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葵种植方法及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0804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葵种植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油葵种植方法及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油葵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耐旱、耐贫痟、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含油率高等特点。油葵油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食用油,含有较高的油酸和亚油酸,其中的亚油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油葵生育期短,在北方地区普遍种植,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得到快速发展。长江中下游无霜期长,热量充足,油葵既可春种也可秋播。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油葵主要是春播,油葵的开花灌浆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高温高湿不利油葵的授粉,而高温特别是昼夜温差小,不利油葵灌浆,容易造成油葵空壳率高,产量低。通过推迟播种,将油葵在长江中下游春季播种改为夏未秋初播种,有效避开油葵开花灌浆期长江中下游的夏季高温多雨,利于油葵的灌浆结实,增加产量。

cn101743842a公开了一种双季油葵的种植方法,是为了解决我国滨海盐碱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盐碱地资源土地生产率及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积温适宜生长区间的方式构建的一种双季油葵种植方法。但是,该方法着重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虽增加了收益,但缺少耕地的产能保护措施。

cn104285652a公开了一种贝母套种油葵的栽培方法,是在贝母种植后,在贝母田的畦埂上点种油葵,可有效防止处于休眠期的贝母鳞茎不耐高温、干旱的缺陷,同时减少油葵病害的发生,是一种以贝母套种油葵形成的共生关系,具有同时收获贝母和油葵的双重效益。但是,在栽培管理上是以贝母为主,油葵为次,油葵产量不高。

cn105123256a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高固碳及高产种植油葵的方法,是通过选择生育期短、耐盐碱的油葵品种,结合适宜的耕作模式和田间管理措施来提高油葵的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结合有效的秸秆还田措施从而增加秸秆还田量,达到快速提升盐碱地土壤固碳能力的目标。该方法以熟化盐碱地增加有机质为目的,种植二季油葵,但是效益偏低。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并随着住宅用地的增加,道路的兴建,水利的兴修,城镇化的拓展和发展二、三产业占地的需要,这种人地逆向变化的持续,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人均量逐年减少。因此,现今正面临着农田的增产与增效、农产品的增量与提质、土壤的高效生产与可持续利用等矛盾。如何根据农业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特征,调整、改革耕作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建立现代、高效、生态型的耕作制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多熟制种植方法,是我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可提高复种指数,从而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加社会粮食有效供给总量,使自然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继而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解决人多田少问题有效办法。我国是一个食用油严重不足的国家,其次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不足,空间分布不均,存在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在热量资源充足的低纬度地带主要推行早稻+晚稻+油菜或早稻+晚稻+绿肥的种植方法,这类二水一旱三熟制种植方法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热量资源,但是,长期使用这种种植模式势必导致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加剧,增加中低产田的面积,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导致耕地生产能力下降;在热量资源不够充足的中纬度地带主要推行早稻+晚稻+冬闲或一季中稻+绿肥的种植方法,这类种植方法热量资源利用不充分。同时,由于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经常出现夏旱、秋旱或夏旱连秋旱,晚稻季节性水资源紧张,缺水极易导致减产的发生。因此,亟需一种合理的三熟制种植方式促进作物均衡增产,适应温光条件、雨水分布和土地资源,实现多方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油葵产量高,田间病虫草害轻,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结构,保护耕地产能,化肥用量少,节水,成本低,可用于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的油葵种植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复种指数高,粮、油兼产,土地利用率高,化肥用量少、无污染,节约水资源,作物病虫害轻,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油葵种植方法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葵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良种,翻耕,施底肥,开沟分厢,挖穴;

(2)施种肥,播种,灌跑马水1次;

(3)田间管理、收获:

油葵出苗后,对缺苗断垄的地方补种或带土取苗补栽,淋水;

油葵4~5叶期时,定苗,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后,即用不超过20cm长的碎稻草覆盖油葵厢面,但不覆盖油葵苗;

油葵现蕾前,追施1次肥;

油葵现蕾后,管理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在油葵生长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

油葵开花后,放养蜜蜂传粉或进行3~4次人工授粉;

于10月份收获,脱粒晒干。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良种为矮大头1023、黑矮人油葵或高油6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良种高产、出油率高、适应性好,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耐高温、耐干旱、生育期短、效益高等特点。

