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姜条播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102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姜种植方法,具体是一种黄姜条播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又名火头根。中国是盾叶薯蓣的原产地,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的记载。盾叶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种。

黄姜其根茎果可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已研究发现黄姜可提取120种成份及工业无法大量合成的昂贵的甾体类激素——皂苷元;此外根状茎含有50%淀粉,可综合用于柠檬酸、酿酒和酒精生产,酒精水及废酸液可提取农用核酸。皂素的涤加工产品“双烯”、“胱胺酸”、“无水胱胺酸”等多种延伸产品又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国际市场十分紧销,黄姜的经济价格很高,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量的黄姜条播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姜条播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种:选择色泽鲜艳、生活力强、无冻害、粗细均匀、根多且细短、直径2cm、伏芽健壮、断面为金黄色或淡黄色、无病虫腐烂的根状茎,截取离母姜远的新生部分做种;

s2、播种:采用条播,自秋冬至春季在平地、梯田和坡地播种,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50cm纵向开10-15cm的沟,按株距20-25cm植入选好的种茎,盖肥覆土,放入种茎时保持芽头向上,覆土厚8-10cm;

s3、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主施钾肥,配施磷肥,增施氮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2:1:3,黄姜施肥分为底肥和追肥两类,以底肥为主;

s4、茎蔓管理:对黄姜出苗后进行搭架、打顶和中耕管理;

s5、采收: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根状茎繁殖栽培2-3年采挖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底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底肥的70%在翻挖土地时施入,让其均匀混入土壤中,其余30%,在开沟时施入,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3000kg,加钾肥30~35kg,磷肥20-25kg或复合肥50kg。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追肥包括提苗肥和壮蔸肥,所述提苗肥于苗期4月中、下旬和初花期5月中、下旬分两次施提苗肥,以人畜粪水为主亩加硫酸铵2-3kg;

所述壮蔸肥于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分两次施促蔸壮茎肥,6月下旬,每亩施用硫酸钾3-5kg,硫酸铵或尿素18-25kg,追肥一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每亩施用磷酸二铵或硫酸铵、尿素l0-15kg,加硫酸铜及硼肥各1.5kg混合,再追肥一次,8月中旬至9月上旬分两次用磷酸二氢钾0.5kg兑水25kg进行叶面喷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s41、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进行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s42、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1.4-1.5m高度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现蕾开花时摘除花蕾,每隔10天摘除一次;

s43、中耕:合理、适时的进行中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黄姜条播种植方法,无性繁殖,在秋冬播种,产量明显高于春季播种,采用条播方法,在平地、梯田和坡地均可播种,施肥采用底肥和追肥两类,促进藤蔓生长以及根状茎迅速生长膨大,黄姜出苗后进行搭架、打顶和中耕管理,搭架管理控制茎蔓生长高度,打顶管理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中耕管理可以消灭杂草和虫卵虫蛹,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为黄姜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姜条播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种:选择色泽鲜艳、生活力强、无冻害、粗细均匀、根多且细短、直径2cm左右、伏芽健壮、断面为金黄色或淡黄色、无病虫腐烂的根状茎,截取离母姜远的新生部分做种。

s2、播种:人工栽培黄姜,无性繁殖自秋冬至春季(11-4月)播种,以秋冬播种为佳,产量明显高于春季播种;采用条播,在平地、梯田和坡地播种,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50cm纵向(两侧靠沟边各留空25cm)开10-15cm的沟,按株距20-25cm植入选好的种茎(整姜或切节),盖肥覆土,亩植6000-6500株左右;放人种茎时保持芽头向上,覆土厚8-10cm,以姜节作种的,断口处沾新鲜草木灰消毒处理。

s3、施肥:黄姜在整个生长期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重视钾肥,配施磷肥,增施氮肥,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2:1:3;黄姜施肥可分为底肥和追肥两类,以底肥为主:

其中,底肥也叫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底肥的70%在翻挖土地时施入,让其均匀混入土壤中,其余30%,在开沟时施入,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3000kg,加钾肥30~35kg,磷肥20-25kg或复合肥50kg。

追肥,包括提苗肥和壮蔸肥,提苗肥,于苗期4月中、下旬和初花期5月中、下旬分两次施提苗肥,以人畜粪水为主亩加硫酸铵2-3kg,促进藤蔓生长。壮蔸肥于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分两次施促蔸壮茎肥,6月下旬,每亩施用硫酸钾3-5kg,硫酸铵或尿素18-25kg,追肥一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每亩施用磷酸二铵或硫酸铵、尿素l0-15kg,加硫酸铜及硼肥各1.5kg混合,再追肥一次,8月中旬至9月上旬分两次用磷酸二氢钾0.5kg兑水25kg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根状茎迅速生长膨大。

s4、茎蔓管理:对黄姜出苗后进行搭架、打顶和中耕管理;其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s41、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进行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s42、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1.4-1.5m高度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摘除花蕾,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s43、中耕:合理、适时中耕,可以消灭杂草和虫卵虫蛹,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为黄姜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s5、采收: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本发明提供的黄姜条播种植方法,无性繁殖,在秋冬播种,产量明显高于春季播种,采用条播方法,在平地、梯田和坡地均可播种,施肥采用底肥和追肥两类,促进藤蔓生长以及根状茎迅速生长膨大,黄姜出苗后进行搭架、打顶和中耕管理,搭架管理控制茎蔓生长高度,打顶管理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中耕管理可以消灭杂草和虫卵虫蛹,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为黄姜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