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32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江西作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双季稻种植省份之一,稻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多数地区适宜水稻复种冬季作物。然而,现阶段双季稻田一般在冬季多处于空闲状态,对当地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造成极大的浪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的粮食重要产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需在维持和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始终贯穿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打造绿色高效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农业,以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通过将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能充分利用双季稻田冬季的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双季稻种植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形成稻田周年多作复合共生种植技术体系,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解决区域冬闲田面积大和冬季农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第一年的7-8月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晚稻,并于晚稻收获前向稻田中播种紫云英。

于第二年的4-5月将早稻移栽至稻田中,且在移栽早稻前,翻压紫云英,种植早稻直至收获。

本发明提供的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的方法,于收获晚稻前播种紫云英,可防止紫云英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与晚稻收获期重叠,避免晚稻收获时机械作业对紫云英造成影响,减少紫云英种子的破坏程度,有利于晚稻的成熟以及紫云英的出苗和生长。于早稻移栽前翻压紫云英,能使其充分腐烂,不仅可中和土壤中的酸性,还能释放出较多的无机态氮,供早稻吸收利用,提高早稻的产量。故该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能充分利用双季稻田冬季的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双季稻种植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形成稻田周年多作复合共生种植技术体系,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解决区域冬闲田面积大和冬季农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例如可在第一年的6月播种晚稻,然后在同年的7-8月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成熟晚稻。因绿肥是补充土壤养分、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故本实施例在收获成熟晚稻前,例如8-12天向上述稻田中播种冬季绿肥。

紫云英作为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从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以提供给后茬作物吸收利用。加之其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作物,氮、磷、钾含量均较高,并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紫云英作为冬季绿肥。

可选地,紫云英例如可以为品种较好的余江大叶籽紫云英。播种前,为了提高紫云英的存活率,可对其进行去除蜡质层、筛选、浸种等处理。其中,去除蜡质层例如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将紫云英种子晾晒4-5h,然后按照1-3:1的比例将细砂与紫云英种子混合,将混合后的细砂和紫云英用溶液,如水润湿后装于布袋中反复摇转摩擦。当紫云英种子量较大时,还可通过碾米机去除种子蜡质层。

选种时,可通过采用浓度为2-3%的盐水来清除紫云英种子中的病粒和空秕粒,其原理如下:发育充分的种子密度比不饱满的种子的密度大,在密度合适的盐水中,其会沉于盐水底部,而不饱满的种子则会漂浮于盐水表面。

筛选出优质种子后,可用浓度为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8-32h,优选24h,以使种子在短期内较吸足水分,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并促进种子较早发芽。采用上述钼酸铵溶液浸种24h,可使大部分种子达到发芽所需水分的标准,并且还能起到较好的灭菌防病、增强种子抗性的作用。此外,浸种液例如还可以为硼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干燥浸种后的紫云英种子,可将其按播种量为30-45kg/hm2,优选为37.5kg/hm2与钙镁磷肥以及土杂肥混合后,再播种于上述稻田中。作为优选的,钙镁磷肥和土杂肥例如可分别按施用量为5kg/亩和20-25kg/亩与紫云英种子混合、施用。其中,钙镁磷肥又称熔融含镁磷肥,是一种含有磷酸根的硅铝酸盐玻璃体,主要成分包括Ca3(PO4)2、CaSiO3和MgSiO3,将其用作肥料之一,不仅可提供低浓度磷,还可提供大量的硅、钙、镁。具体地,镁有利于紫云英叶片中叶绿色的合成;硅有利于作物纤维组织的生长,使植物具有较强的防止倒伏和病虫害的能力;钙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和抗寒能力;磷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对糖和淀粉的利用率。土杂肥是以杂草、垃圾和灰土等物质所沤制的肥料,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配合钙镁磷肥满足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紫云英可在收获晚稻的10天前播种,也即将紫云英的播种期后移,以防止紫云英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与晚稻收获期重叠,从而避免晚稻收获时机械作业对紫云英造成影响,减少紫云英种子的破坏程度,以利于晚稻的成熟以及紫云英的出苗和生长。