优选地,步骤(1)中,对于没有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前,每100kg种子用200~400ml质量分数10%的咯菌腈兑水2kg拌种,或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0.6%的质量分数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质量分数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拌种可预防向日葵霜霉病、菌核病。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翻耕的深度为0.18~0.20m。翻耕后,用旋耕机旋耕1次;当土壤含水量高时,先晒坯1~2天,土块能打散不粘时,再用旋耕机旋耕1次。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底肥具体为: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kg和饼肥60~120kg。底肥撒施于旋耕后的土壤中,再开沟分厢。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开沟分厢的厢面宽1.8~2.0m,厢沟宽0.2~0.25m,厢沟深0.18~0.20m,围沟及腰沟宽0.25~0.30m,围沟及腰沟深0.20~0.25m。开沟分厢要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以利于调节土壤水分的作用。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挖穴的株行距为(50~55)×(30~35)c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种肥用量为:亩施养分含量40~50%的硫酸钾复合肥20~25kg和硼砂0.5~1.0kg(更优选0.6~0.8kg)。种肥点施于种植穴中。所述硫酸钾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播种的密度为:每亩播3400~4400穴(更优选3600~4000穴),每亩油葵用种500~700g(更优选520~650g)。

优选地,步骤(2)中,播种时,将种子放入穴内,种子放入位置距化肥3~6cm,播后覆盖2.0~3.5cm的腐熟土杂肥或细土。种子要距化肥3~6cm,以防化肥与种子直接接触引起肥害烂种。本发明所述油葵优选于7月10日至25日播种;每穴播2粒,或一穴1粒和一穴2粒交替进行播种,播2粒种子时,种子间间隔3~5cm,以便补苗时可带土移栽。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补种或带土取苗补栽的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定苗时间为8月上中旬,定苗即为每穴留苗1株。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中耕的深度为5~8cm。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碎稻草的用量为1亩田稻草盖2.0~3.0亩油葵。

优选地,步骤(3)中,油葵现蕾前,每亩追施40~50%的复合肥25~35kg(更优选26~30kg)。更优选地,所述复合肥为硫酸钾复合肥,其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追施的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管理水分保持土壤湿润是指维持土壤持水量为60~80%。现蕾后,需水量增加,管理水分以保持土壤基本湿润,干旱时及时灌水,灌水的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长江中下游,夏未至秋初,降雨量年际间变化较大,要满足油葵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如遇久晴无雨,要及时通过厢沟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苗齐苗壮,但灌水宜浅,禁止漫灌,并要及时排水落干;油葵苗期一般不灌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下扎,但遇到严重干旱时,必须及时淋水或灌跑马水;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时,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渍害,现蕾后,遇到干旱时,叶片出现萎蔫在下午太阳下山后不能恢复,进行淋水或沟灌,要求浅灌,禁止大水漫灌,灌后及时排水落干,到油葵生长中后期,湿度大,容易引起病害,因此,遇到雨天,特别遇到连绵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病虫害防治是指:在菌核病发生的地块,在油葵灌水后或雨后土壤湿度较大时,喷洒质量分数50%的乙烯菌核利的350~450倍液;防治霜霉病喷施质量分数40%的乙膦铝可湿性粉剂的300~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防治蚜虫喷洒质量分数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的2000~3000倍液或质量分数70%的灭蚜松可湿性粉剂的800~1200倍液喷雾;喷洒质量分数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00~2200倍液,防治向日葵螟。油葵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茎腐病、盘腐病、向日葵螟等,进行稻草覆盖可以控制草害,秋季油葵病害较轻,但向日葵螟发生较重,应注意在现蕾至开花前做好防治工作,应对症用药,及时防治,在收获期15d内禁止使用农药。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放养蜜蜂传粉是指每6~10亩地放养8000~20000只蜜蜂;所述人工授粉是用一块毛巾,内垫一块直径8~12cm的硬纸片,做成圆形粉扑,在盛花期,轻轻将每个花盘擦过。

优选地,步骤(3)中,当油葵舌状花脱落,果皮变坚硬,花盘呈黄褐色,花盘背面呈浅黄色,叶片发黄下垂时,即可进行收获。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所述油葵种植方法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适用于在亚热带中低纬度地区实施,特别适用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

优选地,采用中早熟早稻、中熟油葵和早熟油菜的搭配方式;其中,所述水稻品种为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号或中早39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油葵品种为矮大头1023、黑矮人油葵或高油6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油菜品种为丰油730和/或沣油679。更优选地,采用以下三种搭配方式:湘早籼45号+矮大头1023+丰油730、中嘉早17号+黑矮人油葵+沣油679、中早39+高油6号+丰油730。所述良种为早熟、优质、高产品种。

优选地,油葵收割后,在田块厢面上按30~40cm免耕开沟或按(30~35)cm×(30~35)cm规格挖穴,施种肥,条播或点播,每亩用种250~350g,播后灌跑马水1次。

