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848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茶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机农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禁止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并需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由于对有机茶生产的严格限制,在实际生产上,许多有机茶园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上比较粗放,甚至很多采取“放养”的方式来管理茶园,即不采取任何管理措施,这导致有机茶的产量往往非常低,经济效益也较差。另外,有些茶园打着“有机茶”的名号,但却悄悄施用化肥和农药,难以达到有机茶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于现有有机茶生产中缺乏有效的种植方法来保障有机茶的高产优质和高的经济收益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为有机茶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根瘤菌剂:播种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菌剂拌种;

(2)播种:根据茶树行间宽度,间隔1-3行茶树种植1-3行大豆,大豆播种行距为30-40cm,株距为15-20cm;应遵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对于肥沃土壤,大豆播种行距为40cm,株距为20cm;对于中等和贫瘠土壤,大豆播种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

(3)施肥:结合整地,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按50-100kg/亩的量作为种肥或底肥一次施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确定,对于贫瘠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100kg/亩;对于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80kg/亩;对于高肥力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50kg/亩。

所述拌种的具体操作为:在搅拌条件下,在根瘤菌剂中缓慢加水,至溶液为糊状,然后加入大豆种子,继续搅拌使大豆种子表皮均匀裹上一层溶液;其中,所用根瘤菌剂与大豆种子的重量比为0.2:5。在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比较轻微的地区,还可采取微肥和根瘤菌剂共同混合拌种,以提高接瘤效率。

所用大豆的品种为春大豆“华春”系列,夏大豆“华夏”系列、“桂夏豆”系列或菜用大豆“浙春”系列。

所用根瘤菌为具有耐酸铝、高效固氮特性的根瘤固氮菌株系,包括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BXBL9、BXYD3中的任意一种。

大豆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即在深5~6cm、宽5~6cm的小穴中,点播2-3粒大豆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2-3cm。覆土切勿用大的土块直接盖住点播的种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墒情较差的可于播种后适量灌水,以保证正常出苗。

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原料组成:菜籽饼45-55%,磷矿粉15-25%,硫酸钾镁肥20-25%,腐植酸5-10%,各原料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其有效成分含量为:有机质30-37wt%、总氮2-3wt%、五氧化二磷5-7wt%、氧化钾5-7wt%、氧化镁1-2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茶种植方法是根据我国南方茶园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有机茶的营养需求特点,通过套作大豆为茶树提供氮素营养并活化土壤养分,而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的固氮能力,同时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满足茶树对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以提高有机茶产量和品质,显著增加农民收益,并为有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多点的田间试验表明,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有机茶,可比普通种植方式亩增产毛茶42-114公斤,亩增收达2870-8410元,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根瘤菌剂:播种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菌剂拌种;拌种的具体操作为:在搅拌条件下,在根瘤菌剂中缓慢加水,至溶液为糊状,然后加入大豆种子,继续搅拌使大豆种子表皮均匀裹上一层溶液;其中,根瘤菌剂与大豆种子的重量比为0.2:5。由于南方气温高、土壤容易干燥,拌种最好采用即拌即播种的方式,拌好的种子最好当天播完,以免根瘤菌的活性降低;在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比较轻微的地区,可采取微肥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以提高接瘤效率。

(2)播种:根据茶树行间宽度,间隔1-3行茶树种植1-3行大豆,大豆播种行距为30-40cm,株距为15-20cm;应遵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对于肥沃土壤,大豆播种行距为40cm,株距为20cm;对于中等和贫瘠土壤,大豆播种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

(3)施肥:结合整地,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按50-100kg/亩的量作为种肥或底肥一次施入,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确定,对于贫瘠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100kg/亩;对于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80kg/亩;对于高肥力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量为50kg/亩。

所用大豆的品种为春大豆“华春”系列,夏大豆“华夏”系列、“桂夏豆”系列或菜用大豆“浙春”系列。春大豆播种时间为2月-4月,夏大豆播种时间为4月-7月上旬。

所用根瘤菌为具有耐酸铝、高效固氮特性的根瘤固氮菌株系,包括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参见专利CN 101182478A)、BXBL9(参见专利CN 101182477A)、BXYD3(参见专利CN 101182476A)中的任意一种。

大豆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即在深5~6cm、宽5~6cm的小穴中,点播2-3粒大豆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2-3cm。覆土切勿用大的土块直接盖住点播的种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墒情较差的可于播种后适量灌水,以保证正常出苗。

