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742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采茶机技术类,特别是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电动采茶机器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大,生产成本高,操作不方便,采茶效率不高,携带不易等问题,给人们采茶工作带来困难。

同时,现有技术的电动采茶机器采来的茶叶中包含嫩叶、老叶、枝条等,难以分级,仅适用于采取大宗茶,不能用于大量采摘名优茶,使得名优茶的采摘仍要人工进行。

故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都亟待于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包括采摘架、旋转杆、旋转底座、电机、机壳、采摘板,其中,所述机壳包括电机仓、采集仓、把手,所述电机仓设置于采集仓的右侧;所述采集仓包括进茶口、出茶口,所述采集仓的前端为进茶口,所述采集仓的后端为出茶口;所述把手竖直设置于采集仓上方的中部;所述电机安放于电机盒仓内;所述进茶口的下端设置有一个长方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后端竖直设置有一块采摘板;所述采摘板包括倒l形块,所述采摘板上面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一块倒l形块;所述采摘架呈长方形,所述采摘架由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焊接而成,所述上钢棍、下钢棍之间的左部、右部分别焊接有一根边钢棍;

所述旋转杆的横切面呈正六边形,所述旋转杆从左往右水平设置于采集仓的中部,且所述旋转杆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所述旋转杆的左部、右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包括滑动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上等距离地垂直设置有四个滑动底座;所述旋转杆左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与旋转杆右部的四个滑动底座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旋转杆左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与相对应的旋转杆右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采摘架,即两个旋转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采摘架;

所述电机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转动杆带动旋转底座进行逆时针旋转,旋转底座再带动四个采摘架进行逆时针旋转;四个采摘架旋转着一一与采摘块相接触,用以扯断并摘下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名优茶叶。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底座包括中间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中间洞,所述中间洞的横切面呈正六边形;所述旋转底座通过旋转杆穿过中间洞设置于旋转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底座包括弹簧、弹簧仓、通洞、滑动槽、钩挂圈,所述滑动底座呈梯形,所述滑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一个通洞,所述滑动底座的正面上部设置有一个滑动槽,所述滑动底座的背面上部设置有弹簧仓,所述弹簧仓内的顶端设置有一钩挂圈;所述弹簧放置于弹簧仓内;所述采摘架的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所述采摘架的上钢棍位于滑动底座的上方,所述采摘架的边钢棍可置入滑动槽内,且所述边钢棍可在滑动槽内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弹簧包括挂钩、挂圈,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为挂钩,所述弹簧的下端设置为挂圈;所述弹簧通过挂钩挂在滑动底座的钩挂圈上,且所述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后穿过挂圈。

优选地,所述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采摘板均由不锈钢制成,且所述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采摘板的外表面均被抛光处理,所述上钢棍、下钢棍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钢棍的长度为进茶口长度的十分之九。

优选地,所述通洞呈长方形,所述通洞的长度为3mm-4mm,所述通洞的宽度比下钢棍的直径大0.8mm-1mm。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还包括涡杆,所述旋转杆还包括涡轮,所述电机的转轴上焊接有涡杆,所述旋转杆的右端焊接有涡轮,所述涡杆与涡轮相互配套,且涡杆与涡轮相互咬合,所述电机带动涡杆转动,涡杆带动涡轮旋转,进而涡轮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仓还包括承轴一、承轴二,所述承轴一嵌于采集仓左面,所述承轴二嵌于采集仓右面,且所述承轴一与承轴二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旋转杆穿过承轴二,且所述旋转杆的左端位于承轴一内。

进一步地,所述采摘板呈长方形,所述采摘板的长度与缺口的长度相同,所述采摘板的高度为3mm-4mm;所述缺口的长度与进茶口的长度相同,所述缺口的宽度为3.5mm-4.5mm;所述倒l形块的高度为1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源开关、电源线、电源插头,所述电源开关设置于把手上,所述电源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相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电源插头相连接。

本发明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电机安放入电机仓内,将电源线与电源开关相连接,再将电源开关设置于把手的前方,将电源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相连接。

其次,在每个弹簧仓内分别放置一根弹簧,弹簧再通过挂钩挂在滑动底座的钩挂圈上

然后,将承轴一镶嵌于采集仓左面的中部,承轴二镶嵌于采集仓右面的中部,且保证承轴一与承轴二的位置相对应;再将旋转杆从左到右依次穿过承轴一、两个旋转底座、承轴二,并在旋转杆的右端焊接涡轮,再把涡轮与电机的涡杆相互咬合,此时要保证旋转杆左部设有的旋转底座的四个滑动底座,与旋转杆右部设有的旋转底座的四个滑动底座的位置一一相互对应。

