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5048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并在使用中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能增加植物产量或提高品质的生物制剂,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自然界中有不少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具有杀虫、杀菌、除草及植物生物调节活性。这种微生物具有很高的专一性,其对靶标害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而对其他生物却十分安全。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洗盐、排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能够改良盐碱第结构使其适合种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该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材料的选用,改良材料包括化学改良剂和生物菌肥,生物菌肥为动物粪便,动物粪便为猪粪、牛粪、羊粪的混合物;

S2:动物粪便的处理,将猪、牛的粪便先期混合,再将牛、羊的粪便混合,然后将两者再次混合,产生生物菌肥;

S3:生物菌肥的再处理,将S2中生成的生物菌肥放置在密封空间内,向生物菌肥内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将生物菌肥与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均匀混合,生物菌肥与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质量比例为120:1的比例混合,存放时间为20-35天;

S4:改良材料的混合,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并且使得充分混合,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的重量比例为1:10,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然后在密闭空间内反应3-5天,取出,备用;

S5:盐碱地的预处理,将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8-36厘米,将盐碱地两侧均设置排水沟,且排水沟的深度为42-45厘米;

S6:灌溉洗盐,把水灌溉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处理时间为10-14天;

S7:平整土地,将S6完成后,平整土地能够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S8:盐碱地的第一次处理,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的混合料平铺在盐碱地表面,每亩地的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的用量为800千克,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平铺,并用旋耕装置进行再次的翻耕,使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平铺均匀;

S9:盐碱地保湿处理,对进行翻耕的盐碱地进行灌溉处理,灌溉处理后,将S8处理后的盐碱地平铺保鲜膜,以保持盐碱地的含水性,处理时间在42-50天;

S10:耐盐植物的种植,对S5-S9处理后的盐碱地进行耐盐植物的种植,同时通过耐盐植物的种植进行盐碱地的辅助改良。

所述S10中的耐盐植物为月季与结缕草,且月季的种植密度为每亩地1000株-1300株,结缕草播种前要先进行种子处理,用0.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所述月季与结缕草同时播种。

所述步骤S2中猪、牛的粪便混合的重量比例为3:1,牛、羊的粪便混合的重量比例为2:1。

所述步骤S2中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为绿原酸、黄酮、京尼平苷酸与蛋白质的混合液。

所述化学改良剂为硫酸铵、脱硫石膏、腐植酸按照重量份6:20:12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S2中猪、牛的粪便混合物的含水量不高于12%,牛、羊的粪便混合物的含水量不高于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盐碱地的预处理,对盐碱地进行初步处理,微生物生长促进剂能够促进生物菌肥内的微生物的产生,利用生物菌肥与化学改良剂的配合对盐碱地进行改性处理,有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的结构,通过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改良,将会大大提高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且充分对动物粪便做到了利用,解决了动物粪便的处理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该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材料的选用,改良材料包括化学改良剂和生物菌肥,生物菌肥为动物粪便,动物粪便为猪粪、牛粪、羊粪的混合物;

S2:动物粪便的处理,将猪、牛的粪便先期混合,再将牛、羊的粪便混合,然后将两者再次混合,产生生物菌肥;

S3:生物菌肥的再处理,将S2中生成的生物菌肥放置在密封空间内,向生物菌肥内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将生物菌肥与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均匀混合,生物菌肥与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质量比例为120:1的比例混合,存放时间为20-35天;

S4:改良材料的混合,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并且使得充分混合,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的重量比例为1:10,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料,然后在密闭空间内反应3-5天,取出,备用;

S5:盐碱地的预处理,将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8-36厘米,将盐碱地两侧均设置排水沟,且排水沟的深度为42-45厘米;

S6:盐碱地去盐处理,把水灌溉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处理时间为10-14天;

S7:平整土地,将S6完成后,平整土地能够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S8:盐碱地的第一次处理,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的混合料平铺在盐碱地表面,每亩地的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的用量为800千克,将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平铺,并用旋耕装置进行再次的翻耕,使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料平铺均匀;

S9:盐碱地保湿处理,对进行翻耕的盐碱地进行灌溉处理,灌溉处理后,将S8处理后的盐碱地平铺保鲜膜,以保持盐碱地的含水性,处理时间在42-50天;

S10:耐盐植物的种植,对S5-S9处理后的盐碱地进行耐盐植物的种植,同时通过耐盐植物的种植进行盐碱地的辅助改良。

所述S10中的耐盐植物为月季与结缕草,且月季的种植密度为每亩地1000株-1300株,结缕草播种前要先进行种子处理,用0.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所述月季与结缕草同时播种。

所述步骤S2中猪、牛的粪便混合的重量比例为3:1,牛、羊的粪便混合的重量比例为2:1。

所述步骤S2中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为绿原酸、黄酮、京尼平苷酸与蛋白质的混合液。

所述化学改良剂为硫酸铵、脱硫石膏、腐植酸按照重量份6:20:12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S2中猪、牛的粪便混合物的含水量不高于12%,牛、羊的粪便混合物的含水量不高于6%。

本发明通过猪、牛粪便的混合,能够产生猪、牛粪便的混合物,通过猪、牛粪便混合物中能够有效的将猪、牛粪便的营养物充分结合,在将牛、羊的粪便混合,能够产生牛、羊粪便的混合物,通过牛、羊粪便混合物中能够有效的将牛、羊粪便的营养物充分结合,化学改良剂和已经反应处理的生物菌肥混合,综合盐碱地中的碱性物质,使得盐碱地内碱性物质的含量降低到30%,从而盐碱地更适合植物的种植,两者的混合物将更有利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通过对盐碱地的预处理,对盐碱地进行初步处理,微生物生长促进剂能够促进生物菌肥内的微生物的产生,利用生物菌肥与化学改良剂的配合对盐碱地进行改性处理,有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的结构,通过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改良,将会大大提高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且充分对动物粪便做到了利用,解决了动物粪便的处理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