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247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其繁殖快,养殖周期短,同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很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因此通过人工规模化高密度养殖方式,已经在大部分省市开展,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在规模化养殖带来高产的同时也引起了小龙虾病害频频爆发,并且引起了水质恶化、滥用药物、品质退化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健康、优质的小龙虾,以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利提供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具体为,利用山区自然地势,将山区水流引入稻田,在保持稻田沟渠内微流水以及适宜温度环境下养殖,以获得品质高、品相佳的小龙虾。

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稻田选取: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选择20~50亩面积大小的稻田,将溪水进行引入稻田;

S2、稻田改良:将稻田田埂内测挖成环形虾沟,在稻田外侧修建连接多个稻田的沟渠;再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修建进、排水口,使得水流以落差形式在稻田内流动,同时,保持沟渠内持续有水进出;

S3、肥水种草:在注水前向沟渠内消毒,一周后向沟渠内注水,使得注水深度为30~50厘米,施用用于培育天然饵料的发酵肥料;在沟渠内种植枯草,水面种植水葫芦,且整体覆盖面积为虾沟的40~60%,一周后加水至60~80厘米;

S4、虾苗投放:选取长度为2~4厘米体质优良的小龙虾幼苗,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每亩投放1~1.5万只,同时在虾沟内每亩投放重量为0.5~0.8斤的花百鲢30~50条;

S5、养殖管理:每天早晨和傍晚沿稻田四周各定点投喂一次小龙虾饲料,且上午投喂总日粮的20~30%,下午投喂完剩下日粮;每周向虾沟中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每亩共20~30公斤以及小麦或豆饼每亩40~80公斤;同时,每天早、中、晚定时巡视,观察小龙虾摄食及身体来判断小龙虾生长与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优良;

S6、捕捞:待虾体长至40~50克时即可捕捞出售;9~10月后,待小龙虾产卵后,虾苗长至2~3厘米长时,采取补大留小的方式捕捞出售。

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优点是:利用山区特有的优质水资源-冬暖夏凉的山泉水微流水稻田养殖小龙虾,具有合理控制小龙虾生长环境,养殖水质管理简单,促进了小龙虾生长速度,使得养殖的小龙虾色泽明亮,肉质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同时保证了小龙虾的品质和品相,具有市场价值高;将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农田生产力,提高农田经营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山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稻田选取: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选择20~50亩面积大小的稻田,将溪水进行引入稻田;

S2、稻田改良:将稻田田埂内测挖成环形虾沟,在稻田外侧修建连接多个稻田的沟渠;再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修建进、排水口,使得水流以落差形式在稻田内流动,同时,保持沟渠内持续有水进出;

优选地,步骤S2中,环形虾沟的沟宽为4~6米,深为0.8~1.2米;

优选地,步骤S2中,进、排水口均设置拦网和闸道,用于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跑;

优选地,步骤S2中,田埂四周设置有40~50厘米高的光滑防逃网,以防治老鼠、蛇、蛙等小龙虾天敌进入稻田。

S3、肥水种草:在注水前向沟渠内消毒,一周后向沟渠内注水,使得注水深度为30~50厘米,施用用于培育天然饵料的发酵肥料;在沟渠内种植枯草,水面种植水葫芦,且整体覆盖面积为虾沟的40~60%,一周后加水至60~80厘米;

优选地,步骤S3中,通过生石灰消毒;

优选地,步骤S3中,施用的发酵肥料为发酵粪肥,且每亩施用100~200公斤;

S4、虾苗投放:选取长度为2~4厘米体质优良的小龙虾幼苗,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每亩投放1~1.5万只,同时在虾沟内每亩投放重量为0.5~0.8斤的花百鲢30~50条;

S5、养殖管理:每天早晨和傍晚沿稻田四周各定点投喂一次小龙虾饲料;每周向虾沟中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每亩共20~30公斤以及小麦或豆饼每亩40~80公斤;同时,每天早、中、晚定时巡视,观察小龙虾摄食及身体来判断小龙虾生长与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优良;

优选地,步骤S5中,上午投喂总日粮的20~30%,下午投喂完剩下日粮;

优选地,步骤S5中,每天小龙虾饲料的总投喂量为投放虾体总重的3~5%;

S6、捕捞:待虾体长至40~50克时即可捕捞出售;9~10月后,待小龙虾产卵后,虾苗长至2~3厘米长时,采取补大留小的方式捕捞出售;

优选地,步骤S6中,采用地笼捕捞,且起笼周期短,以减少小龙虾在地笼内停留时间,保证小龙虾的鲜活。

以下就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S1、稻田选取: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选择35亩面积大小的稻田,将溪水引入稻田,给排水方便,水质良好;

S2、稻田改良:将稻田田埂内测挖成宽5米、深1米的环形虾沟,在稻田外侧修建连接多个稻田的沟渠;再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修建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稻田,保持沟渠内持续有水进出;同时,在进、排水口均设置拦网和闸道,用于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跑;在田埂四周设置有45厘米高的光滑防逃网,以防治老鼠、蛇、蛙等小龙虾天敌进入稻田;