最后,分别将四个采摘架的左端、右端分别插入旋转杆左部、右部相对应的滑动底座中,此时具体来说,就是将采摘架的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后,再穿过挂圈;把采摘架的边钢棍置入滑动槽内,而采摘架的上钢棍是位于滑动底座的上方的,从而完成对采摘架的连接安装,至此,组装完毕,边钢棍可在滑动底座的滑动槽中上下滑动,并通过弹簧的收缩、伸张,既可以防止采摘架掉落,也可保证采摘架在弹簧收缩与伸张的范围内上下移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中,只需将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上,打开电源开关,电机开始工作,电机就可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四个采摘架进行逆时针旋转。通过旋转的采摘架与采摘块相接触,在旋转中的采摘架扯拉作用下,并伴有在弹簧的张力,处于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名优茶因韧性差、强度小,就会被轻易的扯断摘下;而老茶叶或茶枝的相对于名优茶叶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强度,并且上钢棍与采摘板的外表面均被抛光处理,故处于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老茶叶或茶枝不能被扯断或斩断摘下,同理,通过旋转的四个采摘架一一与采摘块相接触,就可完成对名优茶叶的大量采摘工作,采摘好的名优茶叶再通过采集仓的出茶口进入采集袋中,就可完成名优茶叶的采集。因此,本发明使用操作方便,采集茶叶效率高,适合用于采摘大量的名优茶,同时,本发明简单、新颖,体积小,生产成本低,并且携带方便,故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各图中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旋转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旋转底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采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电机与旋转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1-1.涡杆,2.电源开关,3.承轴一,4.承轴二,5.机壳,5-1.电机仓,5-2.采集仓,5-2-1.进茶口,5-2-2.出茶口,5-2-11.缺口,5-3把手,6.旋转底座,6-1.滑动底座,6-1-1.弹簧,6-1-2.弹簧仓,6-1-3.通洞,6-1-4,滑动槽,6-1-5.钩挂圈,6-1-11.挂钩,6-1-12.挂圈,6-2.中间洞,7.采摘块,8.采摘架,8-1.上钢棍,8-2.下钢棍,8-3.边钢棍,9.旋转杆,9-1.涡轮,10.倒l形块,11.电源线,12.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包括采摘架、旋转杆、旋转底座、电机、机壳、采摘板,其中,所述机壳包括电机仓、采集仓、把手,所述电机仓设置于采集仓的右侧;所述采集仓包括进茶口、出茶口,所述采集仓的前端为进茶口,所述采集仓的后端为出茶口;所述把手竖直设置于采集仓上方的中部;所述电机安放于电机盒仓内;所述进茶口的下端设置有一个长方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后端竖直设置有一块采摘板;所述采摘板包括倒l形块,所述采摘板上面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一块倒l形块;所述采摘架呈长方形,所述采摘架由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焊接而成,所述上钢棍、下钢棍之间的左部、右部分别焊接有一根边钢棍。

所述旋转杆的横切面呈正六边形,所述旋转杆从左往右水平设置于采集仓的中部,且所述旋转杆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所述旋转杆的左部、右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包括滑动底座,所述旋转底座上等距离地垂直设置有四个滑动底座;所述旋转杆左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与旋转杆右部的四个滑动底座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所述旋转杆左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与相对应的旋转杆右部的四个滑动底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采摘架,即两个旋转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采摘架。

