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09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动物的房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养殖的动物房舍是动物的生活场所,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以现有养猪的猪舍而言,现有的猪舍大多数还采取传统的猪舍,以砖墙和屋架称重,地面以水泥地面为主,便于冲洗,但是,此种传统的结构,缺点甚多,例如:排粪冲洗麻烦、浪费资源、冬季保暖性差、夏季闷热、且干燥性差。

为了改善此环境,现有的猪舍多采取镂空式地板,从而方便粪便的排放,且可解决干燥性的问题,且节约资源,少量的水即可解决冲洗。虽然镂空地板解决了动物房舍的部分问题,但是,对于动物房舍的夏季通风降温、冬季保暖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现有的动物房舍的基础之上,已经研发了一种新的动物房舍,是在现有的动物房舍的下方,即地面之下开设通风通道,由于此通风通道建立于地面之下,利用地热冬暖夏凉的特点,可将从外部进入通风通道的空气利用地热的作用升温或者降温,然后再输送进入房舍的内部,从而为房舍降温,此结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的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风从通风通道输送至房舍内部时,房舍内的进风口处的温度相较接近通风通道内的温度,但是动物房舍内的动物新陈代谢,产生热量,从而使得越远离进口端的房舍内温度与通风通道内的温度差距越大,经测算,在房舍内的排风口处的温度相较房舍内的进风口处的温度相差3~5℃,温度的均衡性差;第二、动物房舍内的动物产生的粪便,虽然一部分通过下方的粪便通道排出,避免粪便在房舍内部堆积产生的气味问题,但是,在现有集中式养殖的动物房舍内,废气问题仍然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降废、调节温度效果好的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包括设有养殖层的房舍本体和调温装置,房舍本体内包括有均温装置和抽废气装置,所述的均温装置包括贯穿于养殖层的均温通道,均温通道的侧壁设有若干通气孔;调温装置的出口端与均温通道连通。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抽废气装置是将动物房舍内的废气抽出至房舍外部,可以采用抽气泵的方式将房舍内的废气抽出;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房舍内部的温度,调温装置可为现有的地热调温,也可为用升温加热装置或者降温空调等方式,或者类似装置,只要可达到调节温度即可;均温装置的均温通道穿过养殖层,其作用是经过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先进入至均温通道中,起到缓冲作用,调节后的空气在均温通道中暂存;若干通气孔的作用则是将暂存的调节后空气缓慢释放入动物房舍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均温装置将经过调温装置调节后的空气从端部至尾部充斥于动物房舍的养殖层内,然后逐渐从通气孔中释放出来,相较于之前的调节后空气从养殖层的端部进入的方式而言,此结构可将调节后的空气从养殖层的端部至尾部均匀分配,从而达到均温的效果;第二、抽废气装置可将动物房舍内的废气排出,从而达到更好的通风降废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调温装置包括设置于房舍本体底部的调温通道,且调温通道位于地面的下方;调温通道的进口端与外部相通,调温通道的出口端与均温通道的一端连通。调温装置采取本发明人之前发明的设置于地面之下的调温通道方式,外部空气由调温通道的进口端进入,经过地面之下的地热升温或者降温处理,从调温通道的出口端排出,然后进入均温通道内。相比加热片加热或者空调等方式降温而言,调温通道更环保,更节能,利用地热的作用即可达到升温或降温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抽废气装置包括设置于调温通道内的排废气通道,所述的养殖层的底部为镂空地板,镂空地板的下方为粪槽,排废气通道与粪槽的上部连通,排废气通道的端部与房舍本体外部连通。排废气通道内可设置抽气泵,也可子在排废气通道的端部或者尾部设置抽气泵,将废气从排废气通道中排出,动物房舍内养殖层的废气由于抽气泵产生的气压,进入粪槽中,再从粪槽中排出,此种方式的设计巧妙,在动物房舍内设置抽气泵将废气抽出,会存在粪槽内的废气上逸,养殖层的气味仍然无法根治,而本结构,排废气通道与粪槽上部连通,废气经过粪槽从废气通道中排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气的问题,使得动物房舍内的环境得到改善。另外,排废气装置位于调温通道内,由于废气的温度通常高于外界空气,在冬季可起到为调温通道内的预加热空气,从而进一步加热调节空气。

