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62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夷扇贝养殖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通过普通的海洋打捞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依靠人工养殖获取水产的手段得到了迅猛发展。

如今,在虾夷扇贝等养殖技术方面,主要有两种养殖方法。第一种是扇贝养殖法,即通过底播增殖(放流增殖)技术,将虾夷扇贝苗由潜水员到水下撒播或者在船上直接播撒到合适的养殖水域进行养殖;第二种是筏式养殖,即筏式吊笼养殖和筏式穿耳养殖,将虾夷扇贝苗放入养殖笼内,然后将养殖笼悬挂在养殖浮筏上进行养殖。

然而,上述两种养殖方法均有缺陷:放流增殖存在海底敌害生物较多,侵害严重,存活率低,采捕比较困难等缺点。另外,底播增殖技术对养殖海域底质要求比较苛刻,一般要求是泥沙底质渔场。而筏式养殖需要定期对扇贝苗进行分笼处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笼内扇贝间存在相互咬壳致死现象。其次,需要定期清洗网笼,这也大大增加养殖成本;另外,扇贝的筏式养殖只能应用于中上层水域,对底层养殖水域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虾夷扇贝养殖礁,以方便地进行虾夷扇贝养殖,人工维护少,适用水域较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虾夷扇贝养殖礁,包括主框体、防护网片和多根定位绳索,主框体为长方体,防护网片包裹在长方体外侧,主框体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框架,每根定位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绳索所在的框架的一组对边上,所有定位绳索的方向均与框架的最长边的方向垂直,每根定位绳索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具有间隔,每根定位绳索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穿耳针。

可选的,主框体的四个上顶点均镀有锌层。

可选的,框架为方形框。

可选的,防护网片为菱形网目网片。

可选的,主框体的外侧设置有斜向加强筋。

可选的,定位绳索的方向均为竖直方向。

可选的,穿耳针插设在定位绳索中,且定位绳索位于穿耳针的两端之间。

可选的,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养殖下潜深度为10-30米。

可选的,每根定位绳索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的间隔距离在40-60厘米之间。

可选的,每根定位绳索上穿耳针的与相邻穿耳针之间的间隔距离在5-15厘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虾夷扇贝养殖礁包括主框体、防护网片和多根定位绳索。防护网片包裹在主框体外部,主框体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框架,每根定位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定位绳索所在的框架的一组对边上,所有定位绳索的方向均与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每根定位绳索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具有间隔,每根定位绳索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穿耳针。这样可以对虾夷扇贝苗进行深水养殖,且能够避免外界敌害和扇贝咬壳问题,维护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中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框体;

2—防护网片;

3—定位绳索;

11—框架;

12—锌层;

13—斜向加强筋;

31—穿耳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中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虾夷扇贝养殖礁包括主框体1、防护网片2和多根定位绳索3。防护网片2包裹在主框体1外部,主框体1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框架11,每根定位绳索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定位绳索3所在的框架的一组对边上,所有定位绳索3的方向均与框架11的最长边的方向垂直,每根定位绳索3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具有间隔,每根定位绳索3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穿耳针31。

其中,主框体1为框架结构,例如可用螺纹钢焊接而成,内部可用于放置待养殖的虾夷扇贝,防护网片2包裹在主框体1外部,防护网片2可以将主框体1内部和外界相隔离,以减少外部敌害的入侵,同时主框体1仍可通过防护网片2的网眼空隙与外界进行物质流通。

主框体1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框架11,框架11与主框体1之间可以为一体式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因为框架11之间均具有间隔,所以框架11可用于固定定位绳索3,并保持定位绳索3之间的间隔和位置。

定位绳索3有多根,其中每根定位绳索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定位绳索3所在的框架11的一组对边上,即每根定位绳索3横跨在对应的框架11上,所有定位绳索3的方向均与框架11的最长边的方向平行,每根定位绳索3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具有间隔。而每根定位绳索3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穿耳针31。穿耳针31可以穿在扇贝苗上,这样每个穿耳针上均可以穿设固定多个扇贝苗。一般的,一个穿耳针上最多可固定四个扇贝苗。因为不同定位绳索3之间具有间距,且每根定位绳索3上的多个穿耳针31之间也具有间隔,这样穿耳针31上所固定的扇贝苗与其它扇贝苗之间也会保证一定的间隔,从而避免了扇贝苗相互之间靠的过近而发生的咬壳致死现象。

因为本实施例中的虾夷扇贝礁可以使扇贝苗保持一定的间距养殖,且扇贝礁的主框体结构较为坚固,所以不仅可以在中上层海水中进行养殖,还可以深入至较深的海水中养殖。一般的,在进行养殖时,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养殖下潜深度为10-30米,因而可在中上层或者较深的海水中进行虾夷扇贝的养殖。