S3、肥水种草:在注水前向沟渠内用生石灰消毒,一周后向沟渠内注水,使得注水深度为40厘米,每亩施用150公斤用于培育天然饵料的发酵粪肥;在沟渠内种植枯草,水面种植水葫芦,且整体覆盖面积为虾沟的50%,一周后加水至70厘米;

S4、虾苗投放:选取长度为3厘米体质优良的小龙虾幼苗,用4%的食盐水浸泡8分钟,每亩投放1.2万只,同时在虾沟内每亩投放重量为0.6斤的花百鲢40条;

S5、养殖管理:每天早晨和傍晚沿稻田四周各定点投喂一次小龙虾饲料,且每天小龙虾饲料的总投喂量为投放虾体总重的4%,上午投喂总日粮的25%,下午投喂完剩下日粮;每周向虾沟中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每亩共25公斤以及小麦或豆饼每亩60公斤;同时,每天早、中、晚定时巡视,观察小龙虾摄食及身体来判断小龙虾生长与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优良;

S6、捕捞:待虾体长至45克时即可捕捞出售;10月后,待小龙虾产卵后,虾苗长至3厘米长时,采取补大留小的方式捕捞出售,采用地笼捕捞,且起笼周期短,以减少小龙虾在地笼内停留时间,保证小龙虾的鲜活。

实施例二

S1、稻田选取: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选择20亩面积大小的稻田,将溪水引入稻田,给排水方便,水质良好;

S2、稻田改良:将稻田田埂内测挖成宽4米、深0.8米的环形虾沟,在稻田外侧修建连接多个稻田的沟渠;再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修建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稻田,保持沟渠内持续有水进出;同时,在进、排水口均设置拦网和闸道,用于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跑;在田埂四周设置有40厘米高的光滑防逃网,以防治老鼠、蛇、蛙等小龙虾天敌进入稻田;

S3、肥水种草:在注水前向沟渠内用生石灰消毒,一周后向沟渠内注水,使得注水深度为30厘米,每亩施用100公斤用于培育天然饵料的发酵粪肥;在沟渠内种植枯草,水面种植水葫芦,且整体覆盖面积为虾沟的40%,一周后加水至60厘米;

S4、虾苗投放:选取长度为2厘米体质优良的小龙虾幼苗,用5%的食盐水浸泡8分钟,每亩投放1万只,同时在虾沟内每亩投放重量为0.5斤的花百鲢30条;

S5、养殖管理:每天早晨和傍晚沿稻田四周各定点投喂一次小龙虾饲料,且每天小龙虾饲料的总投喂量为投放虾体总重的5%,上午投喂总日粮的20%,下午投喂完剩下日粮;每周向虾沟中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每亩共20公斤以及小麦或豆饼每亩40公斤;同时,每天早、中、晚定时巡视,观察小龙虾摄食及身体来判断小龙虾生长与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优良;

S6、捕捞:待虾体长至40克时即可捕捞出售;9月后,待小龙虾产卵后,虾苗长至2厘米长时,采取补大留小的方式捕捞出售,采用地笼捕捞,且起笼周期短,以减少小龙虾在地笼内停留时间,保证小龙虾的鲜活。

实施例三

S1、稻田选取:在山区靠近溪流的下游选择35亩面积大小的稻田,将溪水引入稻田,给排水方便,水质良好;

S2、稻田改良:将稻田田埂内测挖成宽6米、深1.2米的环形虾沟,在稻田外侧修建连接多个稻田的沟渠;再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修建进、排水口,做到水流以落差自动注入流出稻田,保持沟渠内持续有水进出;同时,在进、排水口均设置拦网和闸道,用于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跑;在田埂四周设置有50厘米高的光滑防逃网,以防治老鼠、蛇、蛙等小龙虾天敌进入稻田;

S3、肥水种草:在注水前向沟渠内用生石灰消毒,一周后向沟渠内注水,使得注水深度为50厘米,每亩施用200公斤用于培育天然饵料的发酵粪肥;在沟渠内种植枯草,水面种植水葫芦,且整体覆盖面积为虾沟的60%,一周后加水至80厘米;

S4、虾苗投放:选取长度为4厘米体质优良的小龙虾幼苗,用3%的食盐水浸泡8分钟,每亩投放1.5万只,同时在虾沟内每亩投放重量为0.8斤的花百鲢50条;

S5、养殖管理:每天早晨和傍晚沿稻田四周各定点投喂一次小龙虾饲料,且每天小龙虾饲料的总投喂量为投放虾体总重的3%,上午投喂总日粮的30%,下午投喂完剩下日粮;每周向虾沟中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每亩共30公斤以及小麦或豆饼每亩80公斤;同时,每天早、中、晚定时巡视,观察小龙虾摄食及身体来判断小龙虾生长与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优良;

S6、捕捞:待虾体长至50克时即可捕捞出售;10月后,待小龙虾产卵后,虾苗长至3厘米长时,采取补大留小的方式捕捞出售,采用地笼捕捞,且起笼周期短,以减少小龙虾在地笼内停留时间,保证小龙虾的鲜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