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469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现代农业的施肥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农作物的施肥,一般都会有几种肥料混合配比之后施肥,虽然实施步骤简单,但是对于大面积的作物来说仍然是一道繁琐的加工工序,并且人工施肥的不够均匀,导致肥料的浪费,并且还会影响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所述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包括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上方的盖板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电缸装置左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方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下方的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挡板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挡板装置上的吹气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挡框、位于所述挡框左右两侧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右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二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方的第三固定杆,所述盖板装置包括盖框、设置于所述盖框上的握持环及位于所述盖框左侧的第一连接架,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左侧的第四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下方的第五固定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第六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六固定杆下方的第七固定杆,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振动器、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上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所示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左右两侧的垫块、位于所述垫块下方的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右侧的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侧的斜板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移动板,所述挡板装置包括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左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下方的挡板、位于所述挡板右侧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二固定块及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的分料块,所述吹气装置包括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风机上方的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管道左侧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管道下方的吹气斗及位于所述吹气斗右侧的固定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肥料均匀的撒在土地上,方便农作物的吸收。首先可以将粘结在一起的肥料进行打散,然后可以对其进行过滤,并且可以使其均匀的撒在土地上,方便以后农作物的吸收,同时还可以选择将打散的肥料均匀的喷洒在土地上,喷洒的较为均匀且快速,可以满足大面积土地施肥的需要,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施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包括框体装置1、位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方的盖板装置2、位于所述框体装置1下方的电缸装置3、位于所述电缸装置3左侧的支架装置4、位于所述支架装置4下方的支撑板装置5、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5上方的过滤装置6、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5下方的底板装置7、位于所述底板装置7上方的挡板装置8及设置于所述挡板装置8上的吹气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挡框12、位于所述挡框12左右两侧的第一滚轮1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右侧的第一固定杆1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左侧的第二固定杆15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5上方的第三固定杆16。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状,所述第一框体1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挡框1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挡框1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挡框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上方,所述挡框12的左右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贯穿所述挡框12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一滚轮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3与所述第一框体1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3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11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13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13旋转,从而在与所述挡框12配合的情况下对粘结在一起的肥料进行打撒作业。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141。所述第二固定杆1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5的左端设有第三凹槽151。所述第三固定杆1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16的左端设有第四凹槽161。

如图1所示,所述盖板装置2包括盖框21、设置于所述盖框21上的握持环22及位于所述盖框21左侧的第一连接架23。所述盖框21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盖框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握持环22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22的两端与所述盖框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所述第一连接架23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架23的上端与所述盖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2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161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16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架23可以围绕所述第三固定杆16的左端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3包括电缸31、位于所述电缸31上方的推动杆32、位于所述电缸31下方的第一支架3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3左侧的第四固定杆34及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34下方的第五固定杆35。所述电缸31与电源连接,使得所述电缸31可以正常运行。所述推动杆32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3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3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31带动所述推动杆32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32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41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32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一支架33呈Z字形,所述第一支架3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上端与所述电缸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3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3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3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固定杆3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架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杆4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上方的第一弹簧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左侧的第二支架43、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3左侧的第一连接杆44、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3右侧的第六固定杆45及位于所述第六固定杆45下方的第七固定杆46。所述第一支撑杆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151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杆15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旋转。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连接杆4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连接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4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固定杆45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杆4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七固定杆4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5包括支撑板51、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1上的第一过滤网5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下方的振动器5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54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上方的第三弹簧55。所述支撑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511,所述方孔511呈长方形,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52呈长方体且收容于所述方孔511内,所述第一过滤网52可以在所述方孔511内移动。所述振动器53与电源连接,使得所述振动器53振动,所述振动器53与所述第一过滤网52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过滤网52振动。所述第二弹簧54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54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54收容于所述方孔411内,所述第二弹簧5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5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52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第二框体6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61内的第二过滤网62、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2上方的第二滚轮6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左侧的第三支架6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64下方的第二支撑杆65、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右侧的第四支架6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66下方的第三支撑杆67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框体6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框体6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方。