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05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油菜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为降低抗性风险和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研制农药新产品和防治抗性病虫害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方式。挥发油,英文为essentialoil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挥发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三大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酸、酚、醚、酯、内酯等,此外还有含氮和含硫的化合物。挥发油的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镇痛、局麻、健胃、祛痰及驱虫等。许多挥发油都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祛痰止咳等。莳萝子,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果实,分布于我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原产欧洲南部。莳萝子味辛,性温,具有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等功效,用于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呃逆食少,寒疝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第22期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莳萝子挥发油,用gc-ms方法鉴定了其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芹菜脑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莳萝子挥发油具有抗菌、驱虫、抗氧化、催乳、调节女性生育周期及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咪鲜胺,又叫扑菌唑、扑霉唑。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常规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叶斑病、水稻恶苗病、蒂腐病、青霉病、绿霉病、油菜菌核病、梨黑星病等。目前以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应用于油菜菌核病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效好,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的增效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组成,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的重量比为15-1:1-15。优选地,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的重量比为5: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重量的1-7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所述的增效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悬浮剂。本发明所述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可接受的辅助助剂为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溶剂、填料等常规功能性助剂,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莳萝子挥发油制备方法如下:将新鲜的莳萝子除杂,阴干,粉碎后过40-60目筛得粉碎物;将粉碎物按重量比加入10-20倍量的蒸馏水,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蒸馏,馏出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后得到淡黄色透明油状溶液,即为莳萝子挥发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以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进行合理复配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协同增效作用明显,防效显著高于使用单剂的防效。(2)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具有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防效好,持效期长,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等特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莳萝子挥发油制备方法:将新鲜的莳萝子除杂,阴干,粉碎后过50目筛得粉碎物;将粉碎物按重量比加入15倍量的蒸馏水,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每100ml馏出物用42g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后得到淡黄色透明油状溶液,即为莳萝子挥发油,得率为3.7%。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对象: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72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表1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及其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供试药剂配比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ec50(μg/ml)共毒系数莳萝子挥发油(a)/y=1.4965+1.4210x0.9911292.13/咪鲜胺(b)/y=6.2916+1.8985x0.97710.21/a:b20:1y=3.4762+1.8253x0.98876.8463.2a:b17:1y=4.0775+1.7711x0.98913.32111.8a:b15:1y=4.3137+1.7562x0.98672.46134.3a:b10:1y=4.6890+1.7795x0.99441.50152.0a:b5:1y=5.4122+1.9927x0.99600.62201.3a:b1:1y=6.0840+1.6589x0.98730.22189.7a:b1:5y=6.3712+1.6865x0.99510.15167.0a:b1:10y=6.4250+1.8197x0.98640.16143.5a:b1:15y=6.3189+1.7984x0.98810.18123.7a:b1:17y=6.0628+2.1132x0.98750.3171.3由表1可知,莳萝子挥发油与咪鲜胺的重量比在15-1:1-15范围内混配对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莳萝子挥发油与咪鲜胺重量比为5:1时增效作用尤为突出,其共毒系数为201.3;当莳萝子挥发油与咪鲜胺重量比为17:1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莳萝子挥发油与咪鲜胺重量比为20:1、1:17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三、实施例配制实施例1:24%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1)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20%、咪鲜胺(有效成分)4%、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3.5%、凹凸棒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粉碎机粉碎混合后制得24%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48%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分散粒剂(1:15)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3%、咪鲜胺(有效成分)45%、聚羧酸盐(分散剂)6%、皂角粉(湿润剂)5.5%、淀粉(粘结剂)2%、碳酸钠(崩解剂)2%、泥土粉(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进行造粒,造粒好后进行干燥、筛分即制得48%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实施例3:22%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悬浮剂(1:10)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2%、咪鲜胺(有效成分)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2%、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2.5%、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3.5%、黄原胶(增稠剂)2%、丙二醇(防冻剂)2%、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3%、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22%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悬浮剂。实施例4:10%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乳剂(1:1)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5%、咪鲜胺(有效成分)5%、丁基萘磺酸钠(分散剂)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柠檬酸钠(稳定剂)0.5%、二甲苯(溶剂)8%,混合溶解得到油相;乙二醇(防冻剂)1%、黄原胶(增稠剂)0.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10%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乳剂。实施例5:30%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分散粒剂(1:5)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5%、咪鲜胺(有效成分)25%、聚羧酸盐(分散剂)4.5%、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4%、乙基纤维素(粘结剂)2%、碳酸铵(崩解剂)2%、白炭黑(填料)8%、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进行造粒,造粒好后进行干燥、筛分即制得30%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实施例6:33%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悬浮剂(10:1)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30%、咪鲜胺(有效成分)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5%、拉开粉(湿润剂)4.5%、硅酸铝镁(增稠剂)2%、乙二醇(防冻剂)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4%、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33%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悬浮剂。对比例1:10%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10%、丁基萘磺酸钠(分散剂)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柠檬酸钠(稳定剂)0.5%、二甲苯(溶剂)8%,混合溶解得到油相;乙二醇(防冻剂)1%、黄原胶(增稠剂)0.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10%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对比例2:25%咪鲜胺乳油,登记证号:pd20080001,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购。四、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参照《gb/t17980.35-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在病害发生初期第一次喷淋施药,10天后第二次喷淋施药,共施药两次。本试验安排在广西上林县。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14天进行病情指数调查,每小区棋盘式10点调查,每点调查5株,注意调查时不要在边行取样。记录总株数、各级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轻微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以下;3级:轻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6%-15%;5级:中等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16%-30%;7级:高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31%-50%;9级:严重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0%以上。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公式(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株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株数。公式(2):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表2莳萝子挥发油、咪鲜胺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由表2试验结果可看出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复配的增效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协同增效作用明显,防效显著高于单用莳萝子挥发油和咪鲜胺的防效,持效期长,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