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791阅读:15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赤眼蜂的繁育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昆虫,目前至少有12种被人工大量繁殖,用以防治一些重要的农林害虫。赤眼蜂种群的大量繁育主要是利用中间寄主卵进行的,赤眼蜂的中间寄主卵利用比较成功的有柞蚕卵、蓖麻蚕卵、麦蛾卵和米蛾卵。大卵(柞蚕卵、蓖麻蚕卵)由于获取容易,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利用柞蚕卵等繁育的大卵蜂比如松毛虫赤眼蜂能大规模应用。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害虫是我国运用最成功的生防技术,目前在我国东北、华北防治总面积超过4500万亩,且生产技术成熟,生产厂(站)10余家,投入产出比高达1∶20以上,在玉米螟防治工作上初步实现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目标。

稻螟赤眼蜂是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寄主范围比较窄,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这些原生寄主大量饲养仍有困难,通常是利用米蛾卵作为替代寄主繁育稻螟赤眼蜂,但是该生产模式也存在规模化生产困难、寄主繁育周期较长等缺陷,我国利用米蛾卵生产稻螟赤眼蜂已有多年,但是很难形成规模化、商品化,限制了有机水稻的生产。稻螟赤眼蜂能寄生玉米螟卵和粘虫卵,但是这两种昆虫的卵成块状,不易从产卵介质上取下制成卵卡,限制了应用;小菜蛾生活周期短,繁殖力高,短期内可以迅速扩大种群,得到大量卵,但是其卵粒小,造成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品质下降,同样,小菜蛾卵也不易制成卵卡,形成标准化;斜纹夜蛾的产卵量大,也容易能制成标准的卵卡,但是稻螟赤眼蜂寄生后不能完成发育。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当前对能够规模化生产稻螟赤眼蜂的方法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粘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的方法,本发明人发现,粘虫卵经酶处理,可以容易地将其从产卵介质上溶解下来,并分散成单粒,最后制成卵卡,从而用于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效率较高,繁殖周期短,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稻螟赤眼蜂。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螟赤眼蜂的人工繁育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产粘虫卵;

2)使用浓度为0.5%-0.2%(克/毫升)的中性蛋白酶溶液将粘虫卵从产卵介质中溶解为单粒;

3)使用经步骤2)处理的粘虫卵繁育稻螟赤眼蜂。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包括粘虫幼虫的饲养,蛹的收集,成虫饲养,卵的收集;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选择即将孵化的粘虫卵放入孵化室中,孵化3龄末期;

优选地,在所述幼虫孵化室中添加饲料;

优选地,所述孵化室的温度为24-30℃,湿度为60%-70%;更优选地,温度为26±1℃,湿度为65%;

1.2将3龄末期幼虫转移至幼虫饲养室饲养,并添加饲料,幼虫饲养期为16-19天,优选地为18天;

优选地,在化蛹前,保持所述幼虫饲养室干燥,优选地,保持所述幼虫饲养室湿度为40-60%;

优选地,所述饲料为适于鳞翅目昆虫幼虫的人工饲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申请使用的饲料根据申请号为200410039466.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制备;

1.3化蛹完成至少一天后,将粘虫的蛹,使用4%甲醛溶液消毒20-40分钟,晾干;其中粘虫蛹期为7-9天;

1.4在蛹羽化前,将蛹放入产卵室的产卵介质上,其中,成虫产卵前期1-3天,产卵期4-6天;

优选地,所述产卵室的温度为24-30℃,湿度为60%-70%;更优选地,温度为27±1℃,湿度为65%;

优选地,在所述蛹羽化后,饲喂体积浓度为8-12%,优选地为10%的蜂蜜水;

优选地,所述产卵介质为亲水性的、易浸润的介质;更优选地,所述产卵介质具备褶皱;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产卵介质选自由天然纤维棉、丝、麻或毛制备的织物;改性的亲水性合成纤维涤纶、腈纶、棉纶、丙纶制备的织物;或者天然纤维与改性的亲水性合成纤维混纺的织物;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产卵介质为棉布;

1.5收集产卵介质及其上的粘虫卵。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包括以下步骤:

2.1制备浓度为0.5%-0.2%(克/毫升)的中性蛋白酶溶液,其中酶活力60000个单位/克以上;

优选地,将所述中性蛋白酶溶液过80目筛网过滤;

更优选地,所述中性蛋白酶溶液含有浓度为0.01-0.02%(克/毫升)的罗红霉素;

2.2将产卵介质及其上的粘虫卵浸入步骤2.1制备的中性蛋白酶溶液中,浸泡25-40分钟,优选地30分钟;

优选地,在浸泡过程中不停地搅拌溶液;更优选地,所述搅拌的频率为1-3转/秒。

2.3取出产卵介质,将所述中性蛋白酶溶液过60目筛,单粒粘虫卵留在60目筛上;

优选地,可以将30目筛和60目筛摞在一起过筛;

优选地,所述酶液可以反复使用;

优选地,使用清水冲洗产卵介质,并将得到的溶液重复上述过筛步骤;

2.4将得到的单粒粘虫卵用纯酒精浸泡脱水并平铺晾干;

2.5将晾干的粘虫卵分散成单粒并制成卵卡。

优选地,所述卵卡的每平方厘米有粘虫卵240±20粒卵;

优选地,使用30目筛将步骤2.5的粘虫卵分成单粒;

优选地,所述卵卡使用紫外线下灭活;

更优选地,所述灭活时间为20-4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为:

3.1在繁蜂室中,保持温度24-30℃,湿度70%-90%,按照稻螟赤眼蜂的种蜂和粘虫卵比1:5~15繁育,1天后取出;

