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23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用耕作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



背景技术:

田间管理时,经常需要使用机械进行喷药、施肥、移栽、打顶等作业。对于一些底盘较低的普通拖拉机、喷药机、施肥机、除草机等低地隙田间管理机械,因其底盘高度的限制,只能在作物生产初期或低矮作物田间作业,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则无法使用;而高地隙田间管理机械因其使用成本低、效果好,尤其是对玉米、烟草、棉花、甘蔗等高秆作物生长阶段的中后期使用非常方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适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便于推广及应用。

现有高地隙田间管理机械包括轮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和履带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轮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转弯半径大、承载能力弱,降低了田间作业行走时的灵活性,限制了作业车配套作业机具的选用范围和作业效率;并且由于高地隙作业车重心较高,而轮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的车轮接地面积小,因此稳定性差,安全性低。现有履带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车架上多设置有驾驶室,驾驶室体积大、位置高,使作业车整体架构尺寸较大,重心偏高,还是会降低作业车田间的通过性和稳定性;另外,现有履带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多采用机械传动,转弯半径大、结构复杂、配套适应性差。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龙门式田间作业车;专利号为:201420288066.0的履带式高地隙田间作业车,该作业车是通过调整车架的高度来满足各类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车架高度的调整是通过两个液压缸同时升降来完成的,机构复杂,成本高;并且该作业车宽度较小,不便于后期多种配套作业机具的安装及使用;另外,该作业车车架上设置有操作台,即需要人工站立于车架上进行作业车的操作,占用了大部分车架的空间,减少与作业机具相适配的其他装置的安装位置,通用性大大降低,难以充分发挥作业车的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通用性强,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便于更换作业机具的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由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驱动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由升降液压缸驱动田间作业机具抬升的升降机构和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车架上设置有由发动机通过联轴器、变速箱驱动的液压泵;所述第一、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液压泵构成液压驱动系统;所述车架包括沿行走方向间隔布设的前门字形架体和后门字形架体,所述前、后门字形架体通过水平横撑相固连,后门字形架体两纵梁内侧开设有相互对称的U型轨道槽,在所述履带式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内侧与所述车架相固连的水平承托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顶部由所述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的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工作杆水平向后延伸,其端部与水平设置的升降链轮轴中部垂直固连;所述升降链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链轮,在所述后门字形架体横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升降链轮位置相对应的两过渡链轮;在所述U型轨道槽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挂装田间作业机具的机具挂接架,其中部间隔固连有两根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依次绕经所述过渡链轮和升降链轮后与所述后门字形架体横梁相固连;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两所述过渡链轮通过水平设置的过渡链轮轴相连,在所述过渡链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承,支撑所述转动轴承的轴承座与所述后门字形架体横梁相固连。

所述机具挂接架两端通过滚动轴承滑动设置于所述U型轨道槽内,机具挂接架后侧壁上设置有挂套;在所述U型轨道槽槽口处沿纵向设置有用于卡挡所述滚动轴承的定位挡条。

所述机具挂接架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可为喷药机构,所述喷药机构包括挂装于所述挂套上的喷杆连接架,所述喷杆连接架后端与水平设置的喷杆固定横梁中部相固连,所述喷杆固定横梁的两端通过角度转动装置与垂直设置的喷杆固定纵梁上端相连;在所述喷杆固定横梁和喷杆固定纵梁上分别设置有带喷嘴的喷药杆,沿纵向设置的用于拨开农作物的导叶板固定于所述喷杆固定纵梁前侧壁上;在所述喷杆连接架上固设有出液端与所述喷药杆相连通的喷药泵,在所述水平承托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喷药泵进液端相连通的药液盛装箱。所述角度转动装置包括沿行走方向间隔设置的前转动板和后转动板,所述前、后转动板底部通过水平底板与所述喷杆固定纵梁上端相固连;紧贴所述前转动板后侧壁设置的压紧板上表面与所述喷杆固定横梁相固连,在所述后转动板后侧壁上开设有十字形定位弧槽,垂直设置的转向定位柱活动卡设于所述十字形定位弧槽的纵向槽内;自所述转向定位柱后侧穿入的定位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后转动板、压紧板和前转动板,在所述后转动板和压紧板之间的定位螺栓上套装有压紧弹簧。

