时,将培养瓶移至覆盖有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的棚塑料大棚内炼苗15~20d;培养瓶内的培养基为1/2MS+NAA 0.2~0.5mg/L+蔗糖25000mg/L+土豆泥80000mg/L+活性炭1000mg/L;

(2)大棚驯化

①移栽:炼苗结束后,从培养瓶中取出生根苗,用清水洗去粘附于生根苗上的培养基;将清洗好的生根苗放入800倍液~1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中浸泡消毒9~10min后移栽于盛有育苗基质的育苗钵中,移栽完毕后浇透水,再用1000倍液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雾;所述育苗基质由以质量分数计的如下成分混合后堆沤2天而成:杏鲍菇渣10%、松皮粉15%、珍珠岩粉10%、豆粕粉10%、废弃植物10%、泥炭25%、细沙10%和麦皮粉10%;或所述育苗基由腐殖土和过磷酸钙按腐殖土:过磷酸钙的质量比为100:0.5混合而成,所述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为12%质量分数;

②移栽后管理:移栽后3个月内在育苗钵上方搭建遮光率为75%~85%的遮阳网,并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80%~95%,3个月后移除遮阳网,并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60%~70%;在整个大棚驯化期间,每隔5~7d交替喷施10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0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隔15d淋施质量分数为0.1%的复合肥,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当苗高5~6cm时,选择假鳞茎宽度达1.5cm~2cm的白及苗为白及种苗;

(3)阔叶林下种植

①选地和整地:选择阔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5%质量分数,土壤全氮含量≥0.04%质量分数,土壤有效磷含量≥15mg/kg的砂质壤土为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翻耕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土壤深20cm~30cm,每亩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施入沤肥1500kg~2000kg作基肥,并开宽1~1.2米,高28~32厘米的厢,在厢面上覆盖黑色塑料地膜;

②在覆盖有黑色塑料地膜的厢面上按行距25~30cm,塘距18~22cm挖种植塘,将步骤(2)②选择的白及种苗种植在种植塘内,每塘栽种1株白及种苗,栽后覆细土,再覆盖腐熟的咖啡壳至2cm~4cm厚;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每年于春季和秋季各追肥1次,每次追肥为先揭开黑色塑料地膜,按过磷酸钙30~40kg/亩和沤肥100kg/亩的用量,将过磷酸钙和沤肥混合均匀撒施在厢面上后再覆盖黑色塑料地膜,所述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为12%质量分数;

以质量分数计,步骤(3)①和步骤(3)②中所述沤肥中有机质含量≥30%,全氮含量≥0.5%,全磷含量≥0.5%,全钾含量≥1.0%;

(4)采收

于白及种苗在阔叶林下种植3~4年后的冬季,待地上白及茎枯萎时采收白及地下块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阔叶林下种植白及苗后,在苗地上铺黑色塑料地膜,能有效抑制林下白及苗种植地70%以上杂草生长,还能起到保湿作用。

2、在阔叶林下白及种植苗地上使用腐熟的咖啡壳,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8%-88%,减少了追肥次数,促进白及生长效果特别明显,在白及生长发育期增加茎高,叶长叶宽,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白及块茎鲜产量每亩提高了15-18%,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用的白及组培苗、复合肥、农药等材料均可在市场购买。各实施例中无特别说明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实施地点: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像镇沙坝田村,为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和部分砖红壤。

苗木移植时间:2011年7月

白及块茎收获时间:2014年12月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

包括以下步骤(3次重复):

(1)白及无菌种苗培育

①白及蒴果的灭菌:将白及蒴果先用75%v/v的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白及蒴果表面水分;

②白及无菌种苗培育:在培养室无菌条件下,将经灭菌的白及蒴果播种于的培养瓶内的培养基中培养,每瓶播种150粒,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3000lx~3500lx,光照时间为12h/d,待白及苗高3cm~4cm、且根长0.5~1.5cm时,将培养瓶移至覆盖有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的棚塑料大棚内炼苗15d;培养瓶内的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蔗糖25000mg/L+土豆泥80000mg/L+活性炭1000mg/L;

