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3245阅读:1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尤其是一种增效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Botrytis)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严重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灰霉病是一种蔬菜和果树重要的病害,农用杀菌剂是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有效手段,每年能挽回大量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损失。常用的防治灰霉病的药剂主要有主要防治药剂: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和氟唑菌胺等。但由于常年频繁使用这些药剂,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性,加大药剂量,又会造成防治成本增加和残留超标的风险。能否找到化学农药间的科学复配,筛选最佳剂型,加入增效剂,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降低用药成本,满足生产上农作物灰霉病病害的防治需要,一直是人们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效的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有效药用成分由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渗透增效剂组成,各组分按其重量份数计为啶酰菌胺10-40份、嘧菌环胺10-40份和渗透增效剂1-10份,所述渗透增效剂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组成,所述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的重量比为1:5-15。

优选的,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所述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的重量比为1:10。

优选的,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羧酸盐、萘磺酸盐及其改性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防冻剂为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或尿素。

优选的,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1572。

优选的,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优选的,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为白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

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按照上述配方要求将啶酰菌胺、嘧菌环胺、渗透增效剂、润湿分散剂、防冻剂、有机硅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进入通冷冻循环水的砂磨机进行砂磨,控制温度保持在0-10℃条件下,待粒度检测D90≤5μm时,即为产品。

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可防治由灰霉真菌引起的葡萄、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的灰霉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嘧菌环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啶酰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在此基础上复配特定的渗透增效剂,各组分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组合物在植物表面的沉积量、增加渗透和表面铺展作用,防治农作物灰霉病效果显著;其制备方法简单,采用低温研磨(0-10℃),保持了原药的晶型并利于原药研磨粒度更细更均匀,进一步提高药效;总体具有见效快、持效期长、无毒无残留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按照上述配方要求将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进入通冷冻循环水(保持0-10℃之间)的砂磨机进行砂磨,待粒度检测D90≤5μm时,即为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啶酰菌胺 10%,

嘧菌环胺 40%,

渗透增效剂 1.0%,

其中,渗透增效剂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组成,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与SK-44的重量比为1: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啶酰菌胺 40%,

嘧菌环胺 10%,

渗透增效剂 10%,

其中,渗透增效剂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组成,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与SK-44的重量比为1:1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由下述原料组成:

啶酰菌胺 15%,

嘧菌环胺 25%,

渗透增效剂 7%,

其中,渗透增效剂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组成,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与SK-44的重量比为1: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啶酰菌胺 25%,

嘧菌环胺 15%,

渗透增效剂 4%,

其中,渗透增效剂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组成,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与SK-44的重量比为1:1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组方分析:

嘧菌环胺(试验代号CGA219417,通用名称cyp rodinil,单剂商品名称Chorus、Unix,混剂商品名称Koara、Radius、Stereo、Switch,其他名称:环丙嘧菌胺)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现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嘧啶胺类杀菌剂。嘧菌环胺具有保护、治疗、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嘧菌环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胺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适宜作物包括小麦、大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对作物安全、无药害,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颍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国、德国和瑞士登记[1]。啶酰菌胺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增效剂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INCI名称:POLYMETHACRYLOYL LYSINE,CAS号:543700-70-5。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是高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能够极大的提高药剂在植物表面的沉积量和渗透能力,从而提高药效。

增效剂SK-44是一种新型的改性醇醚非离子结构,有一定的溶剂功能,由上海星飞化工生产,它具有独特的渗透和润湿铺展结构,能够大大提高穿过植物表面层达到病里部位。

本申请中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以嘧菌环胺、啶酰菌胺作用机理不同为依据,两者以特定的比例复配,协同增效,并添加具有独特作用的增效剂,提高了在植物表面的沉积量、增加渗透和表面铺展作用,形成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具有见效快、持效期长、无毒无残留等优点。由聚甲基丙烯酰基赖氨酸和SK-44两种增效剂按比例混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有效针对嘧菌环胺、啶酰菌胺的组合,各组分间相互协同作用,更加大大提高产品的药效。

试验例1

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及增效剂的实施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药剂,见表1。

表1

其余组分及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其中:

试验设在运城市盐湖区蔬菜基地大棚内,田间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试验共设上述①②③④四个处理,稀释1000倍液喷雾和对照区(喷清水),共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1.2m2。番茄在上年11月6日播种,2月21日移栽,施药时番茄为开花结果期,施药日期为4月6日、16日、26日(每隔10d喷1次)。

调查统计方法在最后1次施药后10d(5月6日)进行调查,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固定5点,每点定2株,共10株。灰霉病以每株所有果实以及因病而产生的落果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分别予以记录。果实危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直径小于1cm;3级:病斑直径1-2cm;5级:病斑直径2-3cm;7级:病斑直径3-4cm;9级:病斑直径大于5cm。以病情指数计算各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的防治效果经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统计法进行生物统计,比较各处理之间药效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2。

表2第三次用药后10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特定增效剂的组方防治灰霉病的效果优于没有加入增效剂的组方,处理编号④的组方药效最好,达到92.8%,大大提高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