所述机具挂接架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也可为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挂装于所述挂套上的肥箱和通过U型挂接螺栓挂接于所述机具挂接架两端的两施肥腿;所述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设置在所述肥箱底部,在所述施肥腿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带有排肥口的排肥管,所述排肥管上端进肥口通过输肥软管与所述肥箱出肥口相连通。

所述机具挂接架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还可为移栽机构,所述移栽机构包括前端通过U型连接螺栓挂接于所述机具挂接架上的移栽机构基体,在所述移栽机构基体上设置有秧苗喂入器和株距调节链轮,移栽机构基体底部前端设置有一对移栽限深轮,与两所述移栽限深轮中间位置处相对应的移栽机构基体底部后端设置有高度可调式覆土轮机构;在所述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车架相固连的移栽苗架,位于两所述移栽苗架后侧的所述水平承托架上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人员乘坐机构。所述高度可调式覆土轮机构包括通过轮轴相连的两下端向内倾斜的覆土轮,在所述轮轴中部垂直向上设置有上端带有覆土深度调节板的连接轴,在所述覆土深度调节板上沿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高度调节孔,在所述移栽机构基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高度调节孔相适配螺接的高度定位孔;位于所述连接轴两侧的轮轴上套装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与间隙设置于所述覆土轮外周面后侧的刮泥板相连;所述人员乘坐机构均包括一对前端与所述水平承托架相固连的座椅支撑架,所述座椅支撑架后端沿行走方向水平向后延伸设置有伸缩式水平调节杆,在所述伸缩式水平调节杆后端部垂直向上设置有减震弹簧,两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座椅安装板连为一体,在所述座椅安装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垂直向上设置有上端带有座椅的纵向伸缩套管;在所述座椅支撑架上设置有脚踏板。

所述液压泵D出液口连通有三路液压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路液压输出管道与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路液压输出管道与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中间位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路液压输出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和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相连通;所述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F2中间位阀口同时与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进液阀口和右位进液阀口相连通,所述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出液阀口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相连通,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右位出液阀口与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进液阀口相连通,所述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按照调定流量将液压油分为两路输出,第一路输出通过左位出液阀口经快速接头与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进液口相连通,第二路输出的一路通过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下位阀口、背压阀F6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路输出的另一路通过三位四通电磁阀F7的工作阀口与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升降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F7的回液阀口与液压油箱相连通;三位四通电磁阀F2左位出液阀口与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和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结构相同;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包括液压马达M2、电磁节流阀F9和二位四通电磁阀F10构成;所述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的出液口经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上位阀口进入所述液压马达M2的工作油口,液压马达M2的回油口经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下位阀口与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右位回液阀口相连通;液压马达M2的工作油口和回油口各通过一个排液单向阀F11、 F12和所述电磁节流阀F9与液压油箱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液单向阀F11、 F12的排液口通过管道和止回阀F13与所述液压泵D出液口相连通。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田间通过率高,通用性强。门字形结构的车架能够确保作业车在高杆作物田间行走,增大通过率,增强车架的稳固性及承载能力;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作业车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液压式动力驱动机构来驱动其行走和转向,大大提高了作业车的灵活性和转向时的精准度;车架上设置的无线信号接收器,能够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实现远距离遥控操作,无需再在车架上设置驾驶室,节约车架空间,缩小作业车整体架构的尺寸,并且将液压式动力驱动机构设置于履带式行走机构上方的水平承托架上,使重心主要集中在履带式行走机构上,降低作业车重心的同时提高其抓地力,增强稳定性;通过升降液压缸带动机具挂接架沿U型轨道槽内升降,升降方式简单易操作,同时机具挂接架通用性强,能够挂装多种田间作业机具,实现田间作业机具的快速拆装,增大作业车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