(2)大棚驯化

①移栽:步骤(1)②中炼苗结束后,从培养瓶中取出生根苗,用清水洗去粘附于生根苗上的培养基;将清洗好的生根苗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泡消毒10min后移栽于盛有育苗基质的育苗钵中,移栽完毕后浇透水,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所述育苗基质由以质量分数计的如下成分混合后堆沤2天而成:杏鲍菇渣10%、松皮粉15%、珍珠岩粉10%、豆粕粉10%、废弃植物10%、泥炭25%、细沙10%和麦皮粉10%,所述细沙为通过土壤筛孔径1.0mm的沙。

②移栽后管理:移栽后3个月内在育苗钵上方搭建遮光率为85%的遮阳网,并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80%~95%,3个月后移除遮阳网,并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60%~70%;在整个大棚驯化期间,每隔7d交替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5d淋施质量分数为0.1%的复合肥,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驯化培育约80d,苗高5~6cm即可出圃,出圃前15d不施肥,出圃选择假鳞茎宽度达1.5cm~2cm的白及苗为白及种苗;

(3)阔叶林下种植

①选地和整地:选择阔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5%质量分数,土壤全氮含量≥0.04%质量分数,土壤有效磷含量≥15mg/kg的砂质壤土为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翻耕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土壤深20cm~30cm,清理干净林下杂灌,每亩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施入沤肥1500kg作基肥,并开宽1米,高28厘米的厢,在厢面上覆盖黑色塑料地膜;

②在覆盖有黑色塑料地膜的厢面上按行距25cm,塘距18cm挖种植塘,在种植塘内,每塘栽种1株步骤(2)②所述的白及种苗,栽后在种植塘内覆细土,所述细土为过土壤筛孔径1.0mm的土,再覆盖腐熟的咖啡壳至2cm~4cm厚,以增加土壤肥力;种植地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使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白及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每年于春季和秋季各追肥1次,每次追肥为先揭开黑色塑料地膜,按过磷酸钙30kg/亩和沤肥100kg/亩的用量,将过磷酸钙和沤肥混合均匀撒施在原覆盖黑色塑料地膜的厢面上后再将黑色塑料地膜覆盖在原位,所述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为12%质量分数。

以质量分数计,步骤(3)①和步骤(3)②中所述沤肥中有机质含量≥30%,全氮含量≥0.5%,全磷含量≥0.5%,全钾含量≥1.0%。

(4)采收

于白及种苗在阔叶林下种植3~4年后的冬季,待地上白及茎枯萎时采收白及地下块茎。

实施例2

实施例2除以下措施不同外,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苗木移植时间:2010年7月

白芨块茎收获时间:2013年12月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

步骤(1)②中所述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蔗糖25000mg/L+土豆泥80000mg/L+活性炭1000mg/L。

步骤(2)①移栽中将清洗好的生根苗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泡消毒9min后移栽于盛有育苗基质的育苗钵中,所述育苗基由腐殖土和过磷酸钙按腐殖土:过磷酸钙的质量比为100:0.5混合而成,所述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为12%质量分数。

步骤(3)①选地和整地中每亩阔叶林下白及种苗种植地施入沤肥2000kg作基肥。

步骤(3)②中每次追肥所用的过磷酸钙的用量为40kg/亩。

以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试验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实施例1与对照杂草平均盖度调查表

(白及苗龄y=1a)

表2 实施例1与对照白及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块茎鲜产量调查表

表3 实施例2与对照杂草平均盖度调查表

(白及苗龄y=1a)

表4 实施例2与对照白及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块茎鲜产量调查表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与白及传统林地栽培对照(不采用铺盖地膜、不使用完全腐熟的咖啡壳)相比,阔叶林下种植白及苗,在苗地上铺黑色塑料地膜,能有效抑制林下白及苗地70%杂草生长;在阔叶林下白及种植苗地上使用腐熟的咖啡壳,有效增加了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8~88%,减少了追肥次数,促进白及生长效果特别明显,在白及生长发育期增加茎高,叶长叶宽,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白及块茎鲜产量每亩提高了15-18%,提高白及块茎单产量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