具体的,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为长方体,主框体1的四个上顶点均镀有锌层12。因为虾夷扇贝礁位于海水之中,所以为了抵抗海水的腐蚀性,避免自身锈蚀,在主框体1的连接节点上均镀有防腐蚀的锌层12,而通常因为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为长方体,所以可在主框体1的四个上顶点上镀锌层12。因为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通常由钢铁等金属材料组成,而钢铁材料极易被海水腐蚀,为了避免主框体1在海水侵蚀作用下损坏,在主框体1的上顶点,也就是连接节点位置需要镀有锌层12,或者设置锌块。因为锌的还原性较强,因而在海水中可以和铁一起构成原电池,其中锌作为阳极,而铁作为阴极。当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时,作为阴极的铁会受到保护而避免被腐蚀。这样,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其受力较大的四个上顶点得到保护而免受海水腐蚀,避免了因腐蚀而造成主框体1损坏,甚至发生解体的现象。

与主框体1的形状相适应,主框体1内部的框架11也为方形框,且框架11的外缘尺寸与主框体1的尺寸相匹配。因而,主框体1内部的多个框架11可以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主框体1上,且多个框架11之间相对平行,且维持一定的间隔。一般的,主框体1的尺寸可以为高度大约1米,宽度在3米左右,而主框体1的长度可根据内部的框架11数量与间距而定,一般主框体1内部的框架数量可以为4个,而相邻框架之间的距离为1米左右,此时,主框体1的长度大约在5米左右。

为了避免虾夷扇贝礁内部的扇贝苗等养殖物受到外界敌害的侵扰,在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的外部包裹有一层防护网片2,因为外界敌害主要是鱼类等生物,所以防护网片2的规格和渔网类似,均为菱形网目网片。菱形网目网片的菱形边长大约为20厘米,也可以根据所处海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设置网目的大小与形状规格。

因为虾夷扇贝礁处于海底之中,环境较为恶劣,为了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保证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的结构强度,在虾夷扇贝礁的主框体1上设置有斜向加强筋13。因为主框体1一般为长方体,所以斜向加强筋13也设置在长方体的六个面上。具体的,斜向加强筋13连接在长方体的面上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从而与主框体1共同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其中,呈长方体的主框体1的六个面上,每个面上可以设置一条斜向加强筋或者两条呈交叉排列的斜向加强筋。

具体的,为了安置用于固定扇贝苗的穿耳针31,主框体1的各个框架11上均设置有定位绳索3,定位绳索3的方向与框架11的最长边的方向垂直,从而保证每个框架11上能够设置的定位绳索3的条数较多。一般的,因为框架11一般在水平方向的长度较长,而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较短,所以相应的,定位绳索3的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相邻定位绳索3之间一般保持有固定的间隔距离,例如每根定位绳索3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在40-60厘米之间,优选为50厘米左右。该距离可以避免穿设在穿耳针31上的扇贝苗之间距离过近,且能够保证一定的养殖密度。

进一步的,每根定位绳索3上都间隔穿设着多个穿耳针31,穿耳针31依靠自身形状插设在定位绳索3中,且定位绳索3位于穿耳针31的两端之间,穿耳针31的两端均可用于固定扇贝苗,使扇贝苗不易被海水冲走,且避免了扇贝苗之间咬壳致死的现象。同样的,为了保证扇贝苗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每根定位绳索3上穿耳针31的与相邻穿耳针之间的间隔距离在5-15厘米之间,且优选为10厘米左右。

这样,因为虾夷扇贝养殖礁主框体内部的框架和框架之间,框架上各条定位绳索之间,以及各定位绳索上的穿耳针之间均设置有适当的间隔,所以海水在主框体内部可以自由流动,整个虾夷扇贝养殖礁的礁体处于开放状态,内部不会发生堵塞,且不需要人工清洗防护网片,人工成本较低。

和现有的底播增殖技术和筏式养殖相比,虾夷扇贝养殖礁的养殖水域不仅限于中上层养殖或者在泥沙底质海底养殖,还可以在礁石底质的深水海域进行养殖,其养殖范围大幅扩大;此外,虾夷扇贝养殖礁可以避免外界敌害或者扇贝苗之间的咬壳问题,只需要进行定期潜水观察即可,而不需要费时费力的人工维护操作。

本实施例中,虾夷扇贝养殖礁包括主框体、防护网片和多根定位绳索。防护网片包裹在主框体外部,主框体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框架,每根定位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定位绳索所在的框架的一组对边上,所有定位绳索的方向均与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每根定位绳索与相邻定位绳索之间具有间隔,每根定位绳索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穿耳针。这样可以对虾夷扇贝苗进行深水养殖,且能够避免外界敌害和扇贝咬壳问题,维护较为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