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藻类的室内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57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藻类的室内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藻类增殖培养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藻类的室内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藻类的适温等生理生态值得研究因受制实验设备条件,多以剪取部分藻类组织用恒温气候箱进行小规模、短时期的培养。相关研究成果,在大规模应用时,较难把握。在对一些大型藻类进行模拟自然状态下,长时间的控温、控光实验时,相关设备也无法达到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提供多样的培养条件,可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培养,即适应短期培育,又能进行长时间培养,集成性好,功能全面的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藻类的室内培养装置,包括大水槽、恒温水箱及若干设置在大水槽内的小水箱,恒温水箱处在大外水槽外,小水箱上设有温度调节器,各小水箱沿大水槽长度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大水槽上设有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流出管道的进口端连通大水槽,流出管道的出口端连通恒温水箱的进口端,恒温水箱的出口端连通流入管道的进口端,流入管道的出口端连通大水槽,流出管道内设有用于带动水流流动的水泵,大水槽上设有光照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大水槽呈矩形柱状,大水槽包括底板、两块互相平行的长侧板及两块互相平行的短侧板,底板水平布置,光照装置处在底板下方,底板、长侧板及短侧板均为透明塑料板。

作为优选,所述流入管道的出口端通过设置在一个短侧板上的水槽入水口与大水槽连通,流出管道的出口端通过设置在另一个短侧板上的水槽出水口与大水槽连通,水槽入水口最低点高于任一小水箱的最低点,水槽出水口最低点高于任一小水箱的最低点。

作为优选,所述小水箱呈矩形柱状,小水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短侧板,在任意相邻两个小水槽中:一个小水槽与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另一个小水槽与另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光照装置包括若干与小水箱一一对应的光照结构,相邻光照结构之间设有与底板连接的遮挡板,光照结构包括灯箱及用于带动灯箱上下移动的气缸,在互相对应的小水箱与光照结构中:灯箱处在小水槽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小水槽底部与底板之间具有防遮光间隙,防遮光间隙中设有若干与小水槽一一对应且由透明塑料制成的滚刷,滚刷包括滚轴、套设在滚轴上的刷筒及设置在刷筒上设的多根弹性刷毛,滚刷处在对应小水槽的正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流出管道包括若干过渡管段,过渡管段呈圆管状,过渡管段轴线平行于任一滚轴轴线,过渡管段内设有若干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导流叶轮及与一端与导流叶轮同轴连接的转轴,转轴穿过流出管道,转轴与流出管道转动密封配合,导流结构与滚刷一一对应,在互相对应的导流结构与滚刷中:转轴穿过大水槽的一个长侧板且与该长侧板转动密封配合,转轴与滚轴同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提供多样的培养条件,可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培养,即适应短期培育,又能进行长时间培养,集成性好,功能全面;能进行光照强度调节,环境因素模拟能力强;具有消除干扰的能力,可有效提升试验结果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小水箱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滚刷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大水槽1、底板1a、长侧板1b、短侧板1c、恒温水箱2、小水箱3、温度调节器31、流入管道4、流出管道5、水泵5a、过渡管段51、导流结构511、导流叶轮511a、转轴511b、光照结构6、灯箱6a、气缸6b、遮挡板61、滚刷7、滚轴7a、刷筒7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中所示,一种大型藻类的室内培养装置,包括大水槽1、恒温水箱2及若干设置在大水槽内的小水箱3,恒温水箱处在大外水槽外,小水箱上设有温度调节器31,各小水箱沿大水槽长度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大水槽上设有流入管道4及流出管道5,流出管道的进口端连通大水槽,流出管道的出口端连通恒温水箱的进口端,恒温水箱的出口端连通流入管道的进口端,流入管道的出口端连通大水槽,流出管道内设有用于带动水流流动的水泵5a,大水槽上设有光照装置。大水槽、小水槽内可加入用于培养的海水或营养液。由于具备温度调节器,各小水槽可以独立控温,所以可模拟多种不同的环境温度。小水槽内适宜中短期培养藻类,大水槽内水流是流动的,适于长期培养藻类(培养其间内可以加入阴营养物质,以及定期打捞产生的各种杂质)。光照装置可以模拟实际环境中的光照。恒温水箱(恒温水箱属于现有技术,其可替换为恒温水循环机、恒温水浴、可控温加热水箱等功能类似的设备)可对流经的水进行加热,小水槽则能被大水箱内的水预加热,整体能耗相对更低(选择小水箱的水温略高于大水箱的水温几摄氏度为宜)。藻类生产时,会自动附着在小水槽内壁、小水槽外壁、大水槽内壁等处。

