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唑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763阅读:17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噻唑锌和氟苯醚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农药制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专性寄生菌,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霜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如谷子白发病),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茎、芽(如葡萄霜霉病)或种子内越冬(如白菜霜霉病),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长季由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中国南方温湿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周年进行侵染。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噻唑锌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创制型杀菌剂,是一种完全区别于铜制剂的有机锌化合物,目前广泛应用于蔬菜、水稻和部分果树病害防治上。噻唑锌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锌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锌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锌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噻唑锌虽然防治病害效果好,但单独尝试使用会导致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将极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扩大其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选择噻唑锌与其它种类的杀菌剂品种混配具有重要意义。

氟苯醚酰胺(开发代号y13149)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纹枯病、白粉病等具有高效杀菌活性,具有内吸传导性,并具有耐雨水冲淋、用量低的特点,防效明显高于同类产品噻呋酰胺,该杀菌剂与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同时尤其其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能够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因此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氟苯醚酰胺结构式如下: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大量室内活性筛选的基础上,意外的发现将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复配后,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明显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并提高农药制剂的防治效果,且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进行复配的相关报道,因而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杀菌谱广的协同增效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农药组合物不仅可以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还可以防治细菌性病害,所述病害包括但不限于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青枯病、角斑病、纹枯病、野火病、稻瘟病、溃疡病。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农药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其中,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的重量比为1:40-10:1。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的重量比优选为1:10-5: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所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进一步优选为10-60%,更优选为20-5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通过辅以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常规辅助成分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所述剂型包括但不限于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悬浮剂中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常规辅助成分至少包含一种表面活性剂和/或载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其它种类的杀细菌剂、杀真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安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以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害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施用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含有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的农药组合物与目标有用植物、病害和/或其生存的环境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复配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大大降低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得到进一步较强,从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对公众健康的威胁。

(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对病害防治的作用位点,可以延缓和/或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作物安全,对有益天敌也无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如无特别说明,下面提及的比例为质量比。

一、室内活性测定

1、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病菌;

2、试验方法:将感病黄瓜品种长春密刺栽培在育苗钵中,置于室温中培养,植株长到三至4叶期后,采集相同叶龄的叶片,用于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培养及测定。

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配制:黄瓜霜霉病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悬浮液。

供试菌株敏感性测定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力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h,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摆放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叶盘中烟,室温放置5min后,置于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放置效果。根据病斑面积划分病级: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为: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如表1所示,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在1:40-10:1的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上述比例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仅仅为相加作用;而当两者复配比例在1:10-5:1时,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明显;当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复配比例为3:4时,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56%氟苯醚酰胺·噻唑锌悬浮剂(3:4)

氟苯醚酰胺24%

噻唑锌3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

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4%

乙二醇2.5%

硅酸镁铝2%

异噻唑啉酮0.5%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农药辅助成分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氟苯醚酰胺和噻唑锌,在磨球机中磨球2小时以上,使得制剂粒径均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2、实施例2:35%氟苯醚酰胺·噻唑锌可湿性粉剂(1:1)

氟苯醚酰胺17.5%

噻唑锌17.5%

聚羧酸盐4%

木质素磺酸盐2%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

白炭黑15%

高岭土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氟苯醚酰胺、噻唑锌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均匀,在搅拌釜中继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3、实施例3:45%氟苯醚酰胺·噻唑锌水分散粒剂(5:1)

氟苯醚酰胺37.5%

噻唑锌7.5%

烷基苯磺酸钙盐4.4%

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3.6%

分散剂nno3%

碳酸氢钠1.5%

阿拉伯胶1%

硅藻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氟苯醚酰胺、噻唑锌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加入流化床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4、实施例4:11%氟苯醚酰胺·噻唑锌水乳剂(1:10)

氟苯醚酰胺1%

噻唑锌10%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

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4%

二甲苯15%

乙二醇3%

有机硅酮1.5%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水乳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先将氟苯醚酰胺、噻唑锌、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其溶解为均匀的油相;然后将部分水、抗冻剂等其它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实际田间应用效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制剂进行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以40%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为对照药剂。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试验方法:试验地设置在山东青州市东夏镇某地,以实施例1-4所述的为试验药剂,以40%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7天、15天再调查试验结果,共调查2次。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照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好,两者复配后,在药后7、15天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单剂,其中,实施例1-3中,有效成分用量在80时,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作物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