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17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营养钵抓取、分离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林行业育苗作业时,大部分都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钵一般采用叠加式存放,这种叠加式存放的营养钵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分离并装料,由于营养钵钵体上下叠加紧密,人工分离效率低,劳动强度高,机器分离难度大,成功率低,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的营养钵在分钵时难度高、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营养钵分钵抓钵装置,该机构能够自动顶出营养钵,将营养钵分离,成功率高,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包括主架,所述主架上横置有主板,主板上均匀设置有小孔,小孔中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柱塞组件,主板上方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上均匀设置有大孔,主板下方设置有动力板,所述柱塞组件上端设置于大孔内、下端设置于动力板上,动力板下方设置有推动气缸,动力板与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上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所述主架内侧分别设置有双杆气缸,所述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与分别与主板两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所述主板下方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架,所述推动气缸安装于支架上。

上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所述推动气缸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动力板下方,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动力板两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杆和安装于柱塞杆顶端的顶盘,所述柱塞杆下端安装于动力板上,所述顶盘设置于承载板的大孔内。

上述的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所述顶盘为扁圆柱状,顶盘直径小于承载板上大孔的直径、且大于主板上小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能够自动顶起营养钵,单次动作完成多个营养钵的分离,自动化程度高,分钵速度快,分钵成功率高,机器性能稳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架,2-主板,3-承载板,4-大孔,5-动力板,6-推动气缸,7-双杆气缸,8-支架,9-柱塞杆,10-顶盘,11-营养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营养钵分钵顶钵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主架1,所述主架1上横置有主板2,主架1内侧分别设置有双杆气缸7,双杆气缸7的活塞杆与分别与主板2两端连接,在双杆气缸7的推动下,主板2进行上下移动;主板2上方设置有承载板3,承载板3上均匀设置有大孔4,主板2下方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架8,支架8上安装有推动气缸6,推动气缸6的活塞杆分别与设置于主板2下方的动力板5两端连接,在推动气缸6的推动下,动力板5进行上下移动,主板2上均匀设置有小孔,小孔中贯穿设置有柱塞杆9,柱塞杆9顶端安装有顶盘10,顶盘10为扁圆柱状,顶盘10的直径小于承载板3上的大孔4的直径、且大于主板上小孔的直径,使得顶盘10可活动设置于承载板3的大孔4内,顶盘10和承载板3相互配合可增大与分离下来的营养钵11底部的接触面积,使得装满物料的营养钵11在承载板3上放置得更稳定,同时形成一个有利于营养钵11移动的平面,为后序的移钵动作做准备,柱塞杆9下端安装于动力板5上,这样柱塞杆9和顶盘10可随动力板5一起上下运动,从而顶起待分营养钵11。

工作原理:

当待分营养钵11被吸盘吸附,且正好位于承载板3上方时,开始进行顶钵,推动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向上顶起动力板5,柱塞杆9顶端的顶盘10将除被吸盘吸附住的营养钵11之外的其他营养钵顶起,完成顶钵动作,这一部分营养钵由于没有被吸盘吸附会被顶起,从而跟被吸盘吸附的营养钵11产生在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移,即完成分钵动作。然后双杆气缸7活塞杆伸出,将主板2上移,从而带动顶钵机构整体上移,使承载板3能够到达营养钵的底部,从而保证装料时营养钵11不会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