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1036阅读:1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燕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以及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粮、饲、药多用途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高寒地区,燕麦种子的萌发也存在诸多问题:种子出苗缓慢,发芽势弱、出苗不整齐,大小苗现象严重且发芽率低。因此,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改善种子出苗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它能明显提高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鲜重,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成熟的燕麦种子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0.6%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燕麦种子分别放置于渗透势为-0.2~-0.8MPa的聚乙二醇溶液的发芽盒中;

2)将发芽盒放入10-22℃的种子发芽箱中,每天补充与蒸发水分等量的蒸馏水,经过4-7天发芽。

步骤1)中所述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4%。

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二醇溶液的渗透势为-0.4MPa。

所述步骤2)中燕麦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PEG渗透调节处理使种子处于低水势的介质中,改变燕麦种子的萌发条件,能快速有效的促进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鲜重,处理后的燕麦种子比现有技术方法处理的提高10~20%的发芽率;4天出苗率可高达92%;鲜重明显增加,苗芽活力增强;根长增加,在原基础上增长22%。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成熟的Hay wire燕麦种子,置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的KMnO4溶液中浸种3min,消毒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晾干备用;

2)取步骤1)中晾干后的燕麦种子,置于盛有渗透势为-0.4MPa的PEG-6000溶液的发芽盒中,每处理3次重复;将发芽盒放置于20℃的种子发芽箱中,每天补充与蒸发水分等量的蒸馏水,经过4-7天种子结束萌发。

实施例2: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

取成熟的加燕2号燕麦种子,其余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促进燕麦种子萌发的方法,

取成熟的林纳燕麦种子,其余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

对实施例1-3的燕麦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相应的4个萌发指标数据进行记录。

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1)不同温度处理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将成熟的燕麦种子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的KMnO4溶液浸种3min消毒后放入渗透浓度为-0.4MPa聚乙二醇溶液中,再分别放入温度为10℃、12℃、20℃、22℃的种子发芽箱中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均设三个重复,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温度处理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同列同一指标差异显著(P<0.02)。下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20℃下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鲜重4个指标值均较高,其中发芽率、发芽势与根长三个指标与其它处理相比显著差异。

(2)不同高锰酸钾处理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将成熟的燕麦种子,分别用质量浓度分数为0.3%、0.4%、0.2%、0.6%的KMnO4浸种消毒3min,然后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放入装有渗透浓度为-0.4MPa的PEG溶液的发芽盒中,随后将发芽盒放入种子发芽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高锰酸钾处理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2中可知,在KMnO4质量百分数为0.3%时,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以及鲜重值为最佳,发芽率和根长两个指标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不同渗透势处理下燕麦种子的萌发情况

分别取成熟的Hay wire、加燕2号、林纳燕麦种子,经0.3%浓度KMnO4溶液中浸种3min消毒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晾干,将晾干的种子等数量分别放入预先配制好的CK(蒸馏水)、-0.2MPa、-0.4MPa、-0.6MPa、-0.8MPa的PEG-6000溶液中,于20℃发芽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设置三个重复(种子消毒与萌发试验条件相同),结果见表3。

表3不同燕麦品种在不同渗透势处理下的萌发情况

从表3中可知,未经处理的燕麦种子在直接萌发条件下发芽率并不太高,仅有70%-80%。而在-0.4MPa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处理后,燕麦的发芽率等4个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在-0.2MPa和-0.4MPa

PEG-6000溶液渗透处理后,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鲜重、根长四个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其中以-0.4MPa PEG渗透处理效果最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