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64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针菇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目前市场上最重要的食用菌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对金针菇独特口感的喜爱,使得金针菇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工厂化培养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金针菇日益增加的需求。传统的方法多采用塑料袋盛装培养基质,不易摆放且会污染环境,而瓶式培养因其无污染、易摆放、节省空间等优点而逐渐兴起。授权公告号为CN20490725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金针菇培养瓶,该培养瓶设计了瓶底的连接套和连接套底部与瓶口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将瓶口和凹槽相适配,使培养瓶的堆叠更稳定、不易滑落。但是,该实用新型对培养瓶纵向堆叠时稳定性问题的改进有限,且横向并排摆放和瓶底本身的稳定性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人们急需对现有培养瓶继续改进,以进一步提升其摆放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针菇培养瓶摆放稳定性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包括瓶体、设置在所述瓶体顶端的瓶颈以及扣接在所述瓶颈上的瓶盖,所述瓶底部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瓶颈形状相适配;所述瓶体底部位于所述连接套的垂直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瓶盖结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瓶颈均为正三棱台。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边缘与所述连接套的顶部边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侧壁上设有若干凸纹,远离所述凸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凸纹相适配的凹纹。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底部及瓶盖顶部设有若干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外壁设有垂直的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瓶盖与凹槽、瓶颈与连接套的双重适配,显著提升了金针菇培养瓶叠加时的稳定性;正三棱台形状的连接套稳定性强,不易变形或打滑,使金针菇培养瓶在摆放时更稳固;并排摆放时,相邻两培养瓶通过瓶体上的凹纹和凸纹相适配使得摆放更稳固。通过以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金针菇培养瓶摆放的稳定性,为开展大规模培养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仰视图;

图5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仰视图;

图8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的瓶盖结构示意图。

其中:1、瓶体;2、瓶颈;3、瓶盖;4、连接套;5、凹槽;6、凸纹;7、凹纹;8、透气孔;9、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易于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一种方便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包括瓶体1、设置在所述瓶体1顶端的瓶颈2以及扣接在所述瓶颈2上的瓶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底部设有连接套4,所述连接套4与所述瓶颈2形状相适配;所述瓶体1底部位于所述连接套的垂直上方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与所述瓶盖3结构相适配。所述连接套4与所述瓶颈2均为正三棱台,所述凹槽5的底部边缘与所述连接套4的顶部边缘连接。

将瓶盖3插入凹槽5时,同时也将瓶颈2插入连接套4中,双重适配大大增加了金针菇培养瓶堆叠的稳定性;正三棱台形状的连接套4稳定性强、不易变形,能对培养瓶起到支撑作用,且中空的结构不易打滑,比瓶底摩擦力大,能使金针菇培养瓶摆放得更稳固;凹槽5的下表面内切于连接套4的上表面,这样在两瓶相适配时,瓶盖3能刚好通过连接套4插入凹槽5中,且瓶盖3与连接套4之间没有多余的空间,能使上下两瓶结合得更紧密、更牢固,不易脱落。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方便摆放的金针菇培养瓶,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瓶体1侧壁上设有若干凸纹6,远离所述凸纹6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凸纹6相适配的凹纹7。金针菇培养瓶并排摆放时,相邻两瓶瓶体1上的凹纹7和凸纹6相适配,使左右两瓶之间结合更紧密、不易滑脱,因而摆放更稳定。

实施例3

如图6和7所示,瓶体1底部及瓶盖3顶部设有若干透气孔8。当若干培养瓶堆叠在一起时,中间的培养瓶的空气流通会收影响,透气程度会低于两端的培养瓶,从而影响瓶内金针菇的生长。在两瓶相接触的瓶底和瓶盖3处开设透气孔8,可以使空气在整排培养瓶之间流通,提高了中间培养瓶的透气性,避免了因透气性不佳而对瓶内金针菇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8所示,瓶盖外壁设有垂直的防滑条9,可以增大摩擦,方便拧开瓶盖。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