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饲养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82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鲵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饲养大鲵用的饲养池



背景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其主要生活在水质清亮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时,需要不断更换水以保证其生活环境。现有的人工养殖水池主要是单层设计,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大鲵生活与水中,其杂物与水混合常会使水体变浑浊,因而需要频繁更换水,使用水量增大;不仅如此,由于杂物堆积于养殖水池中,还需频繁对水池进行清理,以免杂物污染水体,因此清理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鲵饲养池。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用水、劳动强度小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鲵饲养池,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分隔层,分隔层上方设有上池体,下方设有下池体;所述的分隔层上分布有过滤孔;所述的下池体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与弯头活动连接,弯头与调节管连接。

前述的大鲵饲养池中,所述的调节管的管口与上池体顶面相平

前述的大鲵饲养池中,所述的下池体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α为5~10°,下池体的侧壁上还设有洗涤进水口;所述的出水管设置于下池体底面较低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将养殖水池通过分隔层上池体和下池体两部分,且在分隔层上分布有过滤孔;在养殖时,将大鲵置于上池体内饲养,上池体内的杂物通过过滤孔掉入到下池体中进而确保上池体内的水体清亮以满足大鲵的养殖;通过该结构,使得养殖大鲵的上池体内的水体保持清亮的时间更长,进而延长水体更换时间,使用水量大大减少,实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清理次数,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将下池体的出水管与弯头活动连接,弯头与调节管连接;该结构能使弯头绕出水管中轴线转动,进而使调节管绕出水管中轴线转动;在排水时,可以将调节管的管口转动到相应位置,以此调节水池的排水总量以满足使用需求;通过该结构,当无需全部将水排出时,只需将调节管的管口转动到相应角度即可,不需人在养殖水池旁等待,因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下池体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α为5~10°;通过该结构,在清洗下池体时,清洗用水自动沿下池体底面流到出水管,以此减少人工清扫量,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同时5~10°的夹角基本不会影响人在下池体内站立,以此确保站立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台,2-分隔层,3-上池体,4-下池体,5-过滤孔,6-出水管,7-弯头,8-调节管,9-洗涤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大鲵饲养池,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上设有分隔层2,分隔层2上方设有上池体3,下方设有下池体4;所述的分隔层2上分布有过滤孔5;所述的下池体4与出水管6连接,出水管6与弯头7活动连接,弯头7与调节管8连接。

前述的调节管8的管口与上池体3顶面相平。通过该结构,能够确保上池体3内的水能装满,同时,也避免过长的调节管8在转动调节时占用的空间过大。

前述的下池体4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α为5~10°,下池体4的侧壁上还设有洗涤进水口9;所述的出水管6设置于下池体4底面较低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养殖时,将大鲵放置于上池体3内养殖,上池体3内的杂物通过过滤孔5掉落到下池体4防止污染上池体3水体,以此减少水的更换次数。当需要调节饲养池的水位时,将调节管8绕出水管6中轴线转动使调节管8管口旋转到一定高度,多余的水由调节管8管口排出。当需要清扫下池体4内的杂物时,将池水放空,沿洗涤进水口9通入清洗用水冲洗下池体4,冲洗用水沿下池体4的底面流到出水管6,并由出水管6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