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894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植物生长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生长盘。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多数建筑在农田周边的工厂,由于环境管理的不完善,而直接排污导致空气及土壤污染,故,室外种植的蔬菜往往带有重金属或其他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此外,由于种植不够科学,农药喷洒过量,也会导致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的健康。对此,采用室内室种植技术,通过科学、健康的绿色种植方式,已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目前,室内室种植中,蔬菜的菜苗采用不同类型的盘,菜苗放置在盘内后,通过对盘内注入液体,以使植物生长。然而,常见的盘中,没有独立的生长单元,各株植物均放置在一起,植物之间容易出现根部缠绕等现象,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生长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根部规格不一的植物,均放置在同一盘中,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长盘,包括盘框架和多个生长杯,所述盘框架具有供所述生长杯置入的多个置入孔位,多个所述置入孔位与多个所述生长杯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生长杯的顶端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支耳,所述盘框架于每个所述置入孔位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支耳抵接以将所述生长杯支承在对应的置入孔位的支承挡片。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生长杯均包括多个侧壁部、连接在相邻的所述侧壁部之间的边角部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边角部底端的底部,所述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生长杯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部的外侧设置有流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各所述侧壁部上的凸肋组,每个所述凸肋组分别包括由所述侧壁部表面向外凸起的多个凸肋。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壁部上多个凸肋在该侧壁部的纵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凸肋之间形成液体流动通道。

进一步地,各所述凸肋沿垂直于所述底部底面方向在所述底部底面上的投影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地,各所述凸肋分别与所述侧壁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各所述生长杯均为上宽下窄的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生长杯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不高于所述侧壁部高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盘,包括盘框架和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盘框架的多个生长杯,这样,可以根据植物根部的长短和大小,选择相匹配的生长杯,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某个生长杯损坏时,只需要替换该生长杯,不需要将整个的植物生长盘替换,避免了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生长盘和供液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生长盘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生长盘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长杯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供液盘 200:植物生长盘

210:盘框架 211:基部

212:周缘部 213:置入孔位

220:生长杯 221:侧壁部

222:边角部 223:底部

224:第一通孔 225:第二通孔

230:流道结构 231:凸肋组

232:凸肋 233:液体流动通道

214:支承挡片 226:连接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技术现在将植物生长盘的举例实施例来阐释。实施例涉及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地涉及农作物苗圃中的植物的繁殖。然而,本技术同等地适合于至其他植物的应用,并且适合于其他类型的供液盘。因此,所强调的是,示图仅为出于描述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其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示图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将该技术限制至细节或限制至应用的任何具体领域。将认识到的是,本公开内容涵盖了并入与其他应用相关的特征以及本文中公开的特征的任何组合。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植物生长盘200,其包括盘框架210和多个生长杯220,盘框架210具有供生长杯220置入的多个置入孔位213,多个置入孔位213与多个生长杯220一一对应,每个生长杯220的顶端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支耳226,盘框架210于每个置入孔位2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支耳226抵接以将生长杯220支承在对应的置入孔位213的支承挡片214。

上述的植物生长盘200,包括盘框架210和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盘框架210的多个生长杯220,这样,可以根据植物根部的长短和大小,选择相匹配的生长杯220,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某个生长杯220损坏时,只需要替换该生长杯220,不需要将整个的植物生长盘替换,避免了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参见图1至4,在本实施例中,植物生长盘200用于放置在供液盘100中使用,对供液盘100内注入含营养液等液体,以给放置在植物生长盘200内的菜苗等植物提供营养。植物生长盘200包括盘框架210和多个生长杯220。

盘框架210,大致呈方形,其包括一个基部211和连接在该基部211外周的周缘部212,基部211与周缘部21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基部211具有供生长杯置入的多个置入孔位213,多个置入孔位213呈矩形阵列设置。

参见图2至4,多个生长杯220,分别对应于各置入孔位213。每个生长杯220均呈管状,且上端开口,生长杯220的内部可纳入菜苗等植物。具体地,生长杯220包括侧壁部221、连接在相邻的侧壁部221之间的边角部222以及分别连接侧壁部221和边角部222底端的底部223,侧壁部221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四个,底部223开设有与生长杯220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224。可以理解的是,液体通过第一通孔224进入生长杯220的内部(或者植物的根部由第一通孔224至少部分伸出),使得植物的根部至少部分浸泡在液体内,通过植物根部对液体的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每个侧壁部221的顶端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支耳226,盘框架于每个置入孔位2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支耳226抵接以将生长杯支承在对应的置入孔位213的支承挡片214。

参见图3和4,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侧壁部221的外侧设置有流道结构230。具体地,流道结构230包括四组凸肋组231,四组凸肋组231与四个侧壁部221一一对应,每个侧壁部221上均设置有一个凸肋组231,每个凸肋组231分别包括由侧壁部221表面向外凸起的多个凸肋232,各凸肋232分别与侧壁部221一体成型。各侧壁部221上的多个凸肋232在该侧壁部221的纵向上(即侧壁部22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凸肋232均从与该侧壁部221邻接的其中一个边角部222向与该侧壁部221邻接的另一个边角部222延伸,在各侧壁部221上相邻的凸肋232之间形成液体流动通道233。各凸肋232沿垂直于底部223底面方向在底部223底面上的投影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当然,也可以是三角形)。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在侧壁部221的外侧设置流道结构230,从而在侧壁部221的外侧形成液体流动通道233,这样,在对供液盘100内部注液时,液体流动通道233可对液体进行引流,使新的液体在供液盘100内较好地流动,以便各植物生长盘200的各株植物根部均能够吸收到新的液体,有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和发育。

当然,流道结构也可以是凸柱、凸片等凸起结构,或者是凹槽结构。

当然,还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或多个侧壁部上设置凸肋组231,且凸肋组231中个各凸肋232也可以是交错设置的。

参见图3和4,在本实施例中,生长杯220从宽度的开口上端朝窄的下端成锥形,容易想到的是,采用锥形结构的生长杯220,可在相邻的两个生长杯220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间距,有利于根部的扩散和液体的流动。

参见图4,作为进一步地优化,侧壁部221上开设有与生长杯220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225。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侧壁部221上开设第二通孔225(当然,还是在其他侧壁部221上和各个侧壁部221上开设第二通孔225),第二通孔225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第二通孔225位于液体流动通道233的底面上,且第二通孔225不高于侧壁部221高度的一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通孔225,可以便于液体由侧壁部221与生长杯220的内部进行对流,以便于植物根部对液体的吸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