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2000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纹伊蚊人工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人工饲养昆虫是研究昆虫学的基本技术之一,可不受季节限制来繁育一定种类的目的昆虫,以用于昆虫生物学、生理学和害虫综合防治措施制定等方面的研究。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目前,随着蚊子生态学和防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有关生物防治和抗药性测定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大量供试虫源。因此,在实验室和车间大规模生产条件下人工饲养蚊子幼虫,为科学实验提供标准的实验幼虫突显了其重要意义,而国内外鲜有关于蚊虫幼虫的人工饲养的相关研究报道。以现有非标准化的人工饲养方法,幼虫存活率较天然环境条件下显著降低,发育不整齐等情况的出现,达不到实验或生产所需的符合标准的幼虫,不适合大量饲养,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白纹伊蚊幼虫正常生长并达到理想的效果的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从而为白纹伊蚊蚊蛹的雌雄分离创造了条件,为实验室和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解决了白纹伊蚊幼虫饲养过程中的发育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60-90%条件时,将孵化出的白纹伊蚊幼虫按照3000-8000条/盘的饲养密度投入饲养盘中饲养,饲养过程中,根据饲养密度每天定量添加悬浊液饲料,且悬浊液饲料的量在一周的饲养时间内呈现中间时间段第4天和/或第5天多两端时间段递减的规律;当饲养盘中白纹伊蚊幼虫的饲养密度为3000-5000条/盘时,第一天添加20ml的悬浊液饲料,第2天不添加,第三天添加30-4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四天添加40-60ml的悬浊液饲料,第五天添加30-6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六天添加20-40ml的悬浊液饲料,第7天不添加;当饲养盘中白纹伊蚊幼虫的饲养密度为6000-8000条/盘时,第一天添加25-30ml的悬浊液饲料,第2天不添加,第三天添加40-5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四、五天添加70-8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六天添加40-50ml的悬浊液饲料,第7天不添加;所述饲养盘长60cm、宽40cm、高6cm的,装入3-5l的干净水,水深约1cm-2cm;所述悬浊液饲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牛肝粉60~84份、虾粉24~36份、酵母粉12~36份、水200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能满足白纹伊蚊幼虫的正常生长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从而为白纹伊蚊蚊蛹的雌雄分离创造了条件。通过标准化饲养,使其幼虫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幼虫在成蛹45h时,成蛹率达到60%-80%;雄蛹的头胸宽尺寸在0.95-1.05mm,雌蛹头胸宽尺寸在1.15-1.30mm,其尺寸对于使用雌雄分离器分离雌雄蚊蛹非常关键,其在分离时的状态差异明显,雌、雄蚊蛹分离间距之间基本无过渡的雌雄蚊蛹;非常容易的将雌雄蚊蛹分离开;也将大幅降低通过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雄蛹中的混雌率,经测定其雄蛹中的混雌率(分离后雄蛹的混入雌蛹的比例)小于0.1%,且雌蛹中的雄蛹损失率也降低;大大提高雄蛹产出率,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本发明解决了白纹伊蚊幼虫饲养过程中的发育不同步等技术性难题,保证了幼虫的正常生长和存活率,为实验室和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标准化饲养方法在第8天将得到的雄蛹和雌蛹进行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2是对比例1的普通饲养方法在第8天将得到的雄蛹和雌蛹进行分离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60-90%条件时,将孵化出的白纹伊蚊幼虫按照3000-8000条/盘的饲养密度投入饲养盘中饲养,饲养过程中,根据饲养密度每天定量添加悬浊液饲料,且悬浊液饲料的添加量在一周的饲养时间内如表1所示,所述饲养盘长60cm、宽40cm、高6cm的,装入3-5l的干净水,水深约1cm-2cm;所述悬浊液饲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牛肝粉60~84份、虾粉24~36份、酵母粉12~36份、水2000份。通过标准化饲养,幼虫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幼虫在成蛹45h时,成蛹率达到60%-80%;雄蛹的头胸宽尺寸在0.95-1.05mm,雌蛹头胸宽尺寸在1.15-1.30mm,其尺寸对于使用雌雄分离器分离雌雄蚊蛹非常关键,在第8天就非常容易的将雌雄蚊蛹分离开,如图1所示,雌、雄蚊蛹分离间距之间基本无过渡的雌雄蚊蛹;经测定其雄蛹中的混雌率(分离后雄蛹的混入雌蛹的比例)小于0.1%,且雌蛹中的雄蛹损失率也降低;大大提高雄蛹产出率,达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要求。

对比例1:

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白纹伊蚊幼虫在长60cm,宽40cm,高6cm的长方体饲养盘中饲养;饲养盘中加静置一天的清水4l。将已经孵化好的幼虫计数并按照6000条/盘放置于饲养盘中,饲养过程中第一天添加10ml的悬浊液饲料,第2天添加10ml的悬浊液饲料,第三天添加3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四天添加50ml的悬浊液饲料,五天添加60ml的悬浊液饲料,第六天添加60ml的悬浊液饲料,第7天不添加。

所述悬浊液饲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牛肝粉60~84份、虾粉24~36份、酵母粉12~36份、水2000份。通过饲养幼虫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幼虫在成蛹45h时,成蛹率达到60%-80%;雄蛹的头胸宽尺寸在0.95-1.15mm,雌蛹头胸宽尺寸在1.05-1.30mm,,参见图2,雌雄蛹的个体大小差异在头胸宽尺寸上交叉多,雌雄蛹在分离器上的分离效果不明显,其分离间距之间过渡的雌、雄蚊蛹较多,不易确定雌、雄蚊蛹的分离位置;经测定其雄蛹中的混雌率(分离后雄蛹的混入雌蛹的比例)远远大于2%,且雄蛹的损失率非常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纹伊蚊幼虫标准化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60‑90%条件时,将孵化出的白纹伊蚊幼虫按照3000‑8000条/盘的饲养密度投入饲养盘中饲养,饲养过程中,根据饲养密度每天定量添加悬浊液饲料,且悬浊液饲料的量在一周的饲养时间内呈现中间时间段第4天和/或第5天多两端时间段递减的规律;本发明为白纹伊蚊蚊蛹的雌雄分离创造了条件,为实验室和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解决了白纹伊蚊幼虫饲养过程中的发育不同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华;朱俭;张继昕;尹光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0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