图4是挂装喷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D部放大图。

图7是挂装施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隐去肥箱及出肥驱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挂装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F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液压驱动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由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2驱动的履带式行走机构1和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在车架上设置有由升降液压缸7驱动田间作业机具抬升的升降机构;车架上设置有由发动机通过联轴器、变速箱驱动的液压泵;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2、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液压泵构成液压驱动系统;车架包括沿行走方向间隔布设的前门字形架体2和后门字形架体3,前门字形架体2和后门字形架体3大小一致,前门字形架体2和后门字形架体3的通过水平横撑4相固连,后门字形架体3两纵梁内侧开设有相互对称的U型轨道槽5,在履带式行走机构1上设置有内侧与车架相固连的水平承托架6,水平承托架6用于承托控制田间作业车工作的液压式动力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车架顶部由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的升降液压缸7,升降液压缸7的工作杆8水平向后延伸,其端部与水平设置的升降链轮轴9中部垂直固连;升降链轮轴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链轮10,在后门字形架体3横梁上设置有与升降链轮10位置相对应的两过渡链轮11,两过渡链轮11通过水平设置的过渡链轮轴15相连,过渡链轮11与过渡链轮轴15键连接,保证两过渡链轮11能够同步转动;过渡链轮轴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承16,支撑转动轴承16的轴承座17与后门字形架体3横梁相固连;在U型轨道槽5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用于挂装田间作业机具的机具挂接架12,机具挂接架12上能够挂装喷药机构、施肥机构或移栽机构等多种田间作业机具,机具挂接架12中部间隔固连有两根升降链条13,升降链条13依次绕经过渡链轮11和升降链轮10后与后门字形架体3横梁相固连,过渡链轮11的目的是托起升降链条13,使其在改变方向的同时不与后门字形架体3横梁接触摩擦,延长使用寿命;为方便加工以及在升降时滑动顺畅,机具挂接架12两端通过滚动轴承18滑动设置于U型轨道槽5内,同时在机具挂接架12后侧壁上设置有方便挂接的挂套19,在U型轨道槽5槽口处沿纵向设置有用于卡挡滚动轴承18的定位挡条20,防止滚动轴承18脱槽;机具挂接架12的抬升是通过升降液压缸7工作杆8的收缩,带动升降链轮10,再由升降链轮10带动绕设于其上的升降链条13,从而带动机具挂接架12沿U型轨道槽5上下移动。在车架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无线信号接收器14。

当机具挂接架12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为喷药机构时,如图4-6所示,喷药机构包括挂装于挂套19上的喷杆连接架P1,喷杆连接架P1由一对三角形支架中间通过水平横撑固连构成,喷杆连接架P1后端与水平设置的喷杆固定横梁P2中部相固连,喷杆固定横梁P2的两端通过角度转动装置与垂直设置的喷杆固定纵梁P3上端相连,喷杆固定横梁P2和喷杆固定纵梁P3合围成门字形结构,与车架的门字形架体2和后门字形架体3形状、大小相适配,便于农作物从中间通过;在喷杆固定横梁P2和喷杆固定纵梁P3上分别设置有带喷嘴P4的喷药杆P5,沿纵向设置的用于拨开农作物的导叶板P6固定于喷杆固定纵梁P3前侧壁上,导叶板P6能够将靠近喷杆固定纵梁P3前侧的农作物叶片拨向两侧,减轻喷杆固定纵梁P3对农作物叶片的损伤;在喷杆连接架P1上固设有出液端与喷药杆P5相连通的喷药泵P7,喷药泵P7由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提供动力;在水平承托架7上设置有与喷药泵P7进液端相连通的药液盛装箱P8。角度转动装置包括沿行走方向间隔设置的前转动板P9和后转动板P10,前转动板P9和后转动板P10底部通过水平底板P11与喷杆固定纵梁P3上端相固连;紧贴前转动板P9后侧壁设置的压紧板P12上表面与喷杆固定横梁P2相固连,在后转动板P10后侧壁上开设有十字形定位弧槽P13,垂直设置的转向定位柱P14活动卡设于十字形定位弧槽P13的纵向槽内;自转向定位柱P14后侧穿入的定位螺栓P15依次穿过后转动板P10、压紧板P12和前转动板P9,在后转动板P10和压紧板P12之间的定位螺栓P15上套装有压紧弹簧P16。当喷杆固定横梁P2和喷杆固定纵梁P3合围成的形状为门字形结构时,可对经过其内的农作物上中下各部位叶面均匀高效的喷洒药业,达到更好的喷施效果;当对一些低矮作物进行喷药时,为增大喷洒面积,可转动角度转动装置,使喷杆固定横梁P2和喷杆固定纵梁P3形成近似“一”字形结构,首先松开定位螺栓P15,然后转动喷杆固定纵梁P3由垂直工位到水平工位,此时将转向定位柱P14继续保持垂直,与十字形定位弧槽P13的横向槽相卡固,然后再拧紧定位螺栓P15,即完成对喷杆固定纵梁P3的转动,增大药业喷洒面积。

