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6557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田覆盖除草法,属于农业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有3000多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27%。麦田杂草通过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侵占生态空间以及传播病虫害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可造成小麦减产15%左右。我国麦田杂草约有100余种,以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为主,常见的禾本科杂草有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狗尾草、马唐、早熟禾、菵草等;阔叶杂草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麦家公、牛繁缕、繁缕、大巢菜、婆婆纳等。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杂草的危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麦田杂草治理措施。但是,长期单一使用某些除草剂,导致部分杂草的抗药性增强,一些非优势种群的杂草逐渐演变为优势种群,增加了除草的难度。据报道,日本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日本看麦娘和菵草对氯磺隆产生了抗药性;在连续6年使用氯磺隆的麦田,菵草、猪殃殃、麦家公、播娘蒿等对2,4-D丁酯、苯磺隆也已出现抗药性,抗药性杂草的治理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难题。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的日益关注,人们在治理杂草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对环境友好的杂草控制方法,譬如目前麦田杂草治理中常用的精选种子、培育壮苗、深耕及中耕除草、人工除草等。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不能满足生产上杂草治理的需要。油菜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仅浙江省油菜种植面积近20万公顷。油菜秸秆养分含量高,风干后秸秆含氮2.52%,含五氧化二磷1.53%,含氧化钾2.57%。然而,油菜秸秆目前的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不仅造成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麦田覆盖除草法,采用该方法可有效防治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危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田覆盖除草法,采用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在小麦播种后进行土表覆盖,从而有效防治麦田中杂草的危害。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改进,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油菜秸秆、油菜荚晒干,且将晒干后的油菜秸秆切成长度为0.01~20cm的茎段,从而分别得油菜秸秆干、油菜荚干;以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作为覆盖物;B、在小麦播种后,均匀撒施300~1100g/m2的覆盖物。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进一步改进:当为春小麦或冬小麦时,均为在播种后当天(第1天)~第12天均匀撒施300~1100g/m2的覆盖物。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进一步改进:在进行覆盖时,为一次撒施覆盖物或者为分2~3次均匀撒施(即,可一次撒施覆盖物;也可分2~3次均匀撒施);撒施时均采用逐渐撒入的方法。逐渐撒入为:每次撒施时,均适宜少量少量的逐渐撒入,不宜采用倾倒的方式将覆盖物集中撒入;目的是确保覆盖物能基本落在麦田土表,从而避免压倒麦苗;撒施后正常管理。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所述禾本科杂草包括雀麦、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硬草、早熟禾、毒麦、日本看麦娘;阔叶杂草包括播娘蒿、荠菜、猪殃殃、泽漆、婆婆纳、麦家公、打碗花、麦瓶草、藜、刺儿菜、萹蓄、牛繁缕、繁缕;莎草科杂草包括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水虱草。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进一步改进:优选方案为:茎段的长度为1~5cm(更佳为2~5cm);在春小麦或冬小麦播种第1~6天进行覆盖物的撒施;覆盖物的撒施用量为500~700g/m2。作为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的进一步改进: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以任何重量比进行混合,从而获得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的混合物。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的混合物中,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的重量比=1:1~5;优选重量比例为1:2.5。带有油菜荚的油菜秸秆进行常规的晾晒:在太阳下摊开晒3~7天,或阴凉处风干7~15天,从油菜荚中收获油菜籽,然后再将晒干后的油菜秸秆切成长度为0.01~20cm的茎段,从而分别得到油菜秸秆干、油菜荚干。若油菜荚干淋雨或受潮,按上述方式进行晒干。本发明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综合考虑了油菜秸秆覆盖对小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小麦萌发后前期生长较快,且幼苗较粗壮,适时覆盖一层0.01~20cm(较佳为1~5cm,更佳为2~5cm)长的油菜秸秆,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看麦娘等杂草的幼苗较细弱,撒施秸秆时可将其压倒,或幼苗难以穿透秸秆覆盖层而不能生长。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杂草的幼苗前期生长缓慢,且叶面平展,不易穿出油菜秸秆覆盖层,秸秆覆盖后可起到遮光和物理压制的作用,抑制其生长。对于出苗较晚的一些杂草,遮光后抑制其萌发,从而起到控草作用。油菜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成分,腐烂后是理想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油菜生产的废弃物油菜秸秆(还包括油菜荚干)作为麦田的控草材料,方便易取,材料来源充足,同时解决了油菜秸秆处理的难题,变废为宝。(2)采用油菜秸秆覆盖有效地解决了麦田草害问题,从而减少使用或不用除草剂,有利于改善麦田生态环境,提高小麦品质。(3)油菜秸秆覆盖可有效地防治麦田抗药性杂草,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杂草可持续治理。(4)油菜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成分,在田间腐烂后是理想的有机肥料,从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小麦田覆盖除草法;在小麦播种后的生长前期,采用油菜秸秆等覆盖麦田土表,可以有效解决麦田的杂草危害;同时,油菜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除草剂和化肥使用,提高小麦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案例中,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的获得方式如下:带有油菜荚的油菜秸秆进行常规的晾晒:在太阳下摊开晒3~7天,或阴凉处风干7~15天,从油菜荚中收获油菜籽,然后再将晒干后的油菜秸秆切成长度为0.01~20cm(较佳为1~5cm,更佳为2~5cm)的茎段,从而分别得到油菜秸秆干、油菜荚干。