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982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在农业和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耗费大量化学杀虫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因此,符合环保、健康、持续发展理念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的农药开发就成为当今农药研究的主题。新型绿色农药,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的生物农药不断被开发和逐渐投入市场,其中,植物源的农药以其在自然环境中自身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已成为绿色农药的首选之一。

植物源性农药是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其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异株克生物质等。植物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杀虫物质,主要有生物碱、萜烯类、黄酮类、酚类、精油类、光活化毒素等。尽管植物源农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实现其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溶解性较差,药效发挥缓慢,防治效果不如化学农药,当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时,不能满足迅速救灾需要。其次,大部分的杀虫有效成分对光不稳定,植物活性毒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有作用,但其光活性过程也是降解过程、持效期短。此外,由于植物源农药的原料来源、储存加工、制剂工艺等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其生产成本相对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所述的杀虫剂绿色环保,无毒无害无残留,杀虫效果显著。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该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2~10%、苏木提取物15~30%、椰油基二甲基叔胺4~12%、甲氧基欧芹酚4~10%、丙烯酸松香甘油酯6~12%、增效剂2~8%、表面活性剂6~12%、助剂10~20%,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的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6%、苏木提取物2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8%、甲氧基欧芹酚6%、丙烯酸松香甘油酯8%、增效剂6%、表面活性剂8%、助剂15%,余量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的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4~1)的重量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1~0.8):(0.1~0.6):1的重量比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6的重量比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0.4:1的重量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助剂为丙酮。

进一步地,所述的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泡桐素、甲氧基欧芹酚和丙烯酸松香甘油酯混合,加入助剂,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备用;

(2)取表面活性剂与水混合,在300~400rpm下,搅拌20~30min,然后依次加入苏木提取物、椰油基二甲基叔胺和增效剂,继续搅拌10~20min,备用;

(3)将步骤(1)得到的物料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物料中,在60℃,300~400rpm下搅拌2~3h,冷却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的苏木提取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苏木洗净,干燥后粉碎,加入药材总重量8~12倍量的水浸泡60~120分钟,调节pH值至4~5,100℃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得水提液;

(2)往步骤(1)的滤渣中加入其重量6~8倍量体积分数为40~60%的乙醇,在50~60℃温度下超声提取2次,每次40~60分钟,超声频率为25~35kHz,过滤,合并滤液,得醇提液;

(3)将水提液和醇提液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即得。

本发明人在试验过程发现,所述的杀虫剂以泡桐素、苏木提取物和甲氧基欧芹酚作为杀虫的活性成分,对害虫具有胃毒、麻痹神经等活性,对成虫或虫卵均具有一定的杀害效果,但杀虫效果不佳,通过大量的试验意外发现,本身没有杀虫的效果的椰油基二甲基叔胺可显著增强上述杀虫活性成分的杀虫效果,显示较佳的杀虫活性,增强杀虫剂的拒食效果和触杀作用。

所述的增效剂为芳樟醇和卡必醇的混合物,通过引发害虫拒食、忌避,发挥驱除害虫的功效,并可使害虫尤其是软体害虫的皮肤细胞脂质膨胀,促进杀虫活性成分的储存,提高杀虫活性成分在害虫皮肤内的积累量,从而显著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尤其是所述的卡必醇增加杀虫剂在害虫皮肤内的积累,效果最为显著。

所述的丙烯酸松香甘油酯为松香的衍生物,富含松香酸酐和松香酸,不仅可显著增强杀虫的功效,还具有较佳的成膜性,使得制成的杀虫剂乳液经喷射后在害虫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层,使杀虫活性成分慢慢释放,持续发挥疗效。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剂呈乳状液,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促渗透性,可促进活性成分渗透进害虫的皮肤中充分发挥疗效,并可降解害虫表面的蜡质,促使活性成分与皮肤的进一步接触,充分发挥杀虫效果。本发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佳的增溶效果,提高杀虫剂各成分的溶解度,充分发挥杀虫效果。

所述的杀虫剂在使用时,用水以1:20~50的比例进行稀释,对农作物进行喷洒来防治虫害,喷施次数可为每周2~4次,可连续喷施3~4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为乳状液,各成分溶解性好,使用时可在害虫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膜层,持续地释放杀虫活性成分,充分发挥疗效,杀虫效果显著,对害虫的死亡率达95%以上,对虫卵同样具有较佳的杀害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无毒无害无残留,为无公害、环保型的绿色杀虫剂,可替代现有使用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对人和环境的伤害,且能有效降低害虫耐药性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苏木提取物制备

制备方法:

(1)取苏木洗净,干燥后粉碎,加入药材总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120分钟,调节pH值至4.5,100℃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得水提液;

(2)往步骤(1)的滤渣中加入其重量6倍量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在60℃温度下超声提取2次,每次60分钟,超声频率为30kHz,过滤,合并滤液,得醇提液;

(3)将水提液和醇提液合并,减压干燥,粉碎,即得。

下述实施例2-4和对比例1-2杀虫剂的制备均以实施例1制得的苏木提取物为原料。

实施例2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2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6%、苏木提取物2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8%、甲氧基欧芹酚6%、丙烯酸松香甘油酯8%、增效剂6%、表面活性剂8%、丙酮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6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0.4: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

