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85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涉及大型农作物仓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物流的升级、马铃薯仓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主生产区对马铃薯的存储还停留在土窖的模式。马铃薯主产区土窖的损耗率为25%,而现代仓储库的损耗率低于8%,恒温库可以常年向市场投放高品质的马铃薯。过去农户打土窖,仓储通风效果差、设备简陋无法保证质量。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慢慢地有了储存意识,农户希望来年将剩余的马铃薯拿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马铃薯只有一个月的收获期,却有7个月的储存和销售期,仓储条件达不到,农民还是挣不到钱。

乌兰察布作为内蒙古马铃薯的种植大区,去年种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产量400万吨,但由于仓储水平低下,产后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分散型马铃薯土窖,不利于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土窖储存的马铃薯通风效果不好,造成深工企业不能用,经济效益受限。今后仓储库发展方向是以大型高科技仓储物流企业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仓储通风排湿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风效果好的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它包括通风部、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加强筋、支撑架、连接条、固定条,所述加强筋、支撑架为3个以上,所述加强筋为弧形,底部两端宽度为高度的3-5倍,支撑架为弧形,位于加强筋之下,其顶端顶在加强筋上端下表面上,所述连接条为条状,与加强筋连接,将加强筋固定在连接条上,加强筋之间相互平行,加强筋与连接条垂直,所述通风部为弧形片状,通风部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六角形。

所述通风部由多个相同型号的带有通风孔的弧形片重叠构成。

还包括散力脚,所述散力脚为弧形,位于加强筋及支撑架底部。

所述连接条下面带有横竖交错的凹槽,加强筋和支撑架嵌入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为弧形,底部两端宽度为高度的4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结构简单,加强筋、支撑架可以为同种型号的弧形,或加强筋略大于支撑架,加强筋支撑架和连接条连接在一起,安装和拆卸方便。

2.经过科学验证,弧形为承受压强最大的形状,采用弧形结构的散风通道,承重力强,通过纵横交错的弧形设置,增加了承重能力,当通风部受到压力时,除了自身分散承担压力外,其还将压力传递给加强筋,加强筋进一步将压力分散,并向下传导给支撑架,支撑架将压力向另外的方向传递,这样的结构比双层加强筋结构承重力更好。

3.本实用新型中通风孔为六角形,类似蜂窝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更容易使压力得到很好地分散,耐压性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承重力好,使用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的实施例。

实施例:

种高强度仓储散风通道,它包括通风部2、框架1,所述框架包括加强筋3、支撑架4、连接条5、固定条6,所述加强筋3、支撑架4为3个以上,所述加强筋3为弧形,底部两端宽度为高度的3-5倍,支撑架4为弧形,位于加强筋3之下,其顶端顶在加强筋3上端下表面上,所述连接条5为条状,与加强筋3连接,将加强筋3固定在连接条5上,加强筋3之间相互平行,加强筋3与连接条5垂直,所述通风部2为弧形片状,通风部2上设有通风孔7,所述通风孔7为六角形。

所述通风部2由多个相同型号的带有通风孔的弧形片重叠构成。

还包括散力脚8,所述散力脚8为弧形,位于加强筋3及支撑架4底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