所述大水槽呈矩形柱状,大水槽包括底板1a、两块互相平行的长侧板1b及两块互相平行的短侧板1c,底板水平布置,光照装置处在底板下方,底板、长侧板及短侧板均为透明塑料板。大水槽整体透明,利于内部藻类更好地接受光照。

所述流入管道的出口端通过设置在一个短侧板上的水槽入水口与大水槽连通,流出管道的出口端通过设置在另一个短侧板上的水槽出水口与大水槽连通,水槽入水口最低点高于任一小水箱的最低点,水槽出水口最低点高于任一小水箱的最低点。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及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至图5中所示,所述小水箱呈矩形柱状,小水箱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短侧板,在任意相邻两个小水槽中:一个小水槽与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另一个小水槽与另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由于在任意相邻两个小水槽中:一个小水槽与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另一个小水槽与另一个长侧板相贴且连接。所以小水箱的分布形式就如图3中所示,可以形成水平面上的连续弯曲通道,利于延长大水箱内水流距离,增加大水箱内水对小水箱的加热时间,进一步提高控温稳定性及降低能耗。

所述光照装置包括若干与小水箱一一对应的光照结构6,相邻光照结构之间设有与底板连接的遮挡板61,光照结构包括灯箱6a及用于带动灯箱上下移动的气缸6b,在互相对应的小水箱与光照结构中:灯箱处在小水槽的正下方。光照结构可以独立调节距离,以模拟不同的实际光照形式(适于针对生长在不同水深区域的海藻)。

所述小水槽底部与底板之间具有防遮光间隙,防遮光间隙中设有若干与小水槽一一对应且由透明塑料制成的滚刷7,滚刷包括滚轴7a、套设在滚轴上的刷筒7b及设置在刷筒上设的多根弹性刷毛,滚刷处在对应小水槽的正下方。小水槽藻类生产后,会逐渐占用更多的小水槽内空间,若小水槽底部接触大水槽底部,则容易出现小水槽内海藻遮挡光线,从而对邻近小水槽内的海藻,或大水槽内附近区域的海藻产生较大范围的遮光,这就不利于正常培养和试验。而小水槽底部与底板之间具有防遮光间隙,则可极大消除这一类影响。

所述流出管道包括若干过渡管段51,过渡管段呈圆管状,过渡管段轴线平行于任一滚轴轴线,过渡管段内设有若干导流结构511,导流结构包括导流叶轮511a及与一端与导流叶轮同轴连接的转轴511b,转轴穿过流出管道,转轴与流出管道转动密封配合,导流结构与滚刷一一对应,在互相对应的导流结构与滚刷中:转轴穿过大水槽的一个长侧板且与该长侧板转动密封配合,转轴与滚轴同轴连接。

如前所言,若防遮光间隙处有海藻或其它藻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就会影响到小水槽内藻类正常接受光照,而有了透明的滚刷,最初可以搅动防遮光间隙处的水,防止大水槽内海藻附着于此,培养过程中,可以不断清刷小水槽外底部和大水槽内底部,避免杂质沉积、附着于此。且滚刷的动力来自各导流叶轮,导流叶轮又是可以被流经过渡管段的水流带动的,所以滚刷可以持续转动,长期保持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滚刷的正转与反转不限制,其转动不影响水流通过,但可以导致产生局部乱流,避免海藻附着和杂质沉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