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39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害防治药物,更涉及一种植物用杀菌剂。



背景技术:

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中文名噻唑锌)是一种植物用杀菌剂,广泛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但经过研究发现,噻唑锌还是一种甲状腺干扰物,能够引起实验动物的甲状腺组织增生,且在研究中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性。作为一种农药,会对施用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且在环境中也会造成污染。因此如何降低其毒性,或者在不影响防治效果的情况下,降低其用量,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植物病害防治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组合物由至少一种适用于植物病害防治药物的辅料与质量比为1:0.07~0.9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常用名噻唑锌,简称化合物(I))和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β萘酚酯(简称化合物(II))组成。所述化合物(II)的化学式如下:

所述的植物病害防治药物,其特征是所述植物杀菌剂的剂型选自乳油剂、可湿性粉剂、干混悬剂、可溶性粉剂中的一种。优选为干混悬剂,化合物(I)与化合物(II)的总质量占所述植物病害防治药物总质量的15%~30%。所述植物病害防治药物为干混悬剂时,所述用于干混悬剂的辅料由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水和余量的填料组成,

所述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硫酸盐、碳酸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中的一种所述消泡剂选自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C10~C2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和C10~C20饱和脂肪族羧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结剂选自明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滑石粉、淀粉、葡萄糖、硫酸钠、轻质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物的含水量为0.2~0.5%(wt)。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将噻唑锌与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β萘酚酯(简称化合物(II))组成以特定比例进行配伍时,可以显著提高噻唑锌的抑菌活性。对化合物(II)的急性毒性检测表明其属低毒化合物,且无甲状腺干扰的副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害防治药物,在化合物(II)本身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优选噻唑锌(I)与化合物(II)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组合物的抑菌活性从而得到一种新的植物病害防治药物。显著减少噻唑锌在进行施用时的使用量,降低噻唑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施用者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实验中我们特别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噻唑锌与化合物(II)的优选比例对噻唑锌抗菌效果的提高最为明显,更高或更低的化合物(II)加入量都无法产生该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害防治药物,制备成为干混悬剂,由化合物(I)、化合物(II)和至少一种适用于干混悬剂的辅料组成。所述组合物的配方分别如下表中实施例1~4所示(表中所示百分比为占组合物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组合物的配制方法为:

1)将各除水以外的组分按照配比加入到配料槽并加水至浆状,搅拌均匀;

2)采用高速剪切机进行粗粉碎,粉碎至颗粒度为100~200目;

3)粗粉碎后采用砂磨机砂磨至颗粒度为8000~10000目;

4)砂磨后送入压力喷雾干燥塔干燥、造粒,得到含水量符合要求的粒径为80~100目的空心开孔球状颗粒。

所述分散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崩解剂选自氯化钠,粘结剂选自聚乙二醇,消泡剂选自十六酸。

防治效果实验

以田间剪叶接菌测定的方法测试不同比例的化合物(I)与化合物(II)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实验步骤如下

1、采用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培养成为109个/ml的悬液后,用蘸有菌液的解剖剪减去水稻叶尖3~4cm,每组选取20片稻叶,于接菌后7天喷药防治,,给药后10天考查与对照组相比的防治效果(以病斑扩展计算防治效果)并采用Excel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

2、分组与给药与效果情况见下表(means±s,n=20)

将上述各组药品,实验组1~4及阴性对照1将各实施例制得的干混悬剂按照噻唑锌终浓度200ppm进行稀释,阴性对照2将化合物(II)制备成为20%干混悬剂,并稀释至终浓度200ppm,阳性对照组采用不加入活性成分的干混悬剂,加水稀释1000倍。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病害防治药物,通过优选特定的噻唑锌与化合物(II)的比例,能够明显提高噻唑锌用于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时的效果。与采用现有噻唑锌的阴性对照1组相比,各实验组的防治效果均有显著提高(P<0.05)。进一步实验中发现,单独施用化合物(II)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基本无效果。且只有当化合物(II)与噻唑锌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比例进行配比时,才能显著提高噻唑锌的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