当机具挂接架12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为施肥机构时,如图7、8所示,施肥机构包括挂装于挂套19上的肥箱S1和通过U型挂接螺栓S2挂接于机具挂接架12两端的两施肥腿S3;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设置在肥箱S1底部,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用于在施肥过程中为排肥轴提供动力,在施肥腿S3的下端设置有底部带有排肥口S4的排肥管S5,排肥管S5上端进肥口S6通过输肥软管与肥箱S1出肥口相连通,在安装固定肥腿S3时,需根据排肥管S5的排肥口S4离地高度进行安装固定。

当机具挂接架12上挂装的田间作业机具为移栽机构时,如图9-11所示,移栽机构包括前端通过U型连接螺栓Y1挂接于机具挂接架12上的移栽机构基体Y2,在移栽机构基体Y2上设置有秧苗喂入器Y3和株距调节链轮Y4,秧苗喂入器Y3和株距调节链轮Y4由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提供动力,通过改变株距调节链轮Y4的传动比,可轻松对移栽株距进行调节;当移栽株距调节到合适的间隔距离时,制控制株距调节链轮Y4转速固定,即保持传动比固定,此时就可进行连续移栽了。移栽机构基体Y2底部前端设置有一对移栽限深轮Y5,由于移栽作业时是依靠移栽机构基体Y2的自重使移栽机构进入土壤的,因此移栽限深轮Y5可对移栽时的最大深度进行限制,保证在有效深度内;与两移栽限深轮Y5中间位置处相对应的移栽机构基体Y2底部后端设置有高度可调式覆土轮机构;高度可调式覆土轮机构包括通过轮轴Y7相连的两下端向内倾斜的覆土轮Y8,在轮轴Y7中部垂直向上设置有上端带有覆土深度调节板Y9的连接轴Y10,在覆土深度调节板Y9上沿高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高度调节孔Y11,在移栽机构基体Y2上开设有与高度调节孔Y11相适配螺接的高度定位孔Y12,通过改变与高度定位孔Y12螺接的高度调节孔Y11来改变高度可调式覆土轮机构的高度;位于连接轴Y10两侧的轮轴Y7上套装有扭力弹簧Y13,扭力弹簧Y13与间隙设置于覆土轮Y8外周面后侧的刮泥板Y14相连,保证在覆土过程中刮泥板Y14不会与覆土轮Y8外周面硬性接触。在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车架相固连的移栽苗架Y6,位于两移栽苗架Y6后侧的水平承托架6上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人员乘坐机构;人员乘坐机构均包括一对前端与水平承托架6相固连的座椅支撑架Y15,座椅支撑架Y15后端沿行走方向水平向后延伸设置有伸缩式水平调节杆Y16,在伸缩式水平调节杆Y16后端部垂直向上设置有减震弹簧Y17,两减震弹簧Y17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座椅安装板Y18连为一体,在座椅安装板Y18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垂直向上设置有上端带有座椅Y19的纵向伸缩套管Y20;在座椅支撑架Y15上设置有脚踏板Y21,在移栽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座在座椅Y19上进行移栽作业的相关操作,同时可根据个人需要对座椅Y19的前、后、上、下位置进行调整,操作方便。

