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91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玉米杂交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黑糯玉米是一种珍贵的果蔬兼用型玉米,其外观墨黑独特,是集色、香、味于一体的优质天然黑色保健食品。黑玉米籽粒含蛋白质等有机营养成分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26%,较普通类玉米农大60高29.8%(以下简称普通玉米);脂肪含量5.84%,较普通玉米高60.4%;粗纤维含量平均3.85%,较普通玉米高40%。天门冬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的含量均大大高于普通黄玉米。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黑糯玉米品种(如晋糯8号、晋糯10号等),多表现为果穗外观商品性不理想、成穗率不高、皮感厚硬、适应性差、对肥水要求严格等缺点。而黑糯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难点在于黑色糯玉米自交系的纯化所需世代长,品质得不到保证。若黑糯玉米杂交种双亲均为黑色糯玉米自交系,选育周期更长,品质、产量、抗性等不易获得预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黑糯玉米杂交种选育、种质研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黑糯玉米品种存在果穗外观商品性不理想、成穗率不高、皮感厚硬、适应性差、对肥水要求严格等。(2)黑糯玉米种皮色泽受显性基因控制,常规方法选育自交系纯化所耗世代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黑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以自育优良白糯玉米自交系s181为母本,自育黑糯玉米自交系b140为父本选育而成;2014年黑糯600参加多点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并取得续试资格,2016年继续参加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试验,推荐审定,2017年黑糯600通过重庆市审定。

进一步,所述黑糯玉米杂交种为黑糯600。

进一步,所述黑糯玉米自交系b140的选育过程包括:

用黑糯为母本,取hn106×c205花粉授之,组建成基础材料:四区黑糯×hn106×c205,选择种皮、穗轴均黑色的糯质籽粒单株定名shc;

shc种植303株,选择种皮穗轴均黑色,糯质籽粒的棒子21个单收s1。2007年春季,种植s1全部21个黑糯玉米单穗,形成21个穗行,排除掉种皮有颜色分离的16个穗行,留5个种皮穗轴黑色,均糯质籽粒的穗行s2;

各选1个最优果穗,以5个果穗作母本各种植50株,用hn106与之进行回交,选种皮穗轴黑色,糯质籽粒,单收留种,田间农艺性状筛选得71个果穗s3;

取71个果穗籽粒各20粒均种植成单株自交,排除有色泽、糯性分离的果穗,筛选得种皮穗轴黑色,糯质籽粒,单收果穗5个s4;秋季种植s4果穗自交,选优株,并以其花粉与白糯玉米核心自交系s181、49b、y407进行杂交组配;

进行配合力的早代测定,筛选出配合力最高的株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黑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选育的黑糯玉米杂交种。

进一步,所述黑糯玉米杂交种出苗至鲜穗采收96天;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8.8片,上位穗上叶与茎杆角度中等,叶长较长,叶片中宽,叶色绿色,叶姿态直立,叶缘波不明显;株高260.65cm,穗位高125.9cm;雄穗主轴长度较长,一级侧枝数10.3个,雄穗中部侧枝长度长,雄穗侧枝姿态为直;果穗中间型,穗柄短,穗长21.5cm,穗粗4.9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3粒,出籽率65.8%;籽粒黑色,穗轴黑色,糯质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清香,千粒重363.4克;含粗蛋白9.66%,粗脂肪4.82%,粗淀粉70.67%,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8.79%。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通过创制优质黑糯玉米种质新材料,纯化黑糯玉米选系同时进行测交,选择目标选系,并利用现有优异白糯玉米自交系,形成“白糯×黑糯”的黑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新模式,节约了一半的自交系纯化时间(相比“黑糯×黑糯”模式,本发明充分利用已有白色糯玉米自交系,只需要纯化一个黑糯玉米自交系即可)。“白糯×黑糯”培育出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秀、产量适中、适合鲜食或加工的黑糯玉米新品种黑糯600,大大改善现有黑糯玉米品种蒸煮后发硬、皮厚、商品性差等缺点。黑糯600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58.5公斤,比对照增产9.2%,实际亩增产鲜穗72.3公斤,若鲜穗按3元/公斤计算,亩增收216.9元。黑糯600的育成,填补了西南地区黑糯玉米品种的选育空白;同时“白糯×黑糯”模式也为黑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本发明的黑糯600在重庆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96天。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8.8片,上位穗上叶与茎杆角度中等,叶长较长,叶片中宽,叶色绿色,叶姿态直立,叶缘波不明显。株高260.65cm,穗位高125.9cm。雄穗主轴长度较长,一级侧枝数10.3个,雄穗中部侧枝长度长,雄穗侧枝姿态为直。果穗中间型,穗柄短,穗长21.5cm,穗粗4.9cm,穗行数一般14~16行,行粒数35.3粒,出籽率65.8%。籽粒黑色,穗轴黑色,糯质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清香,千粒重363.4克。含粗蛋白(干基)9.66%,粗脂肪(干基)4.82%,粗淀粉(干基)70.67%,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干基)98.79%。中抗纹枯病。黑糯600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58.5公斤,比对照增产9.2%,实际亩增产鲜穗72.3公斤,若鲜穗按3元/公斤计算,亩增收216.9元。黑糯600籽粒黑色,穗轴黑色,果穗大小均匀,满尖,排列整齐,一致,饱满、柔嫩,外观性状好。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化渣,粘软香甜,口感好,食味品质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黑糯600父本自交系b140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黑糯600选育过程:

