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083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药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含有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为害加重,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防控水稻二化螟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药剂的长期、单一、连续及不合理使用,二化螟对杀虫单、灭多威、三唑磷、毒死蜱、甲胺磷、杀螟硫磷、水胺硫磷、稻丰散、阿维菌素、氟虫腈和氯虫苯甲酰胺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抗药性的产生和增加致使其为害愈发严重。水稻抗性品种选育在一定程度上为以上两种害虫的治理提供了借鉴,但抗性资源匮乏、抗性筛选周期长且风险大。为此,筛选高效及环境友好型(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对于确保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延缓其抗药性产生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及保障水稻高产至关重要。二化螟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传统的茎叶喷雾防治很难达到防治效果,且施药次数多,利用率低,易引起水稻害虫的抗药性,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引发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化学药剂有效的防治二化螟,是目前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水稻种子处理技术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案则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该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还能减少作物生长期农药使用次数,对于水稻主要虫害的防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发一种省工省力且减少农药使用量或次数,并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虫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方法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有着重大意义。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分合理,增效显著,有效降低水稻生长前、中期主要虫害的种子处理剂,该种子处理剂,可有效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极大的解放农村劳动力,具有高效、经济、低残留、环保等特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种子处理剂的应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水稻种子处理剂,所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包括有效成分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其中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质量比为25:1-1:25。优选的,所述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质量比为20:1-1: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质量比为10:1-1:1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质量比为5:1-1:5。所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还包括助剂和载体,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含量为20%-50%,助剂含量为20%-30%,其余为载体。进一步的,有效成分含量为40%-50%,助剂含量为20%-25%,其余为载体。所述的助剂为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和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载体为水。所述的分散剂包括烷基芳基磺酸盐及其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和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成膜剂包括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黄原胶;所述的着色剂包括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和酸性大红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碱性玫瑰精;所述的增稠剂包括硅酸镁铝、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酸钠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硅酸镁铝;所述的防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乙二醇或丙三醇;所述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丙酸、亚硫酸盐和焦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山梨酸或苯甲酸;所述的消泡剂包括硅酮类、c8-10的脂肪酸和c10-20的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水稻种子处理剂的组成为:2-40%溴氰虫酰胺,2-40%g丁烯氟虫腈,4-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6%黄原胶、5-6%丙三醇、0.4-0.5%聚二甲基硅氧烷、1-2%碱性玫瑰精、2-3%硅酸镁铝、0.5-1%苯甲酸,余量为水。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含有溴氰虫酰胺和丁烯氟虫腈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在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飞虱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方法为:作为种衣剂,以有效剂量的所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处理水稻种子,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时,对于每4kg水稻种子,水稻种子处理剂的用量为5g-30g,进一步为10g-20g。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是杜邦公司继氯虫苯甲酰胺之后成功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是通过改变苯环上的各种极性基团而成,具有更高效,适用作物更广泛,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丁烯氟虫腈是在氟虫腈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n-取代苯基吡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丁烯氟虫腈的杀虫活性与氟虫腈相当,对鳞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特别是对水稻、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虫呈现出与氟虫腈同等的活性,但对鱼的毒性降低了500-1000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根据各种药剂的不同机理,将其完美结合,用于种子处理,并进一步辅以合适的助剂和载体,寻求最合适的配比以合适的用量对水稻种子处理后用于防治水稻中、前期主要钻蛀性虫害,与单剂相比增效显著,相较于传统的茎叶喷雾防治,本发明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一次种子处理即可有效地控制水稻破口前水稻螟虫的大发生,水稻螟虫基本不用防治,可以替代部分中高毒杀虫剂,同时对早期稻飞虱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且持效期长,使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用药次数减少了3-4次,明显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防治成本,节省大量劳动力。