进一步,所述的排废气通道为金属排气管,金属排气管与粪槽的上部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支管。金属废气管的导热性能好,可升高为调温通道内的调节空气加热的作用,从而便于冬季升高进入养殖层的空气温度。

进一步,所述的调温通道的出口端设有调温房,调温房内竖向设有水帘或加热片,调温房与房舍本体之间设有可闭合的通气窗,且调温房与均温通道连通。调温房是设置于调温通道末端的房舍,进一步改善进入动物房舍的养殖层内的空气温度,夏季可采取加水帘,用水帘的方式进一步降温,冬季可采用加热片,进一步加热;可闭合的通气窗则是为了在使用均温通道时,调温房内的空气可全部进入均温装置中;在不使用均温通道时,调温房内的空气从通气窗进入养殖层内,操作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有与调温通道的进口端连通的预调温房,预调温房设有外部进风口,预调温房的底部与调温通道连通,预调温房内设有排废气管和室内排气通道;排废气管的下端与排废气通道连通,排废气管的上端与预调温房的顶部连通;室内排气通道的下端与房舍本体的养殖层相通,室内排气通道的上端与预调温房的顶部连通。预调温房则是起到预调温的作用,排废气管的上部与预调温房的顶部连通,由于废气的温度高,当废气从排废气管中排出时,在预调温房对从预调温房进入调温通道的空气进行预加热,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室内排气通道,则是便于房舍本体内的气体直接从房舍本体与预调温房的连接处直接排至室外,与进入调温通道的空气相隔离,避免影响空气质量。

进一步,所述的预调温房的顶部设有通风楼,且通风楼高于房舍本体的顶部,通风楼上设有室外出风口。通风楼高于房舍本体的顶部,废气从室外出风口排出,通风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的预调温房分为相分隔的预加热单元和排气单元,排废气管设置于预加热单元内,且排废气管的上端穿过预加热单元与通风楼连通;排气单元与养殖层之间设有保温卷帘,排气单元与通风楼之间也设有保温卷帘。此方案是预调温房的一种实施手段。隔板、斜板将预调温房分为两个单元,左侧单元为新鲜空气进入调温通道单元,右侧单元为室内排废气单元。排废气管经过左侧单元从隔板穿过,一方面为左侧单元的新鲜空气进行预加热,另一方面,排废气管将废气从通风楼排出。右侧单元的斜板下端与养殖层的下部连接,确保房舍内部的空气可从斜板下端上方的房舍本体与预调温房之间的保温卷帘出逸出至通风楼排风,保温卷帘起到能通风且能保温的效果,避免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所述的排废气管的上端穿过通风楼且与外部连通,所述的室内排气通道为设置于预调温房内的室内排气管,室内排气管的下端与房舍本体的养殖层连通,室内排气管的上端穿过通风楼且与外部连通。此方案是预调温房的另一种实施手段。室内排气通道也通过室内排气管的方式排出,室内排气管与排废气管一同位于预调温房内,从而为预调温房内的空气加热,为进入调温通道的空气预加热。

进一步,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房舍本体和右房舍本体,且左房舍本体和右房舍本体的连接处为调温房。采用左右对称的结构,节约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实施例一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实施例二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左房舍本体1、右房舍本体2、调温房3、隔墙4、镂空地板5、粪槽6、调温通道7、预调温房8、通风楼9、室外出风口10、外部进风口11、预加热单元12、排气单元13、斜板14、隔板15、排废气管16、保温卷帘17、水帘18、通气窗19、均温通道20、通气孔21、排废气通道22、室内排气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动物房舍的通风调温结构,包括调温装置、设有养殖层的左房舍本体1和右房舍本体2,左房舍本体1、右房舍本体2结构一致,以下仅描述左房舍本体1,两者的连接处为调温房3,两者的调温房3之间采用隔墙4相隔。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养殖层的底部为镂空地板5,镂空地板5的下方为粪槽6,调温装置包括设置于左房舍本体1底部的调温通道7,且调温通道7位于地面的下方1m~2m处,调温通道7的进口端连通有预调温房8,调温通道7的出口端为调温房3;预调温房8的顶部设有通风楼9,且通风楼9高于左房舍本体1的顶部,通风楼9上设有室外出风口10,室外出风口10处均设有排风扇,预调温房8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外部进风口11,外部进风口11处均设有抽气扇,预调温房8内部分为相分隔的预加热单元12和排气单元13,预加热单元12与排气单元13之间设有斜板14,预加热单元12的底部与调温通道7连通,预加热单元12的顶部与通风楼9之间设有隔板15,预加热单元12内设有排废气管16,排废气管16的上端穿过隔板15;排气单元13与养殖层之间设有保温卷帘17,排气单元13的顶部与通风楼9之间也设有保温卷帘17。调温房3内竖向设有水帘18(冬天设加热片),调温房3与左房舍本体1的养殖层之间设有可闭合的通气窗19。