如图12所示,第一、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22、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液压泵站构成高地隙履带式田间作业车的液压驱动系统;液压泵D出液口连通有三路液压输出管道;第一路液压输出管道与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进液口相连通,第二路液压输出管道与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中间位阀口相连通,第三路液压输出管道分别与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和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2相连通;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中间位阀口同时与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进液阀口和右位进液阀口相连通,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出液阀口通过管道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右位出液阀口与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进液阀口相连通,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按照调定流量将液压油分为两路输出,第一路输出通过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左位出液阀口经快速接头24与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进液口相连通,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第二路输出的一路通过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下位阀口、背压阀F6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第二路输出的另一路通过O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7的工作阀口与升降液压缸7的无杆腔连通,升降液压缸7的有杆腔通过O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7的回液阀口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左位出液阀口与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和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2结构相同。

第一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1包括行走液压马达M2、电磁节流阀F9和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构成;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的出液口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上位阀口进入行走液压马达M2的工作油口,行走液压马达M2的回油口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下位阀口与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右位回液阀口相连通;行走液压马达M2的工作油口和回油口各通过一个排液单向阀F11、 F12和电磁节流阀F9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两个排液单向阀F11、 F12的排液口通过管道和止回阀F13与液压泵D出液口相连通。

第二行走液压马达驱动单元22包括行走液压马达M2.1、电磁节流阀F9.1和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1构成;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1的出液口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1的上位阀口进入行走液压马达M2.1的工作油口,行走液压马达M2.1的回油口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1的下位阀口与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1的右位阀口相连通;行走液压马达M2.1的工作油口和回油口各通过一个排液单向阀F11.1、 F12.1和电磁节流阀F9.1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两个排液单向阀F11.1、 F12.1的排液口通过管道和止回阀F13.1与液压泵D出液口相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液压驱动系统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整个液压系统的高压油由液压泵D提供,液压泵D的动力输入轴经传动装置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连接,变速箱又经传动装置与发动机相连接,作业车的行走速度由变速箱调节。液压泵D的从液压油箱23中吸油,液压泵D与液压油箱23之间设置有过滤器以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液压油箱23配套有液位计和空气过滤器等附件,以便于观察液压油箱23中油量多少和检查液压油温度。压力表用于显示液压系统的油液压力,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不通电时作为普通溢流阀使用,当液压系统压力过高时进行卸荷,保护液压系统安全。在未达到卸荷压力时使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通电,使其液压阀口打开,此时液压泵D输出的高压油经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直接流回液压油箱23,可以人为控制液压系统卸荷,使作业车减速直至停车。

初始状态时,液压系统中各电磁阀均未带电,各电磁阀处在初始状态。启动作业车发动机,发动机带动变速箱,进而带动液压泵D开始工作,液压油经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中间位阀口、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进液阀口、左位出液阀口直接回到液压油箱23内,此时作业车行走液压马达M2、M2.1及升降液压缸7和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均不动作(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用于施肥中的排肥轴、喷药泵P7和秧苗喂入器Y3的动力输入元件)。

需要作业车行走时,使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左位或者右位电磁线圈通电,分别对应作业车前进和后退,两者液压油路相同仅液压油流动方向不同,行走液压马达M2、M2.1进、出液口互换。