2、本发明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害虫的天敌以及环境和人类安全可靠;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1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40g溴氰虫酰胺,2g丁烯氟虫腈,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黄原胶、5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2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2g溴氰虫酰胺,40g丁烯氟虫腈,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黄原胶、5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3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40g溴氰虫酰胺,4g丁烯氟虫腈,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黄原胶、5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4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4g溴氰虫酰胺,40g丁烯氟虫腈,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黄原胶、5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5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40g溴氰虫酰胺,8g丁烯氟虫腈,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黄原胶、6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6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8g溴氰虫酰胺,40g丁烯氟虫腈,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黄原胶、6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施例7水稻种子处理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具体配方为:20g溴氰虫酰胺,20g丁烯氟虫腈,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黄原胶、6g丙三醇、0.4g聚二甲基硅氧烷、1g碱性玫瑰精、2g硅酸镁铝、1g苯甲酸,蒸馏水补充到100g。具体制备方法为:称取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经检测后颗粒细度达到d50在2-3μm,d90在8μm以下即可制得。实验例1选择实施例1、2、3、4、5、6、7的水稻悬浮种衣剂研究不同用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选择秀水123的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水稻种子经过两天两夜浸种后,放置12h沥干,将实施例1、2、3、4、5、6、7中悬浮种衣剂每4kg种子分别按照10g、15g、20g用药量均匀拌种,各个处理各取100粒种子放在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放置35℃1d,之后温度为25℃待其发芽,每个处理3次重复;对照为不加水稻种子处理剂的清水处理。试验结果如下(表1):表1注:栏内数据均为三次重复平均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在10g、15g、20g每4公斤用量时,通过浸种后包衣的方式对水稻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实验例2选择实施例1、2、3、4、5、6、7的水稻种子处理剂测定不同配比对水稻二化螟的共毒系数。另设溴氰虫酰胺、丁烯氟虫腈两个单剂处理。试验用药采用90%溴氰虫酰胺原药和95%丁烯氟虫腈原药,使用溶剂将原药溶解,根据实施例1-7的配比浓度,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为1.0μl。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逐头点滴于二化螟3龄幼虫的背面,每一浓度处理30头左右的幼虫,每5头幼虫放入一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皿内置少量饲料供取食,另用丙酮点滴30头幼虫作为对照。经处理后的幼虫仍放在饲养室内,48h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共毒系数等。理论毒力指数(tti)=σ(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份的百分率)两种有效成份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断标准:当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试验测定出溴氰虫酰胺对二化螟的致死中浓度为28.14μg/ml,设定溴氰虫酰胺对二化螟的毒力指数为100。各处理对二化螟的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如下表(表2):表2供试种子处理剂致死中浓度lc50(μg/ml)atittictc溴氰虫酰胺28.14100--丁烯氟虫腈29.6295.00--实施例119.14147.0299.76147.37实施例219.78142.2695.24149.10实施例315.36183.2099.54184.05实施例416.01175.7795.45184.15实施例511.23250.5899.17252.68实施例612.59223.5195.83233.24实施例713.88202.7497.50207.94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与丁烯氟虫腈按上述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成份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当溴氰虫酰胺与丁烯氟虫腈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达到252.68,为所有配方中最高,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实验例3选择实施例1、2、3、4、5、6、7的水稻种子处理剂研究不同用量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大田)。选择为秀水123的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水稻种子经过两天两夜浸种后,放置12h沥干,将实施例1、2、3、4、5、6、7中悬浮种衣剂每4kg种子分别按照10g、15g、20g用药量均匀拌种,同时利用溴氰虫酰胺单剂每亩有效药量为3g、丁烯氟虫腈每亩有效药量为3g分别与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待药剂与种子充分接触后播种于苗床育秧,至移栽期,转移至大田种植,分别在播种后60天和90天全区普查枯心株数,记录各个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枯心率(%)=(枯心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枯心率-防治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实验结果如下(表3):表3注:栏内数据均为三次重复平均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在10g、15g、20g每4公斤用量时,通过浸种后包衣的方式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实验例4选择实施例5、6、7的水稻种子处理剂研究不同用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大田)。选择为秀水123的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水稻种子经过两天两夜浸种后,放置12h沥干,将实施例5、6、7中悬浮种衣剂每4kg种子分别按照10g、15g、20g用药量均匀拌种,同时利用溴氰虫酰胺单剂每亩有效药量为4g、丁烯氟虫腈每亩有效药量为4g分别与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待药剂与种子充分接触后播种于苗床育秧,至移栽期,转移至大田种植,分别在播种后40天、55天、65天以及70天调查稻飞虱田间虫量。具体调查方法为,以盘拍法对每个浓度处理随机调查20株虫量并记录,每个调查重复三次,最后转化为百丛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4):表4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5、6、7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在10g、15g、20g每4公斤用量时,通过浸种后包衣的方式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溴氰虫酰胺与丁烯氟虫腈配比成的水稻种子处理剂,通过该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能有效防治水稻中、前期二化螟以及稻飞虱的危害,在水稻播种后90天内不需要任何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目前,水稻稻上主要虫害-二化螟的防治还是以叶面喷雾为主,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多次施药才能有效控制虫害危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本发明水稻悬浮种衣剂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并达到兼治稻飞虱的效果。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