所述电机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转动杆带动旋转底座进行逆时针旋转,旋转底座再带动四个采摘架进行逆时针旋转;四个采摘架旋转着一一与采摘块相接触,用以扯断并摘下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名优茶叶。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旋转底座包括中间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中间洞,所述中间洞的横切面呈正六边形;所述旋转底座通过旋转杆穿过中间洞设置于旋转杆上。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动底座包括弹簧、弹簧仓、通洞、滑动槽、钩挂圈,所述滑动底座呈梯形,所述滑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一个通洞,所述滑动底座的正面上部设置有一个滑动槽,所述滑动底座的背面上部设置有弹簧仓,所述弹簧仓内的顶端设置有一钩挂圈;所述弹簧放置于弹簧仓内;所述采摘架的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所述采摘架的上钢棍位于滑动底座的上方,所述采摘架的边钢棍可置入滑动槽内,且所述边钢棍可在滑动槽内上下滑动。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弹簧包括挂钩、挂圈,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为挂钩,所述弹簧的下端设置为挂圈;所述弹簧通过挂钩挂在滑动底座的钩挂圈上,且所述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后穿过挂圈。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采摘板均由不锈钢制成,且所述上钢棍、下钢棍、边钢棍、采摘板的外表面均被抛光处理,所述上钢棍、下钢棍的长度相同,所述上钢棍的长度为进茶口长度的十分之九。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通洞呈长方形,所述通洞的长度为3mm-4mm,所述通洞的宽度比下钢棍的直径大0.8mm-1mm。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来说,通过通洞的设置,可规定下钢棍上下移动的范围,进而可规定采摘架的上下滑动范围,以保证采摘架在此工作范围内进行工作。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涡杆,所述旋转杆还包括涡轮,所述电机的转轴上焊接有涡杆,所述旋转杆的右端焊接有涡轮,所述涡杆与涡轮相互配套,且涡杆与涡轮相互咬合,所述电机带动涡杆转动,涡杆带动涡轮旋转,进而涡轮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采集仓还包括承轴一、承轴二,所述承轴一嵌于采集仓左面,所述承轴二嵌于采集仓右面,且所述承轴一与承轴二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旋转杆穿过承轴二,且所述旋转杆的左端位于承轴一内。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采摘板呈长方形,所述采摘板的长度与缺口的长度相同,所述采摘板的高度为3mm-4mm;所述缺口的长度与进茶口的长度相同,所述缺口的宽度为3.5mm-4.5mm;所述倒l形块的高度为1mm-1.5mm。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源开关、电源线、电源插头,所述电源开关设置于把手上,所述电源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相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电源插头相连接。

在各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电机可选用输入电压为12v,功率为30w的直流电机。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本发明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电机安放入电机仓内,将电源线与电源开关相连接,再将电源开关设置于把手的前方,将电源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相连接。

其次,在每个弹簧仓内分别放置一根弹簧,弹簧再通过挂钩挂在滑动底座的钩挂圈上

然后,将承轴一镶嵌于采集仓左面的中部,承轴二镶嵌于采集仓右面的中部,且保证承轴一与承轴二的位置相对应;再将旋转杆从左到右依次穿过承轴一、两个旋转底座、承轴二,并在旋转杆的右端焊接涡轮,再把涡轮与电机的涡杆相互咬合,此时要保证旋转杆左部设有的旋转底座的四个滑动底座,与旋转杆右部设有的旋转底座的四个滑动底座的位置一一相互对应。

最后,分别将四个采摘架的左端、右端分别插入旋转杆左部、右部相对应的滑动底座中,此时具体来说,就是将采摘架的下钢棍的一端穿过通洞后,再穿过挂圈;把采摘架的边钢棍置入滑动槽内,而采摘架的上钢棍是位于滑动底座的上方的,从而完成对采摘架的连接安装,至此,组装完毕,边钢棍可在滑动底座的滑动槽中上下滑动,并通过弹簧的收缩、伸张,既可以防止采摘架掉落,也可保证采摘架在弹簧收缩与伸张的范围内上下移动。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现有采集茶叶用的采集袋(如布袋、塑料袋等)捆绑到采集仓的出茶口上。

其次,将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上,打开电源开关,电机开始工作;电机带动旋转杆进行逆时针旋转,转动杆再带动旋转底座进行逆时针旋转,旋转底座再带动四个采摘架进行逆时针旋转。

然后,手握把手,将一种新型便携式名优茶电动采摘机移动到需要采茶叶的茶树上,并将缺口后端的采摘块与需要采集的茶叶相接触。

最后,通过旋转的采摘架与采摘块相接触,此时处于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名优茶叶,就被采摘架扯断摘下,同理,通过旋转的四个采摘架一一与采摘块相接触,就可完成对名优茶叶的大量采摘工作,采摘好的名优茶叶再通过采集仓的出茶口进入采集袋中,就可完成名优茶叶的采集。

在工作过程中,具体来说,所述采摘架具体是与采摘块上的倒l型块相接触的,在接触过程中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采摘架在滑动底座的滑动槽中往下滑动,此时由于倒l型块比采摘块高,故采摘架与采摘块的上面之间就具有间隙,而所需采集的茶叶就位于该间隙中,当采摘架与倒l型块接触完毕,弹簧就会处于伸张状态,采摘架就在滑动底座的滑动槽中往上滑动,在弹簧的张力与采摘架的旋转作用下,处于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名优茶因韧性差、强度小,就会被轻易的扯断摘下;而老茶叶或茶枝的相对于名优茶叶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强度,并且上钢棍与采摘板的外表面均被抛光处理,故处于采摘架与采摘块之间的老茶叶或茶枝不能被扯断或斩断摘下。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