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原料组成:菜籽饼45-55%,磷矿粉15-25%,硫酸钾镁肥20-25%,腐植酸5-10%,各原料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其有效成分含量为:有机质30-37wt%、总氮2-3wt%、五氧化二磷5-7wt%、氧化钾5-7wt%、氧化镁1-2wt%。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案例1

(1)接种根瘤菌剂:选用“桂夏豆”2号大豆品种,于5月11日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的菌剂进行拌种;

(2)播种:根据茶树行间宽度,间隔1行茶树种植1行大豆,大豆播种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大豆播种采用穴播的方式,即在深5cm、宽5cm的小穴中,点播2粒大豆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2cm;

(3)施肥:结合整地,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按100kg/亩的量作为底肥一次施入;所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配方为:菜籽饼50%,磷矿粉20%,硫酸钾镁肥25%,腐植酸5%,其有效成分含量为:有机质32wt%、总氮3wt%、五氧化二磷6wt%、氧化钾7wt%、氧化镁2wt%。

按本实施例种植方法进行3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有机茶园种植方式相比,接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提高155%,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1%,小绿叶蝉(害虫)数量减少67%,茶蚜虫(害虫)减少56%,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23%,可减少除草次数3次/年,每亩平均增产毛茶114公斤,增收8410元。

而与采用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进行种植的茶园相比,本实施例中大豆的根瘤数、根瘤生物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地上部吸氮量分别增加13%、25%、14%、26%,同时BDYD1菌株的pH适应范围(4.5-8.5)比USDA110的适应范围(5.0-8.5)更广,更适合南方酸性土壤使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显著提高有机茶产量和品质,减少害虫数量和除草次数,适用于有机茶园。

实施案例2

(1)接种根瘤菌剂:选用“华夏”1号大豆品种,于5月12日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的菌剂进行拌种;

(2)播种:根据茶树行间宽度,间隔3行茶树种植2行大豆,大豆播种行距为40cm,株距为18cm;大豆播种采用穴播的方式,即在深5cm、宽5cm的小穴中,点播3粒大豆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2cm;

(3)施肥:结合整地,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按60kg/亩的量作为底肥一次施入;所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配方为:菜籽饼45%,磷矿粉25%,硫酸钾镁肥20%,腐植酸10%,其有效成分含量为:有机质30wt%、总氮2wt%、五氧化二磷5wt%、氧化钾5wt%、氧化镁1wt%。

按本实施例种植方法进行3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有机茶园种植方式相比,接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提高50%,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6%,小绿叶蝉(害虫)数量减少59%,茶蚜虫(害虫)减少48%,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26%,可减少除草次数2次/年,每亩平均增产毛茶60公斤,增收4696元。

而与采用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进行种植的茶园相比,本实施例中大豆的根瘤数、根瘤生物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地上部吸氮量分别增加8%、21%、13%、17%,同时BDYD1菌株的pH适应范围(4.5-8.5)比USDA110的适应范围(5.0-8.5)更广,更适合南方酸性土壤使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显著提高有机茶产量和品质,减少害虫数量和除草次数,适用于有机茶园。

实施案例3

(1)接种根瘤菌剂:选用“华夏”3号大豆品种,于5月12日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将大豆种子与根瘤固氮菌株系BXYD3的菌剂进行拌种;

(2)播种:根据茶树行间宽度,间隔3行茶树种植3行大豆,大豆播种行距为40cm,株距为20cm;大豆播种采用穴播的方式,即在深6cm、宽6cm的小穴中,点播3粒大豆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3cm;

(3)施肥:结合整地,将有机无机复混肥按50kg/亩的量作为底肥一次施入;所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配方为:菜籽饼55%,磷矿粉15%,硫酸钾镁肥25%,腐植酸5%,其有效成分含量为:有机质37wt%、总氮3wt%、五氧化二磷7wt%、氧化钾7wt%、氧化镁2wt%。

按本实施例种植方法进行3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有机茶园种植方式相比,接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提高133%,土壤碱解氮增加了23%,小绿叶蝉(害虫)数量减少63%,茶蚜虫(害虫)减少54%,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19%,可减少除草次数2次/年,每亩平均增产毛茶42公斤,增收2870元。

而与采用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进行种植的茶园相比,本实施例中大豆的根瘤数、根瘤生物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地上部吸氮量分别增加16%、25%、13%、28%,同时BDYD3菌株的pH适应范围(4.3-8.4)比USDA110的适应范围(5.0-8.0)更广,更适合南方酸性土壤使用。

由此可见,证明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显著提高有机茶产量和品质,减少害虫数量和除草次数,适用于有机茶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