优选地,所述繁蜂室温度保持在27±1℃,湿度约80%;

优选地,所述繁蜂室保持黑暗状态。

3.2将完成产卵过程的寄生卵放入培养室中,培养至稻螟赤眼蜂发育到蛹前,然后储存。

优选地,所述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4-30℃,湿度70%-90%;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7±1℃,湿度约80%;

优选地,所述储存为置于5-7℃的冷藏箱内储存。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中使用粘虫卵卡繁育,然后储存卵卡;

优选地,将步骤2)中完成产卵过程的稻螟赤眼蜂寄生卵制备为卵卡;

优选地,所述卵卡的每平方厘米有稻螟赤眼蜂寄生卵380±20粒;

优选地,所述卵卡使用紫外线下灭活;更优选地,所述灭活时间为20-40分钟;

优选地,所述卵卡在田间释放前,在温度27±1℃,湿度70%-90%加温发育;

其中,所述加温的时间根据各田间所防治的害虫发育进度,当地气象预报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止农业害虫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使用人工繁育的稻螟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所述农业害虫主要为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粘虫来源容易、饲养简便、更容易大规模地繁殖;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效率较高,繁殖周期短,便于大规模繁育,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稻螟赤眼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粘虫卵可购自中科院动物所。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组合物均为分析纯级别的组合物,且可从正常商购渠道获得。

实施例1繁育稻螟赤眼蜂

1)生产粘虫卵

1.1粘虫的饲养,温度控制在26±1℃,湿度65%左右。

1.1幼虫的饲养;将快要孵化的粘虫卵条放置在养虫罐一侧,并在另一侧加入适量人工饲料,盖上带有卫生纸的盖子,以免幼虫逃逸。每罐约100头幼虫;

1.2当幼虫长到3龄末后,转移至大方盒饲养,并添加人工饲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大方盒幼虫数量,化蛹前每大方盒约有100头左右幼虫,粘虫幼虫期约18天。

化蛹前,清理多余饲料,保持盒内干燥,使其顺利化蛹。

1.3收蛹;化蛹完成约2天后,清理粪便,抖落粘虫的蛹,将未化蛹的幼虫丢弃,清捡杂物,用4%甲醛溶液消毒蛹30分钟,晾干。粘虫蛹期约8天。

1.4蛹羽化前,将蛹放入产卵笼内,羽化后,饲喂10%蜂蜜水,放入产卵用布条,粘虫产卵在褶皱的布条上,成虫产卵前期约2天,产卵期约5天左右。

1.5粘虫卵的分散和卵卡的制作,粘虫产卵用皱褶的棉布条;

2)粘虫卵卡制备

2.1洗卵溶液配制,配置0.1%(克/毫升)中性蛋白酶溶液,用80目筛网过滤掉残渣,加0.01%(克/毫升)的罗红霉素,搅拌均匀,防止酶液腐败。

2.2将带卵的布条浸入中性蛋白酶液中浸泡约30分钟,中间要不停搅拌,加快粘虫卵分散。

2.3将布条捞出,将酶液用30目和60目筛摞在一起过筛,酶液留待下次使用;不停的用清水冲洗卵布,搅拌,过筛多次,单粒粘虫卵留在60目筛网中。

将单粒卵用纯酒精浸泡脱水,粘虫卵沉底,可以将棉絮等杂质漂洗去除。

2.4将卵平铺在塑料布或者100目沙网上晾干。

2.5将晾干的卵抖落在托盘中,用30目筛过筛,分散成单粒。

将卵倒在涂有胶水或者用粘有双面胶的纸片上,制成卵卡,晾干(每平方厘米约有粘虫240粒卵),在15瓦紫外线下灭活30分钟。

3)稻螟赤眼蜂的繁育

3.1繁蜂室温度保持在27±1℃,湿度约80%,由于稻螟赤眼蜂具有趋光性,一般在接蜂时繁蜂室黑暗。

将制作好的卵卡按照蜂卵比1:10放入接蜂盒内,1天后取出。每天放入种蜂和新卵卡。

3.2将接完蜂的卵卡在27±1℃下放置3天,待稻螟赤眼蜂发育到蛹前。储存在5-7℃的冷藏箱内。

放蜂前将蜂卡在合适温湿条件下(温度27±1℃,湿度约80%)加温发育,加温的时间根据各田间所防治的害虫发育进度,当地气象预报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实施例2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以及成本测算

稻螟赤眼蜂能寄生玉米螟卵和粘虫卵,但是这两种昆虫的卵成块状,不易从产卵器具上取下制成卵卡,限制了应用;小菜蛾生活周期短,繁殖力高,短期内可以迅速扩大种群,得到大量卵,但是其卵粒小,造成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品质下降,同样,小菜蛾卵也不易制成卵卡,形成标准化;斜纹夜蛾的产卵量大,也容易能制成标准的卵卡,但是稻螟赤眼蜂寄生后不能完成发育。因此筛选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替代寄主是利用赤眼蜂作为水稻田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通常米蛾在26-28℃下的世代历期约为60天,繁殖倍数约50倍,粘虫在同样的温度下的世代历期约35天,繁殖倍数约为100;远远高于米蛾的繁殖效率。经规模化饲养粘虫测算,粘虫蛹每头成本约5分钱,每头蛹产卵500多粒,每万粒卵成本约1.5元。我们经多代繁育稻螟赤眼蜂,种群不退化,R0保持在10倍以上,并且粘虫卵粒大,所生产的稻螟赤眼蜂质量高于米蛾卵所生产的赤眼蜂。

以上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