优选地,油葵没有成熟时,除掉油葵中下部叶片,按30~40cm开沟或按(30~35)cm×(30~35)cm规格挖穴行间套种,施种肥,条播或点播,每亩用种250~350g,播后灌跑马水1次。油葵收获后清除油葵秸秆,清理田间沟渠,以防涝渍,保持三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优选地,所述种肥用量为:亩施养分含量40~50%的硫酸钾复合肥30~40kg和硼砂0.5~1.0kg,点(或条)施于种植穴(沟)中。所述硫酸钾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

优选地,所述油菜的留苗密度为:9月下旬播种的亩留苗17000~19000株,10月上旬播种的亩留苗19000~21000株,10月中下旬播种的亩留苗21000~23000株。

本发明应用中第一熟为早稻;第二熟为油葵;第三熟为油菜。早稻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7月中旬收割;第二熟油葵于第一熟收割后,立刻整地直播,10月份收获;第三熟油菜于第二熟收获后播种,或在第二熟收获前行间套种,播种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

本发明应用中水稻的栽培和油菜田间管理可按当地的高产栽培技术执行。

本发明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种植方法是一种充分利用亚热带中低纬度地区双季稻区的温光资源的“稻油油一水两旱”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使全年范围内可供作物利用的有效积温和生育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一茬作物播前或收后零散积温和生育时间的浪费,解决了亚热带中低纬度地区每年种三茬作物积温不足,种二茬作物积温富余,土地利用率低,产出不高的问题,完全实现了一年三熟,增加了一年三熟的耕种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将稻草通过覆盖油葵还田,起到了保水保肥,节约水资源,并改善了作物生态环境和田间小气候,减轻了作物病虫草害;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结构,保护耕地产能,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成本低,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通过调整油葵种植的株行距,与后茬油菜种植密度配套,更有利于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种植中茬口的衔接,每亩油葵可产油300斤以上;

(2)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在“稻油油”中应用的关键在于三熟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由于茬口安排准确,作物间的品种搭配适当,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光资源二熟有余,三熟不足的条件下,合理搭配早稻、油葵、油菜不同熟期品种,解决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保证了油葵正常成熟、油菜适时播种,促进早稻、油葵和油菜三季均衡增产,适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温光条件和雨水分布,充分利用温光、土地资源,减少农民肥料农药成本支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3)本发明油葵种植方法在“稻油油”三熟制中的应用,可改善现有因长期采用早稻+晚稻+油菜或早稻+晚稻+绿肥种植模式导致的土壤潜育化或次生潜育化加剧的情况,实现了用地养地相结合,确保土壤的生产潜能不降低的作用;本发明“稻油油”为“一水两旱”三熟制水旱轮作,不仅稳粮增油,粮、油兼产,满足市场粮油需求,且能节约水资源,并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和田间小气候,减轻作物病虫草害;

(4)本发明“稻油油”三熟制种植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作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错和搭配,提高复种指数,夺取全年高产高效,使自然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继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稻油油”三熟粮油双丰收,亩产1000斤粮、400斤油的高效益,为该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耕作技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水稻良种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号和中早39均购于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油葵良种矮大头1023购于河北富研种业有限公司,黑矮人油葵购于甘肃武威西凉蔬菜种苗有限公司,高油6号购于德盛丰(北京)种苗科技中心;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油菜良种丰油730购于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沣油679购于湖北五三种业有限公司;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肥料、农药如无特殊说明,均通过常规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种植地为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荣合桥社区。

油葵种植方法:

(1)选用良种:包衣种子矮大头1023;

翻耕:翻耕深度0.18m,晒坯1天,土块能打散不粘,用旋耕机旋耕1次;

施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kg和饼肥100kg;底肥撒施于旋耕后的土壤中;

开沟分厢:厢面宽2.0m,厢沟宽0.25m,厢沟深0.2m,围沟及腰沟宽0.3m,围沟及腰沟深0.25m;

挖穴:按50×35cm株行距挖种植穴;

(2)施种肥:种肥点施于种植穴中,亩施养分含量45%的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23kg和硼砂0.70kg;

播种:于7月15日,每亩播3800穴,每亩油葵用种624g,播种时,将种子放入穴内,种子放入位置距化肥4~6cm,每穴播种2粒,种子间间隔3~5cm,播后覆盖2~3cm细土;

7月16日灌跑马水1次;

(3)田间管理:

油葵出苗后,于7月26日带土取苗补栽,将有双株的带土取苗1株,移栽至缺苗处,移栽后淋水;

油葵4~5叶期时,于8月5日定苗,每穴留苗1株,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为5~8cm,中耕后,即用不超过20cm长的碎稻草覆盖油葵厢面,但不覆盖油葵苗,碎稻草的用量为1亩田稻草盖2.8亩油葵;

油葵现蕾前,于8月22日每亩追施45%的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28kg,油葵苗期不灌水;

油葵现蕾后,于9月12日沟灌水1次,灌后及时排水落干,维持土壤持水量为70%;

