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3768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多年生植物,上季甘蔗砍收后,利用留在土中和蔗蔸上的侧芽生长成为新的植株,经人工培育而成为新的一季甘蔗,称为宿根甘蔗。宿根蔗管理是甘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栽培制度。宿根甘蔗具有明显的省种、省工、早熟,利于劳动力安排和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是,目前大部分都是人工铲蔸或者是机械铲蔸,但是铲蔸不到位,无法达到效果。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农作物管理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该方法采用甘蔗铲蔸破垄机对宿根蔗进行处理,并通过施肥覆土等一系列步骤,是的蔗地土壤的通透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甘蔗产量大大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是利用铲蔸破垄机顺序完成铲蔸、施肥、溶液喷施及覆膜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铲蔸破垄机的底刀位置设于高于垄顶5-8cm,然后铲除高于底刀的甘蔗,留蔗桩高7-10cm,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病虫的发生;

步骤(2),铲蔸后施肥,施普钙748-752kg/ha、尿素297-301kg/ha和硫酸钾298-302kg/ha,同时配施杀虫双75-90kg/ha;

步骤(3),施肥后喷施阿特拉津水溶液,最后覆盖地膜;

每公顷采用的阿特拉津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40%阿特拉津3.75L-4.5L兑水900kg,混合均匀,即得。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1)留的蔗桩基部节上有2-3个活芽。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施肥时,施普钙750kg/ha、尿素300kg/ha和硫酸钾300kg/ha。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覆盖地膜所采用的地膜厚度为0.008mm,宽为30-4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蔗地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出苗率和分蘖率,出苗率评价增加23%,同时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最终提高甘蔗的产量,产量至少增加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铲蔸破垄机为贵港市西江机械有限公司的2CLF-1型平茬破垄覆膜机。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40%阿特拉津购自山东大农药业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是利用铲蔸破垄机顺序完成铲蔸、施肥、溶液喷施及覆膜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铲蔸破垄机的底刀位置设于高于垄顶5-6cm,然后铲除高于底刀的甘蔗,留蔗桩高7-8cm,留的蔗桩基部节上有2-3个活芽;

步骤(2),铲蔸后施肥,施普钙748kg/ha、尿素297kg/ha和硫酸钾298kg/ha,同时配施杀虫双90kg/ha;

步骤(3),施肥后喷施阿特拉津水溶液,最后覆盖地膜,地膜厚度为0.008mm,宽为30mm;

每公顷采用的阿特拉津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40%阿特拉津3.75L兑水900kg,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是利用铲蔸破垄机顺序完成铲蔸、施肥、溶液喷施及覆膜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铲蔸破垄机的底刀位置设于高于垄顶7-8cm,然后铲除高于底刀的甘蔗,留蔗桩高9-10cm,留的蔗桩基部节上有2-3个活芽;

步骤(2),铲蔸后施肥,施普钙752kg/ha、尿素301kg/ha和硫酸钾302kg/ha,同时配施杀虫双75kg/ha;

步骤(3),施肥后喷施阿特拉津水溶液,最后覆盖地膜,地膜厚度为0.008mm,宽为40mm;

每公顷采用的阿特拉津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40%阿特拉津4.5L兑水900kg,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宿根甘蔗的管理方法,是利用铲蔸破垄机顺序完成铲蔸、施肥、溶液喷施及覆膜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铲蔸破垄机的底刀位置设于高于垄顶6-7cm,然后铲除高于底刀的甘蔗,留蔗桩高8-9cm,留的蔗桩基部节上有2-3个活芽;

步骤(2),铲蔸后施肥,施普钙750kg/ha、尿素300kg/ha和硫酸钾300kg/ha,同时配施杀虫双80kg/ha;

步骤(3),施肥后喷施阿特拉津水溶液,最后覆盖地膜,地膜厚度为0.008mm,宽为35mm;

每公顷采用的阿特拉津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40%阿特拉津4L兑水900kg,混合均匀,即得。

应用实例及对比例

1)试验过程:

A.试验地点: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马保基地、盈江蔗区、陇川蔗区、勐海蔗区;

B.试验品种:新台糖22号、盈育91-59、桂糖21号、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德蔗03-83;

C.试验设计:选用第二年宿根的甘蔗,采用直接对比设计,四次重复。

2)试验方法:

在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马保基地、盈江蔗区、陇川蔗区、勐海蔗区,选取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盈育91-59、桂糖21号、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德蔗03-83的第二年宿根蔗,甘蔗收割前,同一地块内,同一品种选取50米的长的沟6沟,调每沟甘蔗的有效茎数并记录,甘蔗收割后,随机选取3沟进行本发明处理,另外3沟作为对照,不进行处理。一个月后调查其出苗数,并计算出出苗率。

3)试验结果参数与分析,见表1。

a.本发明处理平均出苗率为125.31%,对照平均出苗率为102.59%。因此,宿根蔗的出苗率,本发明比对照高23个百分点。

b.在调查的四个蔗区:

盈江蔗区,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37.19%,比对照高22个百分点;

勐海蔗区,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34.78%,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

陇川蔗区,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01.65%,比对照高11个百分点;

甘蔗所马保基地,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96.74%,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

c.调查的六个品种中:

盈育91-59,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52.31%,比对照高24个百分点;

粤糖93-159,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41.60%,比对照高37个百分点;

新台糖16号,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37.28%,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

德蔗03-83,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25.48%,比对照高24个百分点;

桂糖21号,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122.08%,比对照高21个百分点;

新台糖22号,本发明方法出苗率为99.20%,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

4)结论

a. 本发明方法出苗率比未处理的高。

b.不同蔗区宿根甘蔗利用本发明方法后出苗率与对照的差值不同。调查的四个蔗区是勐海>盈江>甘蔗所>陇川。

c.不同品种宿根甘蔗宿根甘蔗利用本发明方法后出苗率与对照的差值不同。调查的六个品种是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德蔗03-83、盈育91-59>桂糖21号>新台糖22号。

表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