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926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出现,给众多行业领域的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就养殖业来说,自动捡蛋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户们捡蛋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投入,轻松的就可以获取很大的利益,但是由于现在的自动捡蛋机,还未具备自动清洗功能,也不能有效的识别软破蛋,经常出现破碎后的鸡蛋粘液粘到上传系统上,污染成品鸡蛋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包括喂料机头架、集蛋器、纵向输蛋带、喂料机尾架、连接短板、张紧装置、自动升蛋器、输蛋线尾轮、纵向输蛋带、出蛋口、速度调节器、自动清洗仓、滚动滑轮、转换机和启动装置,所述喂料机头架与集蛋器连接,且集蛋器与纵向输蛋带连接,所述纵向输蛋带的右侧设置有喂料机尾架,且喂料机尾架位于连接短板的左侧,且输蛋带的右下侧安装有速度调节器,所述速度调节器的左下侧设置有自动清洗仓,所述出蛋口位于滚动滑轮的上侧,所述输蛋带通过导线与转换机连接,且转换机通过导线与启动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纵向输蛋带与输蛋线尾轮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短板左侧设置有加固V形筒。优选的,所述输蛋带设置有等间隔履带。优选的,所述自动清洗仓右侧设置有污水排放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采用特殊材料加工制成,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具有防鸡蛋滑落和破损功能,可减少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减少了鸡蛋的破损率,提高了集蛋的质量和效率,适用于各种大型养鸡场,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且防止软蛋运输过程中破碎后的鸡蛋粘液粘到上传系统上,污染成品鸡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喂料机头架,2、集蛋器,3、纵向输蛋带,4、喂料机尾架,5、连接短板,6、张紧装置,7、自动升蛋器,8、输蛋线尾轮,9、纵向输蛋带,10、出蛋口,11、速度调节器,12、自动清洗仓,13、滚动滑轮,14、转换机,15、启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包括喂料机头架1、集蛋器2、纵向输蛋带3、喂料机尾架4、连接短板5、张紧装置6、自动升蛋器7、输蛋线尾轮8、纵向输蛋带9、出蛋口10、速度调节器11、自动清洗仓12、滚动滑轮13、转换机14和启动装置15,喂料机头架1与集蛋器2连接,且集蛋器2与纵向输蛋带3连接,纵向输蛋带3的右侧设置有喂料机尾架4,且喂料机尾架4位于连接短板5的左侧,连接短板5左侧设置有加固V形筒,可以保证张紧装置6自由的张紧,提高其工作效率,连接短板5与张紧装置6连接,且张紧装置6的右侧安装有自动升蛋器7,自动升蛋器7的下侧设置有输蛋线尾轮8,纵向输蛋带3与输蛋线尾轮8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得集蛋器2中的鸡蛋顺利的从输蛋带3纵向运输,且输蛋线尾轮8的右侧设置有纵向输蛋带9,输蛋带9设置有等间隔履带,可以保证鸡蛋一个一个的竖向运输,防止因拥挤而导致的挤压破坏,纵向输蛋带9与出蛋口10连接,且输蛋带9的右下侧安装有速度调节器11,速度调节器11的左下侧设置有自动清洗仓12,自动清洗仓12右侧设置有污水排放口,可以将清洗完鸡蛋后的污水排出,保证了所有清洗鸡蛋用到的水都是洁净卫生的,出蛋口10位于滚动滑轮13的上侧,输蛋带9通过导线与转换机14连接,且转换机14通过导线与启动装置15连接。工作原理:该新型智能养殖自动捡蛋机,使用前,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通过速度调节器11设置好鸡蛋输送速度,打开启动装置15,此时,自动清洗仓12开始蓄水准备清洗,通过张紧装置6使得落入集蛋器2中的鸡蛋通过纵向输蛋带3被运送到自动升蛋器7,继而被传送到纵向输蛋带9,当自动清洗仓12上面的感应器感应到鸡蛋的来到时,首先判断鸡蛋的完好性,若是完好无损的,则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干净鸡蛋,从出蛋口10输送出来,进行封装或是下一工序的操作,若是软破蛋,则直接使其通过污水排放口排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输蛋带9设置有等间隔履带,保证了鸡蛋一个一个的竖向运输,防止了因拥挤而导致的挤压破坏。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