左房舍本体1内包括均温装置和抽废气装置,均温装置包括贯穿于养殖层的均温通道20,此实施例采用均温管道,当然,也可采取其他水泥通道等,均温通道20的侧壁设有若干通气孔21,调温房3与均温通道20的端部连通;抽废气装置包括设置于调温通道7内的排废气通道22,抽废气通道内设有抽气泵,本实施例采取用不锈钢制成的金属排气管,当然,也可采取其他水泥排废气通道22,但是,效果相较金属而言稍差,金属排气管的侧壁与粪槽6的上部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支管,排废气通道22的端部与排废气管16连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冬季时,打开通气窗19,外部的空外从预调温房8上部的外部进风口11处进入,经过预调温房8预加热,再进入调温通道7内,经过地暖的加热作用,加热后的空气进入调温房3内,经过加热片的再次加热,从通气窗19处和均温通道20中进入养殖层内,由于冬季的作用的保温,而房舍内的动物新陈代谢可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使用均温通道20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对于左动物房舍内的废气排出,一部分废气通过抽气泵抽气,将养殖层的废气经过粪槽6抽至排废气通道22内,然后再从排废气管16中进入通风楼9中,从通风楼9的外部出风口处排出,在废气进入排废气管16中时,由于废气的温度高于外界的空气温度,因此,可对预调温房8内的空气加热进行预加热。另一部分废气则经过排气单元13与养殖层之间的保温卷帘17进入排气单元13内,再经过排气单元13与通风楼9之间的保温卷帘17进入通风楼9,最终从通风楼9的外部出风口排出。

夏季时,则关闭通气窗19,外部的空外从预调温房8下部的外部进风口11处进入,由于夏季的目的时降温,而排废气管16的温度会对外界的空气加热,为了避免加热,因此,空气从下部的外部进风口11处进入,直接进入调温通道7内,经过地暖的降温作用,降温后的空气进入调温房3内,经过水帘18的再次降温,从均温通道20中进入养殖层内,由于均温通道20的侧壁设有多个通气孔21,且均温通道20贯穿于养殖层内,因此,可将降温后的空气缓慢均衡释放至养殖层内,据测算,可达到均温的效果,养殖层两端的温度差小于2℃,降温后的空气只能从均温通道20中通过的原因在于,由于夏季的作用的降温,若也可从通气窗19排出,那么与现有的直接进入的方式是一致的,会造成两端的温差大于3~5℃。对于左动物房舍1内的废气排出,关闭抽气泵抽气,从而避免废气对预调温房8内的空气加热。废气则经过排气单元13与养殖层之间的保温卷帘17进入排气单元13内,再经过排气单元13与通风楼9之间的保温卷帘17进入通风楼9,最终从通风楼9的外部出风口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预调温房8的结构,替换为:预调温房8即为设置于左房舍本体1端部的房舍,预调温房8的上部、下部仍设有外部进风口11,且外部进风口11处仍设有抽气扇,预调温房8的顶部也设有通风楼9,且通风楼9高于左房舍本体1的顶部,通风楼9上也设有室外出风口10,室外出风口10处均设有排风扇,预调温房8内设有排废气管16和室内排气管24,排废气管16的上端穿过通风楼9与外部连通,排废气管16的下部与排废气通道22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排风扇;室内排气管24的上端穿过通风楼9与外部连通,且连通处也设有排风扇,室内排气管24的下端则与左房舍本体1的养殖层连通。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从排废气通道22排出的废气进入排废气管16中直接由排风扇排至外部,室内的废气另一部分是通过养殖层进入室内排气管中,由室内排气管24直接排至外部。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仅有左动物房舍1,无右动物房舍。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