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962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吡啶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和疫病等。氟吡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类杀菌剂不同,与其他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持效性。

高密度、高强度的耕作模式满足了社会对农业食品的需求,创造出不菲的经济价值。在此种植制度下,化学药剂是治理日益严重的病虫害的必需措施,对保障正常的农业生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种新化合物初始时会表现出优秀的效果,但经长期、单一使用后,往往会逐步失去活性,尤其是内吸性的抗生素类杀菌剂更容易诱导病原菌的抗性。

由卵菌纲造成的疫病、晚疫病、猝倒病、霜霉病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极大、难以防治的一类病害,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类病害对防治药剂特别是内吸性、有治疗作用的药剂如甲霜灵、烯酰吗啉等很容易产生抗性,从这方面看,氟吡菌胺所具有的内吸治疗作用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为避免氟吡菌胺出现类似的抗性,需将其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进行合理复配,以有效延缓病害抗性的发生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效果佳的含有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同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A)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中的一种(B)。

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氟吡菌胺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的最佳的重量百分比为5∶1-1:50。羟苯丁酯能对组分中的其他物质的杀虫效果进行增效作用。兰迪多邦所含的植物系统抗性诱导子,化学本质是对人体有益的低聚糖,能在极低的浓度下,激活植物的防卫系统,使植物产生足够的植物保护素,抵御病害。兰迪多邦抗性诱导子具有水溶性好、使用剂量低、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可长期使用;

多菌灵(英文通用名为carbendazim)的分子式为C9H9N3O2,化学名称为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上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组合物总重量的2-40%。

上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且可根据开发需要使用相应的溶剂、载体和助剂。

合适的溶剂、助剂包括:如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蜡、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环己醇、苯甲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甲亚砜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载体如粘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硫酸钙、轻质碳酸钙、蔗糖、工业几丁质、硅胶、滑石粉、白炭黑、绢云母粉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用的助剂包括磷酸盐类、盐酸盐类、木素磺酸盐类、萘磺酸盐类、苯酚磺酸盐类、琥珀酸磺酸盐类、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0-30000的高分子接枝共聚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类、烷基萘磺酸盐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丁二酸磺酸盐类、支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聚氧乙烯醚类、羧烷基纤维素类、羟烷基纤维素类、硅酸铝镁、黄原胶、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类、磷酸、冰醋酸、柠檬酸、顺丁烯二酸、二丁基羟基甲烷、丁基羟基茴香醚、特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的氟吡菌胺属于新型吡啶酰胺类低毒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有益的方面在于:

1.具有高效独特的作用机制;

2.杰出的杀菌效果、良好的环境相容性,与现有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本发明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通过氟吡菌胺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的结合,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并且通过诱导番茄挥发性物质增强其抗病能力,对农作物棉花、大豆、花生等有着良好的促生、抗逆和防病的功效,能增强作物的光能利用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使作物个体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同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A)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中的一种(B)。

上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氟吡菌胺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的重量百分比为5∶1-1:50。

采用活体盆栽法测定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杀菌活性。

将供试药剂用水溶解稀释成系列质量浓度梯度即20、10、5、2.5、1.25、0.625、0.3125 mg/L,每个质量浓度设4个重复,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选择2片真叶期(摘去生长点)长势一致的盆栽黄瓜苗(宝扬5号),使用作物喷雾机(压力0.1MPa)对供试盆栽苗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在5、2.5、1.25、0.625、0.3125 mg/L质量浓度下其防效为40.95%~92.24%,而对照药剂嘧菌酯在20、10、5、2.5、1.25 mg/L质量浓度下其防效为27.78%~99.07%,求得其EC50值分别为2.99、11.36 mg/L,表明氟吡菌胺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

实施例2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同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A)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中的一种(B)。

上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氟吡菌胺和兰迪多邦、多菌灵、羟苯丁酯的重量百分比为5∶1-1:4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嘧菌酯为对照药剂来比较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制备系列质量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同时设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用直径5 mm的打孔器在燕麦培养基上病原菌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将菌饼菌丝面朝下接种于已凝固的含药培养基中央,于21℃恒温培养箱内黑暗培养。待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大于全皿2/3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与对照比较计算出抑制率。

结果表明: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毒力回归分析获得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EC50值为0.02 mg/L,而对照药剂嘧菌酯对该病菌的EC50值为4.29 mg/L,表明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