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的杀线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23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的杀线虫剂。



背景技术: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是在我国寄生植物的主要线虫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地蔬菜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而由于种植品种单一,耕地面积有限,造成轮作和倒茬困难,根结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

根结线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幼虫从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侵入,侵入后由食道分泌和形成一种酶和植物激素,刺激寄主细胞分裂,形成巨型细胞,进而形成根结,对根的输导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运输,导致地上部不能正常生长。二是幼虫侵入形成的伤口,有利于其他病原菌的侵入,从而造成枯萎病、立枯病等其他病害的发生。线虫一般造成作物减产10%~40%,严重时能造成80%的减产,甚至绝收,给生产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噻唑膦,英文名称:fosthiazate,是一种触杀性和内吸传导型杀杀线虫剂,用低剂量就可以阻碍线虫的活动,防止线虫对根部的入侵,同时可由植物根吸收杀死已侵入作物根部形成根瘤的根结线虫。

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简称ja_me),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是一种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目前被认为是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作为内源信号分子参与植物在机械伤害、病虫害、干旱、高温、低温等条件下的抗逆反应。关于茉莉酸甲酯在植物线虫的应用上已经有相关的报道,如刘庆安,甘立军等发表的《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证实了外源茉莉酸甲酯可以较好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虫抗性的产生。而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成分混配,是防治抗性病虫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得出不同成分间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混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是治理病虫害抗性的重要手段。

鉴于噻唑膦在根结线虫的防治中长期频繁单一使用,出现了线虫抗性增大,用药量增大但药效降低的现象,必要以恰当的方法来延缓根结线虫的抗性,延长噻唑膦的生命周期。

目前,以噻唑膦和茉莉酸甲酯作为有效成分的线虫防治药剂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的杀线虫剂,以提高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延缓根结线虫对单一药剂的抗性,降低防治成本,延长噻唑膦的生命周期。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的杀线虫剂,有效成分由噻唑膦和茉莉酸甲酯组成,噻唑膦与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1,优选的,噻唑膦与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5-10:1。

进一步的,噻唑膦与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8:1。

所述的杀线虫剂,噻唑膦在杀线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15%,茉莉酸甲酯在杀线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5%。

所述的杀线虫剂可以依照的农药制剂加工的方法制备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优选颗粒剂,制备成颗粒剂需要加入的辅助剂包括填料、粘结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缓释剂、稳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活性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业领域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有效成分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协同增效,在合理范围内混用,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减少用药成本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本发明有效成分茉莉酸甲酯和噻唑膦的作用机理不同,茉莉酸甲酯还能提高受害病株的抗逆性,延缓根结线虫的抗性,延长噻唑膦的生命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噻唑膦、茉莉酸甲酯及其混配剂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以噻唑膦、茉莉酸甲酯及其混配剂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释5个浓度,用无菌水作对照,试验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试虫,设置空白对照,将噻唑膦、茉莉酸甲酯单剂及其混配制剂采用浸虫法,进行毒力测定并做统计分析。

以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噻唑膦、茉莉酸甲酯及其混配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表

室内联合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噻唑膦与茉莉酸甲酯以重量比1-20:1混配时,共毒系数(ctc)为均大于120,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当噻唑膦与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5-10:1时,增效作用较为显著,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指导价值。

二、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4.5%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唑膦4.0%,茉莉酸甲酯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十二烷基硫酸钠2.5%,聚乙烯醇1.5%,羧甲基纤维素2.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12.0%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唑膦10.0%,茉莉酸甲酯2.0%,羧甲基纤维素2.5%,十二烷基硫酸钠2.5%,聚乙烯醇1.5%,凹凸棒土1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3.0%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唑膦2.5%,茉莉酸甲酯0.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5%,十二烷基硫酸钠1.5%,聚乙烯醇2.5%,凹凸棒土5%,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10.5%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唑膦10.0%,茉莉酸甲酯0.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5%,十二烷基硫酸钠2.5%,聚乙二醇2.0%,膨润土补足100%。

实施例5:20.0%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唑膦15.0%,茉莉酸甲酯5.0%,十二烷基硫酸钠3.5%,羧甲基纤维素4.5%,硅藻土15%,膨润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上述实施例1-5所述的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对应的含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制剂。

三、产品应用实施例

试验1:制备实施例1所得产品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计:在春季黄瓜六叶期,将各处理的药剂对黄瓜苗进行沟施,每处理重复3次,并设置一空白对照(ck)。药后30d统计植株病情指数,记录黄瓜根部上的根结数及卵块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根结线虫指数分级方法如下:

0级:无根结及卵块形成;i级:有少数根结,根系上有1-2个根结;ii级:大部分根上有根结,根系上有3-30个根结;iii级:在虫瘿上再次根结,根系上有3-100个根结;1v级:根结相互连接成为团块,根结数大于100。

病情指数=∑(各级植株数×级数)/(调查总株数×4)×100%

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4.5%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2结果显示,施药后30天,4.5%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在用量为1000g/亩的药效比5%噻唑膦颗粒剂1500g/亩、5%茉莉酸甲酯颗粒剂3000g/亩的药效高出20%以上,明显好于对照单剂,说明本发明的杀线虫剂能很好地防治农作物线虫,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线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常用药剂噻唑膦的生命周期。

试验2:制备实施例2所得产品进行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计:选择根结线虫危害的地块,在番茄移栽时,采用各处理的药剂参照对应的用量进行沟施,番茄苗移栽前采用育苗袋进行育苗,苗高25-30cm时统一移栽,每处理重复3次,并设置一空白对照(ck)。药后40d统计植株病情指数,记录根结上的根结数及卵块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根结线虫指数分级、病情指数及防效的计算方法同试验1。试验结果见表3。

表312.0%噻唑膦·茉莉酸甲酯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试验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施药后40天,本发明的线虫颗粒剂在用量1000克/亩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为83.53%以上,明显好于单剂,说明本发明的杀线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有效的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减少噻唑膦的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线虫抗性发展,有利于延长噻唑膦在线虫应用上的生命周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