播种时优选保持稻田土壤湿润或使土壤具有1-2cm厚度的薄水层,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播种方式例如可按田定量、分畦匀播,以使稻田中的紫云英分布均匀。因紫云英耐湿性较强,但不耐涝渍,故优选在晚稻分蘖末期对稻田进行开沟处理,如开十字沟、厢沟、田边沟或中心排水沟,以促使田水畅通,避免田间积水。更优地,本实施例还可采用冬前控水技术,即将紫云英播种后至晚稻收获期间的稻田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不超过30%,以使该期间内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压缩性,提高土壤的硬度和抗碾压能力,进一步减轻机械作业对紫云英幼苗的损伤程度。

收获晚稻后,可在稻田表面铺撒稻草,铺撒程度只要满足阳光能照射到位于稻草下层的紫云英幼苗即可。覆盖稻草属覆盖过冬技术,在紫云英种植过程中采用该技术,可对紫云英起到遮阳保湿、防霜防冻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稻田保墒,同时也利于紫云英越冬和正常生长,提高其产量。

因分枝高峰期是确保紫云英后期高产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紫云英产量,本实施例可在紫云英的分枝高峰期对其施用冬肥,优选的,冬肥施用时间选用在晚稻收割后的半个月内。该冬肥可包括钙镁磷肥和钾肥,其中钾肥优选由草木灰提供。施肥时,例如可将钙镁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分别控制在15-20kg/亩和50-100kg/亩。此阶段将钙镁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不仅可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以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利于提高紫云英的种植效益;其次,磷肥和钾肥配施具有互补互促的作用,能明显提高磷肥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进而提高紫云英的生物产量。

进一步的,还可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喷施微量元素,以起到保花保荚、防止早衰以及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优选的,上述微量元素包括硼和钼。可选地,硼和钼可分别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各喷一次,喷适量例如可选择为0.3-0.6kg/亩和0.5-0.7kg/亩。其中,硼对紫云英的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受精均有较大影响。本实施例中对紫云英喷施适量硼,可避免紫云英花药和花丝萎缩,促进花粉正常发育;此外,还能促进紫云英根尖与茎尖生长点的正常生长。

钼作为紫云英体内固氮菌中钼黄素蛋白酶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紫云英硝酸还原酶的主要成分之一。将其适量喷施于处于苗期和初花期的紫云英,可激发紫云英磷酸酶的活性,促进糖和淀粉的合成与运输,从而利于紫云英早熟。

因春季是紫云英的旺长期,该时期内紫云英茎、叶生长快,需肥量大,尽管紫云英本身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为了促进高产苗架的形成,在该时期内对其施加追肥。具体的,即在晚稻种植后第二年的2-3月对紫云英施加追肥,优选的,上述追肥例如可包括施用量分别为2.5-3kg/亩和3-4kg/亩的尿素和氯化钾,以达到无机肥换有机肥的目的。

在紫云英生长阶段,容易遭受蚜虫、蓟马、潜叶蝇、白粉病、菌核病等病虫害,因此,可在其出苗后的各生长阶段喷洒药物以避免上述虫害。具体地,例如可采用蚜虱净或阿维菌素防治蚜虫和潜叶蝇,采用退菌特或甲基托布津防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根据早稻的适种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例如可以在第二年的3月播种早稻,然后在同年的4-5月将早稻移栽至上述稻田中,种植至7月收获成熟早稻。

因腐解后的紫云英可为早稻提供丰富的养分,根据其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本实施例中优选于移栽早稻前3-8天,翻压紫云英。采用延迟翻压技术,使翻压紫云英与移栽早稻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提高早稻的产量。翻压过程中一方面可按15-20kg/亩的施用量向稻田施撒石灰,以使紫云英充分腐烂,并中和土壤中的酸性。另一方面还可按施用量为30-60kg/hm2,优选为45kg/hm2对稻田配施氮肥,本实施例中将氮肥较一般氮肥施肥时期有所前移,能较早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有效氮,使缓效氮与速效氮互相调剂,进一步加速紫云英腐解,以释放出较多的无机态氮,供早稻吸收利用,提高早稻产量。

较佳地,紫云英翻压量例如可控制在1500-2000kg/亩,剩余部分可割走翻压于其它田块。承上所述,将紫云英还田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中氮肥的用量,从而降低稻田温室气体,如CH4、NO2、CO2的排放量,达到减轻温室效应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种植者可根据稻田中晚稻、早稻和紫云英的具体种植量和长势对上述施肥种类、施肥量和其它种植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于第一年的6月播种晚稻,并在同年7月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成熟晚稻。