(1)取泡桐素、甲氧基欧芹酚和丙烯酸松香甘油酯混合,加入助剂,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备用;

(2)取表面活性剂与水混合,在350rpm下,搅拌25min,然后依次加入苏木提取物、椰油基二甲基叔胺和增效剂,继续搅拌15min,备用;

(3)将步骤(1)得到的物料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物料中,在60℃,350rpm下搅拌3h,冷却即得。

实施例3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3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10%、苏木提取物20%、椰油基二甲基叔胺12%、甲氧基欧芹酚4%、丙烯酸松香甘油酯6%、增效剂8%、表面活性剂8%、丙酮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4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8:0.6: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

实施例4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4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4%、苏木提取物1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12%、甲氧基欧芹酚10%、丙烯酸松香甘油酯10%、增效剂6%、表面活性剂12%、助剂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1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2:0.6: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

对比例1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对比例1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8%、苏木提取物2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8%、甲氧基欧芹酚6%、增效剂8%、表面活性剂12%、丙酮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6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0.4: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添加丙烯酸松香甘油酯,并相应增加其他组分的比例。

对比例2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对比例2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8%、苏木提取物25%、甲氧基欧芹酚6%、丙烯酸松香甘油酯8%、增效剂8%、表面活性剂12%、助剂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6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0.4: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本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添加椰油基二甲基叔胺,并相应增加其他组分的比例。

对比例3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3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6%、苏木提取物2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8%、甲氧基欧芹酚6%、丙烯酸松香甘油酯8%、增效剂6%、表面活性剂8%、丙酮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为芳樟醇;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0.4: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本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增效剂仅有芳樟醇组成,不添加卡必醇。

对比例4杀虫剂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4杀虫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泡桐素6%、苏木提取物25%、椰油基二甲基叔胺8%、甲氧基欧芹酚6%、丙烯酸松香甘油酯8%、增效剂6%、表面活性剂8%、丙酮15%,余量为水;

其中,增效剂由芳樟醇和卡必醇以1:0.6的重量比组成;表面活性剂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0.6:1的重量比组成。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本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不含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仅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组成。

试验例一拒食活性测定

取本发明实施例2-4和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用水以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备用;另采集新鲜的甘蓝叶子,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2.0cm的圆形叶碟,将叶片浸入稀释好的药液中5s后取出,晾干,叶柄用湿棉球包住,放入直径为15cm的培养皿中,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组,每个培养皿内均接入3龄的小菜蛾幼虫10头,每处理重复3次,取食12h和24h后测定剩余叶面积,计算拒食率。

其中,采用扫描仪和photo shop软件测量叶面积,其原理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叶碟,photo shop软件测量取食前后各叶碟的像素,根据像素可方便准确的计算出剩余叶面积。拒食率=(对照取食面积-处理取食面积)/对照取食面积)100%,结果见下表1。

表1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作用

注:与对比例1组比较,**P<0.01;与对比例2组比较,##P<0.01;与对比例3组比较,★★P<0.01;与对比例4组比较,◆◆P<0.0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4制得杀虫剂用水以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佳的拒食率,可达95%以上,并在12h内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其中实施例1制得的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最佳。

试验例二触杀作用测定

取本发明实施例2-4和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用水以1:30的比例进行稀释,备用;用微量点滴仪将各稀释液点滴玉米粘虫和稻叶蝉的背部,每组10头玉米粘虫和6头稻叶蝉,每头400μl,每处理重复3次,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组。将处理后的玉米粘虫和稻叶蝉分别置于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其中玉米粘虫用新鲜玉米叶饲喂,稻叶蝉用新鲜稻叶饲喂,连续观察3d,计算两种害虫的死亡率。死亡率(%)=试虫死亡数/供试虫总数100%,结果见下表2。

表2杀虫剂对玉米粘虫和稻叶蝉的触杀作用

注:与对比例1组比较,*P<0.05;与对比例2组比较,#P<0.05,##P<0.01;与对比例3组比较,P<0.05;与对比例4组比较,P<0.05。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4制得杀虫剂用水以1:30的比例进行稀释,对软体害虫玉米粘虫和非软体害虫稻叶蝉均具有较佳的触杀效果,对软体害虫的死亡率达95%以上,效果较佳;对非软体害虫同样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死亡率达90%以上,均显著优于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

试验例三大田药效试验

选取面积为70m2种植了大白菜的菜地作为试验地,随机分为实施例2、对比例1-4和对照组,每组试验面积为10m2,其中实施例2、对比例1-4组分别喷洒实施例2、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稀释液(用水以1:20的比例进行稀释),按50kg/亩的药液量喷雾,对照组喷洒一遍净(江苏克胜基团),用量按说明书。施药前以5点取样法于每小区定5点,每点定大白菜2棵,挂牌标记,并调查小菜蛾的虫基数。喷药后3、7d在标记的大白菜上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各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结果见下表3。

表3杀虫剂防治小菜蛾的试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杀虫剂对小菜蛾具有较佳的防治效果,经喷药后3d害虫的减退率为38.7%,7d后害虫的减退率为61.3%,优于市售农药一遍净的效果。此外,对比例1-4制得的杀虫剂配方中因缺少某一成分,均呈现不同程度防治效果的减弱,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配方中各组分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防虫杀虫的效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