若油菜荚干淋雨或受潮,按上述方式进行晒干。实施例1、晒干后的油菜秸秆切成长2~5cm的茎段。在春小麦播种后第1~12天,均匀的一次性撒施500-700g/m2的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撒施时采用少量逐渐撒入的方式,不宜过多覆盖物集中撒入,目的是确保覆盖物能基本落在麦田土表,从而避免压倒麦苗,即,以免影响麦苗萌发和生长;撒施后正常管理。实施例2、晒干后的油菜秸秆切成长2~5cm的茎段。在冬小麦播种后第1-12天,均匀的一次性撒施500-700g/m2的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撒施时采用少量逐渐撒入的方式,不宜过多覆盖物集中撒入,目的是确保覆盖物能基本落在麦田土表,从而避免压倒麦苗,即,以免影响麦苗萌发和生长;撒施后正常管理。实验一、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于浙江省杭州市冬小麦田进行了田间试验,在小麦播后第1天或第10天分别进行了300、500、700g/m2三个用量的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1:2.5重量比的混合物)覆盖处理,不使用除草剂,除此之外麦田按常规方法管理。每个处理小区的面积为12m2,共设置以下7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麦品种为扬麦18,主要防治对象有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荠菜、猪殃殃、泽漆、婆婆纳、打碗花、刺儿菜、萹蓄、牛繁缕等。处理1、在小麦播后第1天均匀覆盖3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处理2、在小麦播后第1天均匀覆盖5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处理3、在小麦播后第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处理4、在小麦播后第10天均匀覆盖3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处理5、在小麦播后第10天均匀覆盖5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处理6、在小麦播后第10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CK、空白对照。在小麦播后20天,每小区在对角线上取3点,每点面积0.25m2(50*50cm),调查小麦的株数。在小麦播后90天,每小区在对角线上取3点,每点面积0.25m2(50*50cm),调查存活杂草的株数和地上部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具体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在小麦播后1天或第10天覆盖300、500和700g/m2的油菜秸秆,在小麦播后20天调查,对小麦的出苗影响较小,小麦的出苗率都在相当于对照的92.6%以上。且不同用量油菜秸秆覆盖对小麦苗的株高等无明显不利影响。这说明在小麦播后1-10天进行油菜秸秆(300-700g/m2)覆盖对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安全。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小麦播后第1天或第10天覆盖300、500和700g/m2的油菜秸秆,在小麦播后90天调查,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总体上播后第1天的处理优于播后第10天的处理。对杂草防效随着油菜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播后第1天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的处理防效理想,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0.1%和90.5%。而小麦播后第10天覆盖700g/m2油菜秸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分别达到了86.8%和85.4%,这说明小麦播后1-10天进行油菜秸秆覆盖能有效的控制麦田杂草的危害。表1、不同时间和不同油菜秸秆量覆盖处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小麦播后20天)试验组小麦株数(株/0.75m2)占CK百分率(%)处理1138.9106.0处理2127.797.5处理3130.399.5处理4128.397.9处理5121.392.6处理6125.095.4CK131.0表2、不同时间和不同油菜秸秆量覆盖处理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小麦播后90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小麦播后1~10天进行油菜秸秆覆盖对小麦的幼苗生长安全,能有效的控制麦田杂草的危害,是一种理想的小麦田防治杂草新方法。实验二、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冬小麦田进行了田间试验,在小麦播后1天分别进行了700g/m2不同覆盖材料的控草比较试验,不使用除草剂,除此之外麦田按常规方法管理。小区面积为12m2,共设置以下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麦品种为扬麦18,主要防治对象有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荠菜、猪殃殃、泽漆、婆婆纳、打碗花、刺儿菜、萹蓄、牛繁缕等。处理1、在小麦播后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荚干。处理2、在小麦播后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干。处理3、在小麦播后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1:2.5重量比的混合物)。处理4、在小麦播后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1:1重量比的混合物)。处理5、在小麦播后1天均匀覆盖700g/m2的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1:4重量比的混合物)。CK、空白对照。在小麦播后20天,每小区在对角线上取3点,每点面积0.25m2(50*50cm),调查小麦的株数。在小麦播后90天,每小区在对角线上取3点,每点面积0.25m2(50*50cm),调查存活杂草的株数和地上部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具体结果如表3和表4所述。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在小麦播后1天覆盖700g/m2的油菜荚、油菜秸秆或两者的混合物,在小麦播后20天调查,对小麦的出苗影响较小,小麦的株数都在相当于对照的93.2%以上,且不同处理对小麦苗的株高等无明显不利影响。其中,油菜荚、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的重量比=1:2.5和1:1)的处理出苗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在小麦直播后1天进行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700g/m2覆盖处理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安全。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在小麦直播后1天覆盖700g/m2的油菜荚干、油菜秸秆干或两者的混合物,在小麦播后90天调查,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总体上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的混合物处理明显优于两者的单独处理。其中,油菜秸秆混合物(油菜荚干与油菜秸秆干重量比=1:2.5)处理的防效尤为理想。表3、不同比例油菜秸秆混合物覆盖处理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小麦播种后20天)表4、不同比例油菜秸秆混合物覆盖处理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小麦播种后90天)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