于收获成熟晚稻的8天前,将余江大叶籽紫云英种子晾晒4h后按1:1的比例与细砂混合,然后用水润湿后装于布袋中反复摇转摩擦,去除种子蜡质层。接着,用浓度为2%的盐水除去种子中的病粒和空秕粒。最后,再用浓度为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8h。

干燥浸种后的紫云英种子,按播种量为30kg/hm2与施用量分别为5kg/亩和20kg/亩的钙镁磷肥和土杂肥混合后,播种于具有1cm厚度的薄水层的上述稻田中。在晚稻分蘖末期对稻田开十字沟,并将紫云英播种后至晚稻收获期间的稻田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8%。

收获晚稻后,在稻田表面铺撒稻草。并在紫云英的分枝高峰期按施用量分别为15kg/亩和50kg/亩对其施用高镁磷肥和钾肥。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按0.3kg/亩和0.5kg/亩对其分别喷施硼和钼。在晚稻种植后的第二年的2月,按施用量分别为2.5kg/亩和3kg/亩对紫云英施加尿素和氯化钾。在紫云英出苗后的各生长阶段采用蚜虱净防治蚜虫和潜叶蝇;采用退菌特防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于第二年的3月播种早稻,然后在同年的4月将早稻移栽至上述稻田中,并于移栽早稻的3天前,按1500kg/亩的翻压量翻压紫云英。翻压过程中按施用量为15kg/亩和30kg/hm2向稻田中分别施撒石灰以及配施氮肥,种植至7月收获成熟早稻。

实施例2

于第一年的6月播种晚稻,并在同年8月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成熟晚稻。

于收获成熟晚稻的12天前,将余江大叶籽紫云英种子晾晒5h后按1:3的比例与细砂混合,然后用水润湿后装于布袋中反复摇转摩擦,去除种子蜡质层。接着,用浓度为3%的盐水除去种子中的病粒和空秕粒。最后,再用浓度为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32h。

干燥浸种后的紫云英种子,按播种量为45kg/hm2与施用量分别为5kg/亩和25kg/亩的钙镁磷肥和土杂肥混合后,播种于具有2cm厚度的薄水层的上述稻田中。在晚稻分蘖末期对稻田开厢沟,并将紫云英播种后至晚稻收获期间的稻田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5%。

收获晚稻后,在稻田表面铺撒稻草。并在紫云英的分枝高峰期按施用量分别为20kg/亩和100kg/亩对其施用高镁磷肥和草木灰。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按0.6kg/亩和0.7kg/亩对其分别喷施硼和钼。在晚稻种植后的第二年的3月,按施用量分别为3kg/亩和4kg/亩对紫云英施加尿素和氯化钾。在紫云英出苗后的各生长阶段采用阿维菌素防治蚜虫和潜叶蝇;采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于第二年的3月播种早稻,然后在同年的5月将早稻移栽至上述稻田中,并于移栽早稻的8天前,按2000kg/亩的翻压量翻压紫云英。翻压过程中按施用量为20kg/亩和60kg/hm2向稻田中分别施撒石灰以及配施氮肥,种植至7月收获成熟早稻。

实施例3

于第一年的6月播种晚稻,并在同年7月中旬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成熟晚稻。

于收获成熟晚稻的10天前,将余江大叶籽紫云英种子晾晒4.5h后按1:2的比例与细砂混合,然后用碾米机去除种子蜡质层。接着,用浓度为2.5%的盐水除去种子中的病粒和空秕粒。最后,再用浓度为0.2%的硼酸溶液浸种24h。

干燥浸种后的紫云英种子,按播种量为37.5kg/hm2与施用量分别为5kg/亩和23kg/亩的钙镁磷肥和土杂肥混合后,播种于具有1.5cm厚度的薄水层的上述稻田中。在晚稻分蘖末期对稻田开田边沟,并将紫云英播种后至晚稻收获期间的稻田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

