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野生化栽培黑木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724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模拟东北野生黑木耳生长的环境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本发明属于黑木耳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东北林区,有红松、阔叶林是主要的森林类型。山林中树木木屑营养元素丰富,养分循环可用,优异的森林环境中生长繁衍着丰富的野生大型真菌。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国内黑木耳市场,目前仍是供不应求,我省目前黑木耳生产方式主要栽培方式有人工木段种植以及人工袋种植两种方法。而木段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椴木、桦木等木材原料,砍伐树木的量越来越大,导致生态平衡破坏,水土流失等,况且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低等特点;人工袋种植式操作技术繁琐要求高,掌握的难度大,而且污染率高,质量低。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寻找一种新型的符合天然的野生黑木耳栽培方式十分必要。仿生化栽培野生黑木耳是本发明发明人经研究得出的一种栽培野生黑木耳的新型栽培方式,是以模拟野生黑木耳与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周边植物生长关系,满足黑木耳发育过程对湿度、光照、温度、空气等要求,以肥沃木屑为原料,有利于黑木耳生长的一种仿野生栽培方法,其优势在于自然环境生长,污染率低,黑木耳产量相对高,并且黑木耳肉厚,弹性大,没有任何污染,为纯有机食品,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野生化栽培黑木耳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野生黑木耳生长环境栽培黑木耳,解决了人工栽培黑木耳生长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栽培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种仿野生化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

将85~90重量份的阔叶树木屑,10~12重量份的麦麸,1~2重量份的石膏粉,1~2重量份的豆饼以及1~2重量份的白灰用水混匀,调pH值为7~8,含水量保持在60~65%,得到用于栽培野生黑木耳的培养基;

(2)培养基装袋灭菌:

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装入聚丙烯袋,每袋1~1.5kg,100℃蒸汽灭菌8小时;

(3)接种:

经过灭菌的袋料,料温降到30℃以下时,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黑木耳菌种;

(4)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栽袋置于温度为20~25℃,室内湿度为45%-~55%,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白、粗、健壮为宜,培养时间为12~15天,之后调节室温为15~20℃,适当通风、光照,以使菌丝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待菌丝进入成熟阶段,调节室温为10-15℃,湿度75%~85%、通风、光照与外界环境相同,培养期控制在55~65天;

(5)割口:

每个栽袋割10-22个V型割口,深0.5cm,长度在1.5~2.5cm;

(6)移栽:

选择光透射率为30%~40%,湿度为75%~90%,通风良好,地面无积水且覆盖有树木木屑的阔叶林,将成熟期的菌体移到阔叶林中,摆地生长;

(7)出耳管理:

出耳湿度控制在90%~95%,温度、通风、阳光与阔叶林条件一致;

(8)采耳: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腹面未有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及时采收。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是将85重量份的阔叶树木屑,12重量份的麦麸,0.5重量份的石膏粉,2重量份的豆饼以及0.5重量份的白灰用水混匀,调pH值为7.5,控制含水量为65%。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阔叶树木屑来自东北林区的阔叶树木屑。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聚丙烯袋的尺寸为17cm×33cm。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的移栽的月份为每年的8月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模拟野生黑木耳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的要求,使黑木耳耳形、口感、厚度、色泽都接近东北野生态黑木耳,从而达到性状稳定、抗性强,品质优于其他品种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述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实施例1 黑木耳的仿野生化栽培方法

(1)培养基制备:

将85重量份的阔叶树木屑,12重量份的麦麸,0.5重量份的石膏粉,2重量份的豆饼以及0.5重量份的白灰,用水混匀,调pH值为7.5,控制含水量为65%,得到用于栽培野生黑木耳的培养基;

(2)培养基装袋灭菌:

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装入17cm×33cm的聚丙烯袋,每袋1kg,蒸汽灭菌100℃,灭菌8小时;

(3)接种:

经过灭菌的袋料,料温降到30℃以下时,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开始接种;

(4)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栽袋置于温度25℃,室内湿度50%,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白、粗、健壮为宜,培养时间为14天,之后调节室温为20℃,适当通风、光照,以使菌丝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待菌丝进入成熟阶段,调节室温为15℃,湿度为80%、通风、光照与外界环境相同,培养期60天;

(5)割口:

每个栽袋割15个V型割口,深0.5cm,长度在2cm左右;

(6)移栽:

选择光透射率为30%~40%,湿度为75%~90%,通风良好,地面无积水且覆盖有树木木屑的阔叶林,将成熟期的菌体移到阔叶林中,摆地生长;移栽的月份为8月份;

(7)出耳管理:

出耳湿度控制在90%~95%,温度、通风、阳光与阔叶林条件一致;

(8)采耳: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腹面未有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及时采收。

实施例2 黑木耳的仿野生化栽培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1)中将90重量份的阔叶树木屑,8重量份的麦麸,0.5重量份的石膏粉,1重量份的豆饼以及0.5重量份的白灰,用水混匀,调pH值为7,控制含水量为60%,得到用于栽培野生黑木耳的培养基。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黑木耳的仿野生化栽培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步骤(5)每个栽袋割18个大V型割口,深0.5cm,长度在2cm左右。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黑木耳的仿野生化栽培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4)中将接种后的栽袋置于温度20℃,室内湿度55%,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白、粗、健壮为宜,培养时间为12天,之后调节室温为15℃,适当通风、光照,以使菌丝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待菌丝进入成熟阶段,调节室温为10℃,湿度为75%、通风、光照与外界环境相同,培养期55天。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仿野生化栽培方法(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与传统方法(人工黑木耳袋栽培、人工黑木耳木段栽培方法)的优势,本发明同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黑木耳的栽培试验,并对黑木耳的产量与性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三种方法种植黑木耳的产量与性状比较

从上表中分析出,实施本发明仿野生黑木耳栽培与人工黑木耳袋栽培、人工黑木耳木段栽培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培养得到的黑木耳产量明显高于木段栽培,而且口感与外形接近野生黑木耳。采用本发明的仿野生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栽培的黑木耳产量高、品质好、适合东北野生木耳的栽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