现以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左位电磁阀通电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从液压泵D出液口泵出的高压液压油经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左位出液阀口进入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的进液口,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将高压液压油等分为两份,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F10.1的上位阀口的分别进入行走液压马达M2.1、M2.2的进液口,此时因为止回阀F13、F13.1上部为高压油使F13、F13.1关闭,且电磁节流阀F9、F9.1处在右位截止位,使得高压油不会经任何一个止回阀F13、F13.1进行流动,高压油从行走液压马达M2、M2.1的回油口回油,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F10.1的下位阀口进入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右位回液阀口,经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的左位进液阀口、左位出液阀口直接回到液压油箱23内,作业车向前直线行走。当需要停车或者紧急制动时,将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断电即可。

当需要大角度转向时,将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或者F10.1的电磁线圈通电,作业车即向左或者向右转弯。现以上述前进状态为例,当将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通电时,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右侧出液口构成的液压回路无变化,行走液压马达M2.1按照原来的转速和方向转动,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左侧出液口高压油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上位阀口进入行走液压马达M2的工作油口,此时M2的工作油口转换为回液口,行走液压马达M2反转,使对应侧行走机构倒退行走,进而实现作业车向左转向,行走液压马达M2的回液经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的下位阀口、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的右位回液阀口流回液压油箱23内。在前进过程中使2B3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10.1通电,即可以实现作业车向右转向。在作业车倒退时进行转向时,操作方法和液压油流向与之相似。

当需要小角度转向时,以上述作业车向前直线行走为例,使电磁节流阀F9通电,单向阀F12左侧管道经电磁节流阀F9左位后与液压油箱23连通,此时相当于单向阀F12与电磁节流阀F9串联后又与行走液压马达M2回油至液压油箱23部分的回油油路并联,固定式等量分流集流阀F8左侧出液口的液压油经此旁路油路和行走液压马达M2分别流回液压油箱23。由于电磁节流阀F9左位中有节流阀,会产生一定的阻力,通过调定电磁节流阀F9左位中的节流阀开度即可以调节阻力大小,进而调节经单向阀F12和电磁节流阀F9左位回油的流量,以调节转向的快慢程度,当电磁节流阀F9左位中的节流阀开度较小时,从此旁路油路中分流的液压油量较小,行走液压马达M2速度降低较小,实现小角度的平缓转向。

液压系统中设置单向阀F12、F11和F12.1、F11.1的目的是保证行走液压马达M2和M2.1的工作油口和回油口不会导通;设置单向阀F13、F13.1的目的是防止行走液压马达M2和M2.1之间相互干扰,同时避免液压泵D输出的高压油不经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等液压阀直接进入行走液压马达M2和M2.1的工作油口中;此外,还可保证在急停或者切换作业车行走状态导致行走液压马达处的液压油压力超过系统调定压力时,高压油可以将单向阀F13、F13.1打开,进一步将常闭型电磁溢流阀F1打开使整个系统卸荷,避免液压系统因过高的压力冲击出现损坏。

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 、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升降液压缸7和O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7构成作业机具液压分系统,以上各原件串联在液压系统回路中,能够使作业机具的工作频率跟随作业车行走液压马达M2和M2.1转速变化而变化。由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背压阀F6、升降液压缸7和O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7组成的液压升降分系统,在各项作业中不需要拆卸,该分系统直接使用液压管路与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相连;由于进行不同作业更换作业部件时,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需要与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断开和重新连接,因此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快速接头24,以便于拆装。

在直线行走过程中,当需要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工作时,将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通电,则从M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2流出的液压油,从单位常通型二位四通电磁阀F3右位阀口流入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按照调定流量将液压油分为两路输出,其中一路输出通过左位阀口经快速接头24流入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进液口,使作业机具液压马达M1运转,进而带动作业机具的喷药泵、排肥轴或者移栽机构等工作,完成相应的作业要求;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另一路输出经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下位阀口、背压阀F6与液压油箱23相连通。当需要升降液压缸7工作时,将O型三位四通电磁阀F7上侧或者下侧电磁线圈通电,同时使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F5通电,则经可调式分流集流阀F4右侧位阀口流出的液压油进入升降液压缸7,使其液压杆伸长或者缩短,进而控制作业机具上升或者下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