收获晚稻后,在稻田表面铺撒稻草。并在紫云英的分枝高峰期按施用量分别为18kg/亩和75kg/亩对其施用高镁磷肥和草木灰。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按0.45kg/亩和0.6kg/亩对其分别喷施硼和钼。在晚稻种植后的第二年的2月中旬,按施用量分别为2.8kg/亩和3.5kg/亩对紫云英施加尿素和氯化钾。在紫云英出苗后的各生长阶段采用阿维菌素防治蚜虫和潜叶蝇;采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于第二年的3月播种早稻,然后在同年的4月中旬将早稻移栽至上述稻田中,并于移栽早稻的5天前,按1800kg/亩的翻压量翻压紫云英。翻压过程中按施用量为18kg/亩和45kg/hm2向稻田中分别施撒石灰以及配施氮肥,种植至7月收获成熟早稻。

实施例4

于第一年的6月播种晚稻,并在同年7月中旬将晚稻移栽至稻田中,种植至10月收获成熟晚稻。

于收获成熟晚稻的10天前,将余江大叶籽紫云英种子晾晒4.5h后按1:2的比例与细砂混合,然后用碾米机去除种子蜡质层。接着,用浓度为2.5%的盐水除去种子中的病粒和空秕粒。最后,再用浓度为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24h。

干燥浸种后的紫云英种子,按播种量为37.5kg/hm2与施用量分别为5kg/亩和23kg/亩的钙镁磷肥和土杂肥混合后,播种于具有1.5cm厚度的薄水层的上述稻田中。在晚稻分蘖末期对稻田开中心排水沟,并将紫云英播种后至晚稻收获期间的稻田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

收获晚稻后,在稻田表面铺撒稻草。并在紫云英的分枝高峰期按施用量分别为18kg/亩和75kg/亩对其施用高镁磷肥和草木灰。于紫云英的苗期和初花期,按0.45kg/亩和0.6kg/亩对其分别喷施硼和钼。在晚稻种植后的第二年的2月中旬,按施用量分别为2.8kg/亩和3.5kg/亩对紫云英施加尿素和氯化钾。在紫云英出苗后的各生长阶段采用蚜虱净防治蚜虫和潜叶蝇;采用退菌特防治白粉病和菌核病。

于第二年的3月播种早稻,然后在同年的4月中旬将早稻移栽至上述稻田中,并于移栽早稻的5天前,按1800kg/亩的翻压量翻压紫云英。翻压过程中按施用量为18kg/亩和45kg/hm2向稻田中分别施撒石灰以及配施氮肥,种植至7月收获成熟早稻。

试验例1

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4所述的种植方法连续种植4年,收获足够多的晚稻和早稻。取实施例1-4在4年间分别获得的晚稻和早稻的产量为试验组1-4。设置1组对照组,该对照组为冬季闲田,即未种植任何冬季绿肥,其余种植条件均与试验组相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晚稻和早稻的产量,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早稻产量(kg/hm2)

表2 晚稻产量(kg/hm2)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1-4中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均较对照组中早稻和晚稻的产量高。其原因在于,试验组1-4均采用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的方法,并于收获晚稻前播种紫云英,于早稻移栽前翻压紫云英,从而在早稻和晚稻的生长期内有效补充土壤中的有效氮,使缓效氮与速效氮互相调剂,从而提高晚稻和早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以及最终产量。比较试验组1-4可看出,试验组4中早稻和晚稻的产量较其余试验组略高,其原因在于该试验组中早稻、晚稻和紫云英种植时间配合最佳,且各作物的种植量、施肥种类、施肥量及各种植条件均更优,故其达到的增产效果最显著。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冬前控水技术可控制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分含量,使土壤具有一定的压缩性,提高土壤的硬度和抗碾压能力,减轻机械作业对紫云英幼苗的损伤程度。采用播期后移技术可防止紫云英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与晚稻收获期重叠,避免晚稻收获时机械作业对紫云英造成影响,减少紫云英种子的破坏程度,以利于晚稻的成熟以及紫云英的出苗和生长。采用覆盖过冬技术可对紫云英起到遮阳保湿、防霜防冻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稻田保墒,同时也利于紫云英越冬和正常生长,提高其产量。采用以磷增氮技术,可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以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提高双季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采用延期翻压和氮肥前移技术,能较早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有效氮,使缓效氮与速效氮互相调剂,进一步加速紫云英腐解,以释放出较多的无机态氮,供早稻吸收利用,提高早稻的产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季稻与紫云英配合种植方法能充分利用双季稻田冬季的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双季稻种植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形成稻田周年多作复合共生种植技术体系,减少了农业化学品的投入,解决了区域冬闲田面积大和冬季农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问题。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