在油葵生长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于9月1日和9月8日喷施质量分数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的400倍液,防治霜霉病;于9月6日(雨后土壤湿度较大)喷洒质量分数50%乙烯菌核利的400倍液,防治菌核病;于9月10日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向日葵螟;

油葵开花后,于9月14日,每8亩地放养10000~12000只蜜蜂传粉;

于10月23日进行收获,脱粒晒干。

油葵种植方法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采用中早熟早稻、中熟油葵和早熟油菜的搭配方式,早稻品种为湘早籼45号,油葵品种为矮大头1023,油菜品种为丰油730。

第一熟早稻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于3月30日播种,5月2日移栽,7月13日收割,亩产504.7kg;

第二熟油葵按照本实施例所述油葵种植方法,于7月15日直播,10月23日收获,亩产288.4kg,压榨出油151.6kg;

第三熟油菜套种油葵,于10月16日第二熟收获前行间套种,次年4月30日收获,亩产141.1kg,压榨出油50.3kg;

油菜的具体套种方法如下:

油葵没有成熟时,于10月16日,除掉油葵中下部叶片,按35cm×35cm规格挖穴行间套种,施种肥,油菜点播,每亩用种250g,播后灌跑马水1次,亩留苗22000株;所述种肥用量为:亩施养分含量45%的硫酸钾复合肥(n:k2o:p2o5的质量比为15:15:15)30kg和硼砂0.5kg,点施于种植穴中;

油葵收获后清除油葵秸秆,清理田间沟渠,以防涝渍,保持三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油菜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次年4月30日收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种植地为湖南省道县祥霖铺镇祥霖铺村。

(1)选用良种:未包衣种子黑矮人油葵,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5%的质量分数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翻耕:翻耕深度0.20m,用旋耕机旋耕1次;

施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kg和饼肥70kg;底肥撒施于旋耕后的土壤中;

开沟分厢:厢面宽1.8m,厢沟宽0.2m,厢沟深0.18m,围沟及腰沟宽0.25m,围沟及腰沟深0.2m;

挖穴:按55×33cm株行距挖种植穴;

(2)施种肥:种肥点施于种植穴中,亩施养分含量45%的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24kg和硼砂0.60kg;

播种:于7月12日,每亩播3600穴,每亩油葵用种536g,播种时,将种子放入穴内,种子放入位置距化肥3~4cm,每穴播种2粒,种子间间隔3~5cm,播后覆盖2~3cm腐熟土杂肥;

7月13日灌跑马水1次;

(3)田间管理:

油葵出苗后,于7月23日带土取苗补栽,将有双株的带土取苗1株,移栽至缺苗处,移栽后淋水;

油葵4~5叶期时,于8月1日定苗,每穴留1株,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为5~8cm,中耕后,即用不超过20cm长的碎稻草覆盖油葵厢面,但不覆盖油葵苗,碎稻草的用量为1亩田稻草盖2.5亩油葵;

油葵现蕾前,于8月15日每亩追施45%的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为15:15:15)27kg,油葵苗期不灌水;

油葵现蕾后,于8月28日沟灌水1次,灌后及时排水落干,维持土壤持水量为65%;

在油葵生长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于8月12日和8月20日喷施质量分数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防治霜霉病;于8月22日(雨后土壤湿度较大)喷洒质量分数50%乙烯菌核利的400倍液,防治菌核病;于8月28日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向日葵螟;

油葵开花后,于9月10日、15日、19日各进行一次人工辅助授粉,具体是用一块毛巾,内垫一块直径10cm的硬纸片,做成圆形粉扑,在盛花期,轻轻将每个花盘擦过;

于10月18日即可进行收获,脱粒晒干。

油葵种植方法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采用中早熟早稻、中熟油葵和早熟油菜的搭配方式,早稻品种为中嘉早17号,油葵品种为黑矮人油葵,油菜品种为沣油679。

第一熟早稻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于3月26日播种,4月26日移栽,7月10日收割,亩产517.3kg;

第二熟油葵按照本实施例所述油葵种植方法,于7月12日直播,10月18日收获,亩产307.6kg,压榨出油157.6kg;

第三熟油菜于第二熟收获后的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24日收获,亩产152.4kg,压榨出油52.5kg。

油菜的具体种植方法如下:

油葵收割后,于10月20日,在田块厢面上按33cm免耕开沟,施种肥,油菜条播,每亩用种300g,播后灌跑马水1次,亩留苗23000株;所述种肥用量为:亩施养分含量45%的硫酸钾复合肥(n:k2o:p2o5的质量比为15:15:15)34kg和硼砂0.6kg,条施于种植沟中;

油菜田间管理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次年4月24日收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