2012年组配杂交组合s181×b140。

2013年该组合参加品比试验,取名为黑糯600。

2014年黑糯600参加多点鉴定试验。

2015年黑糯600参加重庆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

2016年黑糯600通过重庆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推荐审定。

黑糯600在重庆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96天。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18.8片,上位穗上叶与茎杆角度中等,叶长较长,叶片中宽,叶色绿色,叶姿态直立,叶缘波不明显。株高260.65cm,穗位高125.9cm。雄穗主轴长度较长,一级侧枝数10.3个,雄穗中部侧枝长度长,雄穗侧枝姿态为直。果穗中间型,穗柄短,穗长21.5cm,穗粗4.9cm,穗行数一般14~16行,行粒数35.3粒,出籽率65.8%。籽粒黑色,穗轴黑色,糯质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清香,千粒重363.4克。含粗蛋白(干基)9.66%,粗脂肪(干基)4.82%,粗淀粉(干基)70.67%,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干基)98.79%。中抗纹枯病。黑糯600在2015、2016年重庆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58.5公斤,比对照增产9.2%。黑糯600籽粒黑色,穗轴黑色,果穗大小均匀,满尖,排列整齐,一致,饱满、柔嫩,外观性状好。蒸煮后糯性强,皮薄,细腻,化渣,粘软香甜,口感好,食味品质优良。

如图1所示,黑糯600父本自交系b140选育过程包括:

2005年秋季,重庆市巴南区试验地,以我院自选黑粒黑轴糯玉米选系hn106与白糯玉米选系c205杂交,得f1种子。2006年春季,用云南省元江县地方种四区黑糯为母本,取(hn106×c205)花粉授之,组建成基础材料:四区黑糯×(hn106×c205),选择种皮、穗轴均黑色的糯质籽粒单株定名shc(s0);2006年秋季云南元江基地,shc种植303株,选择种皮穗轴均黑色,糯质籽粒的棒子21个单收(s1)。2007年春季,种植s1全部21个黑糯玉米单穗,形成21个穗行,排除掉种皮有颜色分离(分离成白色、黑色、黄色)的16个穗行,留5个种皮穗轴黑色,均糯质籽粒的穗行(s2),并在其中各选1个最优果穗,以此5个果穗作母本各种植50株,于2007年秋季在云南种植,用hn106与之进行回交,选种皮穗轴黑色,糯质籽粒,单收留种,田间农艺性状筛选得71个果穗(s3)。2008年春季,取71个果穗籽粒各20粒均种植成单株自交,排除有色泽、糯性分离的果穗,筛选得种皮穗轴黑色,糯质籽粒,单收果穗5个(s4)。2008年秋季种植s4果穗自交,选优株,并以其花粉与白糯玉米核心自交系s181、49b、y407等进行杂交组配,进行配合力的早代测定,筛选出配合力最高的株系。2009年至2011年秋季一年两代种植,每代均自交,选择种皮穗轴黑色,籽粒糯质的果穗种植,形成穗行,最后筛选出纯合的黑粒黑轴糯玉米质自交系b140。

于2012年秋提出了“白糯×黑糯”选育黑糯玉米杂交种的设想,同年冬在云南元江采用“白糯×黑糯”模式,利用白糯玉米优良自交系(s181、y407、dn830等)为母本,51份表现较好黑玉米自交系材料为父本进行测配,最后收获得黑糯玉米新组合134个。2013年对134个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仍然是渝糯7号,试验结果:134个黑糯玉米组合f1代种子颜色均为白色,f1鲜果穗均为黑粒黑轴;品质评分超过渝糯7号的组合23个;产量超过对照渝糯7号的组合有14个;其中品质、产量均超过渝糯7号的组合1个-黑糯600(s181×b140)。由此,“白糯×黑糯”可以选育出理想的黑糯玉米杂交新品种。

2012年利用现有白色糯玉米种质资源,应用抗性好、配合力高、单株生产力好的白色糯玉米自交系(s181、y407、dn830等)为母本,黑玉米自交系为父本进行黑糯玉米杂交种的组配。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现有糯玉米种质资源,又只需要选育单个黑糯玉米自交系就能完成黑糯玉米杂交种的组配,节约了要同时纯化父母本两个自交系的时间,缩短了黑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所需时间。2013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田间筛选出黑糯600(s181×b140)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优。进而2014年黑糯600参加多点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并取得续试资格,2016年继续参加重庆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试验,推荐审定,2017年黑糯600通过重庆市审定。

为培育黑糯玉米新组合,发明人于2008年起进行“黑糯×黑糯”的杂交种选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糯×黑糯”所配组合果穗外观商品性不理想、成穗率不高、皮感厚硬、适应性差、有异味、对肥水要求严格等问题,而且黑糯玉米品种若双亲均为黑糯玉米自交系,品种选育周期延长,也不能有效利用本单位鲜食玉米研究资源。为此,于2012年秋提出了“白糯×黑糯”选育黑糯玉米杂交种的设想,同年冬在云南元江采用“白糯×黑糯”模式,利用白糯玉米优良自交系(s181、y407、dn830等)为母本,51份表现较好黑玉米自交系材料为父本进行测配,最后收获得黑糯玉米新组合134个。这样既有效利用了现有糯玉米种质资源,又只需要选育单个黑糯玉米自交系就能完成黑糯玉米杂交种的组配,节约了要同时纯化父母本两个自交系的时间,缩短了黑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所需时间。2013年对134个新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照仍然是渝糯7号,试验结果:134个黑糯玉米组合f1代种子颜色均为白色,f1鲜果穗均为黑粒黑轴;品质评分超过渝糯7号的组合23个;产量超过对照渝糯7号的组合有14个;其中品质、产量均超过渝糯7号的组合1个-黑糯600(s181×b1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