所述第二过滤网62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6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63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63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61内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63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6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63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63旋转。所述第三支架64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6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45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6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6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杆4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6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34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6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35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6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示底板装置7包括底板71、位于所述底板71下方左右两侧的垫块72、位于所述垫块72下方的支撑块73、位于所述支撑块73下方的第三滚轮74、位于所述底板71上方的第四支撑杆75、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75右侧的第二连接杆76、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75左侧的斜板77及设置于所述底板71上的移动板78。所述底板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7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711,所述第二通孔711呈长方形,所述第二通孔711位于所述方孔511的下方。所述垫块72设有两个,所述垫块7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垫块7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7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711的下方。所述支撑块73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块73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支撑块73的上表面与所述垫块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73的下表面设有第五凹槽731。所述第三滚轮74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滚轮7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74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731内且与所述支撑块7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4可以在所述第五凹槽731内旋转。所述第四支撑杆7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7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75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连接杆76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7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6的下端与所述底板71固定连接。所述斜板77呈倾斜状,所述斜板77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75固定连接,所述斜板7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71固定连接,所述斜板77可以将从所述方孔511落下的肥料集中到所述第二通孔711内。所述移动板7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78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711内且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711内左右移动,所述移动板78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7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装置8包括第五支架81、位于所述第五支架81左侧的第六支架82、位于所述第六支架82下方的挡板83、位于所述挡板83右侧的固定板84、位于所述固定板84上方的第一固定块8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85下方的第二固定块86及位于所述挡板83下方的分料块87。所述第五支架81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8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81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8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82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82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82的下端与所述挡板83固定连接。所述挡板83呈倾斜状,所述挡板83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8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8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8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五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86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8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块87设有若干个,所述分料块87竖直放置,所述分料块87的上端与所述挡板83固定连接,所述分料块87呈台阶状布置。

如图1所示,所述吹气装置9包括管道94、设置于所述管道94上的风机91、位于所述风机91上方的第三连接杆92、位于所述管道94左侧的第三过滤网93、位于所述管道94下方的吹气斗95及位于所述吹气斗95右侧的固定架96。所述管道94的左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9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道94的右端贯穿所述固定板8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91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9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连接杆9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92的下端与所述风机9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9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9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8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85的右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9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6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93固定连接。所述吹气斗95的上端与所述管道9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吹气斗95的内部与所述管道94的内部相通,所述吹气斗95呈倾斜状。所述固定架96呈L型,所述固定架96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8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96的另一端与所述吹气斗9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使用时,首先握住握持环22向左上方移动盖框21,使得所述盖框21脱离所述第一框体11。然后往所述第一框体11内倒入农业肥料,然后握住握持环22将盖框21重新盖在所述第一框体11上。然后启动与第一滚轮1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3旋转,进而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及挡框12的外表面配合下对农业肥料进行打散,防止农业肥料粘结在一起。然后农业肥料经过第一凹槽121逐渐的进入到所述挡框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61内。同时可以启动电缸31,使得所述推动杆32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右端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框体11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不断的往复旋转,使得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农业肥料不断的左右晃动,方便将农业肥料通过第一凹槽121进入到所述挡框12内,且穿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61内,同时方便第一滚轮13打散粘结在一起的农业肥料,使得施肥更加均匀,直至全部的农业肥料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61内。然后启动与第二滚轮6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二滚轮63旋转,进而使得打散后的农业肥料可以尽快的经过第二过滤网62向下掉落,同时可以在与所述第二过滤网62配合的情况下对农业肥料进行打散,使其能够均匀的撒在土地上。经过第二过滤网62过滤后的农业肥料掉落在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上。此时启动振动器53,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52振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上方的农业肥料能够尽快的经过第一过滤网52的过滤后掉落到其下方,然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11撒在土地上,从而撒的较为均匀,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当需要施肥的土地面积较大时,可以将移动板78向右移动,使得移动板78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的下方,此时移动板78的下表面与位于左右两侧的垫块7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垫块72对所述移动板78起到支撑作用,待农业肥料经过第一过滤网52的过滤均匀撒在所述移动板78上时,将移动板78移动到最左侧,然后启动风机91,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三过滤网9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管道94内,然后进入到所述吹气斗95内,由于吹气斗95呈倾斜状,从而向左下方吹农业肥料,使得农业肥料向左侧移动,且由于分料块87呈台阶状布置,使得分料块87可以挡住部分农业肥料,然后关闭风机91,使得分料块87挡住的肥料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土地上,没有被所述挡块87挡住的农业肥料分散在左侧较大的土地面积上,以便满足大面积施肥的需要。至此,本发明用于现代农业的高效施肥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