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烤烟品种粤烟98烟株农艺性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20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草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优化烤烟品种粤烟98烟株农艺性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粤烟98是以Coker206为母本,K326位父本杂交获得F1,经自交,系谱选育,回交聚合,再次的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田生长蒸汽、长势强、株型较好、适应性广、遗传性状稳定;成熟度较好,叶片结构疏松,叶片厚度适中,油份多;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中抗黑胫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中感TMV、CMV,感赤星病;产量、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K326.烟叶具有浓香型风格特征。

烟区因土壤退化、栽培管理粗放等原因会导致大田烟株根系欠发达、大田烟株发育不良、烟叶田间耐熟性差及采收成熟度不够的问题,并最终反映到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并无较好的办法对其加以改善。因此,通过适量的处理,探讨所采用的处理对大田烟株生长发育发育及成熟衰老过程的影响,为大田实际生产采取合理栽培技术措施提升烟叶田间耐熟性、改善烟叶质量、彰显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提供理论依据尤为重要。

由于不同的烤烟品种,在种植、生长、烘烤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实现不同的烤烟品种风味,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烤烟品种,满足其最佳的生长需要,或者烘烤需要,提供适合该烤烟品种的种植、施肥或者烘烤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优化烤烟品种粤烟98烟株农艺性状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优化烤烟品种粤烟98烟株农艺性状的方法,包括对移栽后的烟株进行烟垅培土主处理和土壤增碳副处理,其中,所述烟垅培土主处理为在烟株团棵时揭膜培土并覆盖稻草;所述土壤增碳副处理为将草炭土在烟垄中条施后肥料混匀,且土壤增碳副处理中草炭土加入量为0-950kg·666.67m-2

进一步地,烟垅培土主处理中培土加入量为450kg·666.67m-2

进一步地,土壤增碳副处理中草炭土加入量为950kg·666.67m-2,草炭土加入量再继续增加,效果优势不明显。

进一步地,烟株移栽采用小苗膜下移栽,移栽行距×株距=1.20m×0.60m。

进一步地,烟株移栽时肥料基施猪厩肥、花生饼肥及烟草专用复合肥,其中猪厩肥中各元素比例为N∶P2O5∶K2O=0.50∶0.20∶0.25,花生饼肥中各元素比例为N∶P2O5∶K2O=4.60∶1.00∶1.00,烟草专用复合肥中各元素比例为N∶P2O5∶K2O=13∶9∶14。

进一步地,烟株移栽后肥料追施烟草专用复合肥和硫酸钾,采用兑水淋施的方法,其中硫酸钾中K2O占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培土和土壤增碳处理,探讨它们对大田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实际生产采取合理栽培技术措施提升烟叶田间耐熟性、改善烟叶质量、彰显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提供理论依据。培土和增碳有效地改善了大田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进而促进了大田烟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不同程度优化了农艺性状。培土和增碳措施对大田烟株农艺性状无交互效应,二者独立起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优化烤烟品种粤烟98烟株农艺性状的方法,包括对移栽后的烟株进行烟垅培土主处理和土壤增碳副处理,其中,所述烟垅培土主处理为在烟株团棵时揭膜培土并覆盖稻草;所述土壤增碳副处理为将草炭土在烟垄中条施后肥料混匀。

下面将通过试验说明培土与土壤增碳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1、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粤烟98,由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广东烟草粤北烟叶生产技术中心)提供。试验安排在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供试土壤为牛肝土田,常年“水-旱”交替耕作,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基本理化性为:pH 7.21,有机质2.16%,速效氮98.64mg·kg-1,速效磷27.21mg·kg-1,速效钾156.43mg·kg-1。试验于2014年2月17日移栽。

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培土方法,设2个水平,分别为培土(A1)与不培土(A2);副处理为土壤增碳量(以草炭土的量表示),设3个水平,分别为0.00(B1)、500.00(B2)、950.00(B3)kg·666.67m-2,每处理重复3次。其中培土处理为在烟株团棵时揭膜培土并覆盖稻草(450kg·666.67m-2);不培土处理为不揭膜培土和覆盖稻草;施用草炭土为按照各处理施用量在烟垄中条施后混匀。每小区1行,植烟29株。试验各小区田间实际排布见表1:

表1

3、田间管理

移栽方法:采用小苗膜下移栽,移栽行距×株距=1.20m×0.60m。

施肥方法:肥料种类为猪厩肥(N∶P2O5∶K2O=0.50∶0.20∶0.25)、花生饼肥(N∶P2O5∶K2O=4.60∶1.00∶1.00)、烟草专用复合肥(N∶P2O5∶K2O=13∶9∶14)和硫酸钾(含K2O 50%)。各处理皆按照每666.67m2施用40.00kg花生饼肥+250.00kg猪厩肥(腐熟)的量一次性基施有机肥;各处理无机肥料基肥∶追肥=4∶6;各处理无机肥料纯氮施用量为6.50kg·666.67m-2,N∶P2O5∶K2O=1.0∶0.7∶2.0。详细施肥方案见表2。其它栽培措施按当地规范化措施进行。

表2

4、取样调查

农艺性状特征调查

调查记载各小区团棵期、现蕾期、初烤期、终烤期等生育期;在5月9日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烟株小心挖取整株(保留烟株各器官完整)1株,洗净根系,吸(凉)干水分,测量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等生物学性状以及最大叶片长度和宽度。

5、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不同处理对大田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3。

表3

注:同一指标下数据后标不同大、小写字母者分别表示差异达极显著(1%)或显著(5%)水平。行间字母表示培土处理(A)间比较,列间字母表示增碳处理(B)间比较。

结果显示,培土处理显著地增加烟株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随着增碳量的增加,大田烟株的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呈增加趋势,其中B2和B3处理有效叶片数极显著多于B1处理,B3处理烟株茎围、最大叶长和宽显著高于B1处理。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培土和增碳有效地改善了大田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进而促进了大田烟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不同程度优化了农艺性状。培土和增碳措施对大田烟株农艺性状无交互效应,二者独立起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