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930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猪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



背景技术:

在我国,养猪行业比较广泛,在小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会直接把饲料添加到料槽内供小猪食用,但是每次添加的饲料较少时,则不够小猪食用,需要人工多次添料,比较麻烦,耗费体力,添加的饲料过多时,饲料容易溢出到料槽外部,从而造成饲料的浪费,比较麻烦;而写冬夏季饲料的保鲜也是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包括食用槽、支架、支撑杆、储料槽、出料管、立杆、弹簧、挡板、圆套管、立架、电热管以及小型风机;食用槽的左右侧面上分别竖直焊接一个支架,所述的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右支架的上端,所述的储料槽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右支架上,储料槽的形状为漏斗状,且储料槽在食用槽的正上方,储料槽的下端竖直焊接一个出料管,出料管的内部与储料槽的内部连通,出料管的下端伸入到食用槽内部,出料管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透气孔,出料管的外侧通过立架固定安装一圆套管,圆套管套装在出料管的外侧,在圆套管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电热管,圆套管的顶端安装有两个小型风机;所述的食用槽的内部底面的中心处竖直焊接一个立杆,立杆的上端穿过出料管内部以及储料槽内部后焊接在支撑杆上,在立杆上套有一个弹簧,弹簧的上端焊接在支撑杆上,所述的立杆上套有一个挡板,挡板与立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的挡板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弹簧的下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挡板的上表面与出料管的下端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挡板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出料管的出料口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方便在养殖场进行自动化投食管理,减少饲料浪费,而且圆套管和小型风机的设置可以保证饲料处在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防止霉变,加热管则能在冬季时给饲料预热软化,方便幼猪进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弹簧,3-储料槽,4-支架,5-出料管,6-小型风机,7-圆套管,8-电热管,9-食用槽,10-立杆,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幼猪通风型自动喂料槽,包括食用槽9、支架4、支撑杆1、储料槽3、出料管5、立杆10、弹簧2、挡板11、圆套管7、立架、电热管8以及小型风机6;食用槽9的左右侧面上分别竖直焊接一个支架4,所述的支撑杆1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右支架4的上端,所述的储料槽3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右支架4上,储料槽3的形状为漏斗状,且储料槽3在食用槽9的正上方,储料槽3的下端竖直焊接一个出料管5,出料管5的内部与储料槽3的内部连通,出料管5的下端伸入到食用槽9内部,出料管5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透气孔,出料管5的外侧通过立架固定安装一圆套管7,圆套管7套装在出料管5的外侧,在圆套管7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电热管8,圆套管7的顶端安装有两个小型风机6,圆套管7和小型风机6的设置可以保证饲料处在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防止霉变,加热管则能在冬季时给饲料预热软化,方便幼猪进食。

所述的食用槽9的内部底面的中心处竖直焊接一个立杆10,立杆10的上端穿过出料管5内部以及储料槽3内部后焊接在支撑杆1上,在立杆10上套有一个弹簧2,弹簧2的上端焊接在支撑杆1上,所述的立杆10上套有一个挡板11,挡板11与立杆10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的挡板11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弹簧2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挡板11的上表面与出料管5的下端相接触,且挡板11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出料管5的出料口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养殖人员将饲料添加到储料槽3内,储料槽3内的饲料则进入出料管5内,出料管5内的饲料则下压挡板11,挡板11则下移,弹簧2则对挡板11提供的拉力,挡板11与出料管5出现缝隙后,这样出料管5内的饲料则逐渐落在食用槽9内,随着落在食用槽1内的饲料的增多,食用槽9内的饲料会与挡板11的下表面相接触,这样弹簧2给挡板11提供拉力的同时,食用槽9内的饲料也给挡板11提供支撑力,防止挡板11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食用槽9内的饲料会堵住出料管5内的饲料进一步排出,随着小猪对食用槽9内的饲料进行食用,食用槽9内的饲料则减少,挡板11则下降,挡板11与出料管5之间的距离增大,饲料则继续落在食用槽9内,实现自动落料的目的,避免了人工多次添料的麻烦,节省体力,也避免一次性加料过多而造成饲料溢出食用槽9而造成饲料浪费的缺陷,小猪食用也比较方便。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