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甘蔗窖和甘蔗储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的储存是在地下挖一个坑(凹槽)成为甘蔗窖,将甘蔗平倒放置在甘蔗窖中储存,在甘蔗的两端的甘蔗窖中设置竖直的通风通道;现有技术中,这样的甘蔗窖没有其他的消毒部件,甘蔗就是在没有消毒的环境中储存,这样甘蔗就容易产生红芯、黑斑等病变,影响了甘蔗的储存效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甘蔗在储存中的通风,也是靠自然通风,所通的风是自然风,这些通风的空气没有经过消毒、杀菌,使甘蔗的红芯、黑斑等病变现象扩大,影响甘蔗的储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减少或抑制红芯、黑斑现象的产生、保证储存效果的甘蔗窖和甘蔗储存的方法。
本发明甘蔗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甘蔗窖,包括甘蔗窖本体,所述的干燥窖本体是在地面挖成的方形凹槽,其特征是:在甘蔗窖本体下面铺设有一层生石灰粉末层。
进一步地讲,它还包括一个送风装置和臭氧发生器,送风装置具有出风管道,臭氧发生器连接出风管道,出风管道的出口开设在甘蔗窖本体里面。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出风管道中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出风管中间还连接有加湿装置。
本发明的甘蔗窖的储存方法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甘蔗的储存方法,甘蔗在甘蔗窖中储存,其特征是:所述的甘蔗窖下面铺设有一层生石灰粉末层。
进一步地讲,在甘蔗窖四周的壁上还喷涂有盐水,壁上喷涂盐水中盐的含量是40—60克∕平方米。
进一步地讲,在甘蔗的储存过程中,要向甘蔗里面通风,所通的风中含有臭氧,臭氧的含量是通风量的8-10%,每次通风按照每吨甘蔗需要20000升的通风量,每2—3天通风一次。
较好的,向甘蔗里面的通风温度小于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甘蔗窖和甘蔗储存的方法具有减少或抑制红芯、黑斑现象的产生、保证储存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甘蔗窖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甘蔗窖本体2、生石灰粉末层3、送风装置4、臭氧发生器5、出风管道6、冷却装置7、加湿装置8、甘蔗。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甘蔗窖,包括甘蔗窖本体1,所述的甘蔗窖本体是在地面挖成的方形凹槽,其特征是:在甘蔗窖本体下面铺设有一层生石灰粉末层2。
这样,本发明能够减少甘蔗8中红芯和黑斑现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储存质量。
进一步地讲,它还包括一个送风装置3和臭氧发生器4,送风装置3具有出风管道5,臭氧发生器4连接出风管道5,出风管道的出口开设在甘蔗窖本体里面,这样可以更好的减少红芯和黑斑现象。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出风管道中间还设置有冷却装置6,这样可以抑制甘蔗生芽。
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出风管中间还连接有加湿装置7,这样可以减少甘蔗水分的减少。
实施例1
将甘蔗放置在甘蔗窖中,甘蔗窖下面没有铺设生石灰粉末层,窖藏到第二年的2月份,红芯、黑斑现象有7—8%。
实施例2
甘蔗在甘蔗窖中储存,所述的甘蔗窖下面铺设有一层生石灰粉末层。
窖藏到第二年的2月份,红芯、黑斑现象有2—3%。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甘蔗窖四周的壁上还喷涂有盐水,壁上喷涂盐水中盐的含量是40—60克∕平方米。
窖藏到第二年的2月份,红芯、黑斑现象有1—1.5%。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在甘蔗的储存过程中,要向甘蔗里面通风,所通的风中含有臭氧,臭氧的含量是通风量的8-10%,每次通风按照每吨甘蔗需要20000升的通风量,每2—3天通风一次。
窖藏到第二年的2月份,红芯、黑斑现象有进一步地减少。
另外实践证明,当甘蔗里面的通风温度小于10℃,有利于减少甘蔗的发芽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