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防脱装置及钓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893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垂钓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竿防脱装置及钓具。



背景技术:

垂钓活动历数千年而不衰,日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垂钓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着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智慧,充满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中华大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垂钓提供了优良的自然钓场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他们怀揣对大自然的热爱,深谷的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的颤动带给老人以孩童般的欢乐。

对垂钓而言,垂钓的主要工具有鱼竿、鱼饵等。鱼竿一般由竹子或塑料等轻而有力的杆状物制成,鱼竿和鱼饵用丝线连接。失手绳是用来将鱼竿与地面固定地点连接的物品,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呈螺旋状的单股尼龙绳,一类是由单股或多股皮筋制成的,有的还在皮筋外面包有用布制作的保护层,它们的共同基础作用是防止鱼类把鱼竿拉入水中,同时也是遛鱼的有效武器。

现有的失手绳与鱼竿的连接通常采用挂钩连接,在需要进行连接时,将失手绳端部的挂钩与鱼竿端部的挂环相连,以避免鱼竿被拖走,但是,当突然遇到大风大浪,或是遇到大鱼咬钩过猛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感时,由于挂环的直径较小,很难及时将挂钩与挂环连接,连接不便,使失手绳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导致鱼竿被拖走或是断线的情况发生,若提前将失手绳与鱼竿连接好,又不便于携带和活动,容易对垂钓作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竿防脱装置及钓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失手绳与鱼竿的连接不便,使失手绳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鱼竿的端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卡扣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失手绳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的扣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与所述扣头的结构相配合的卡子。

进一步的,所述卡子至少设有一个;

所述卡子设有多个时,多个所述卡子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内腔,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扣头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卡子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上;

所述扣头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内腔中与所述卡子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子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

所述卡子的一端伸入所述内腔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

伸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的所述卡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通过复位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包括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锥形壳体,所述开口设于所述锥形壳体的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失手绳与所述锥形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鱼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钓具,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鱼竿防脱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鱼竿相连,第二连接件与失手绳相连,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连。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鱼竿靠近手持部的端部相连,第一连接件与鱼竿的连接应不影响鱼竿手持部的正常使用功能,第二连接件与失手绳的一端相连,失手绳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地点连接,失手绳应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韧性,以保证失手绳的功能得以实现。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相连,将鱼竿与失手绳连接起来,避免了鱼竿被拖走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利用失手绳与鱼竿相连,即使鱼竿被拉入水中也依然能够通过失手绳顺利找到鱼竿。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远离鱼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卡扣机构配合连接,利用卡扣机构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实现卡接,由于卡接连接准确方便,连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卡接的连接可靠性也较高,使得人们在发现鱼竿晃动或即将发生脱落时,能够迅速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卡接连接,使鱼竿与失手绳相连,从而避免鱼竿被拖走,减少断线现象的发生。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失手绳端部的挂钩与鱼竿端部的挂环相连,当突然遇到大风大浪,或是遇到大鱼咬钩过猛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感时,由于挂环的直径较小,很难及时将挂钩与挂环连接,连接不便,使失手绳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利用卡扣机构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快速连接,从而将鱼竿与失手绳相连,避免鱼竿被拖走或是断线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方便,无需在垂钓过程中时刻将失手绳与鱼竿连接,从而使得人们对鱼竿的使用更加灵活,活动更加方便,也便于携带,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垂钓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的第一连接件与鱼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的第二连接件与失手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的第二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鱼竿防脱装置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鱼竿;400-卡扣机构;500-失手绳;410-扣头;420-卡子;430-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一并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竿防脱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具体而言:

第一连接件100的一端与鱼竿300的端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00通过卡扣机构400配合连接;

第二连接件200与失手绳500相连。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鱼竿防脱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第一连接件100与鱼竿300相连,第二连接件200与失手绳500相连,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相连。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0的一端与鱼竿300靠近手持部的端部相连,第一连接件100与鱼竿300的连接应不影响鱼竿300手持部的正常使用功能,第二连接件200与失手绳500的一端相连,失手绳500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地点连接,失手绳500应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韧性,以保证失手绳500的功能得以实现。通过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的相连,将鱼竿300与失手绳500连接起来,避免了鱼竿300被拖走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利用失手绳500与鱼竿300相连,即使鱼竿300被拉入水中也依然能够通过失手绳500顺利找到鱼竿300。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0远离鱼竿30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00通过卡扣机构400配合连接,利用卡扣机构400使得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能够实现卡接,由于卡接连接准确方便,连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卡接的连接可靠性也较高,使得人们在发现鱼竿300晃动或即将发生脱落时,能够迅速将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进行卡接连接,使鱼竿300与失手绳500相连,从而避免鱼竿300被拖走,减少断线现象的发生。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失手绳500端部的挂钩与鱼竿300端部的挂环相连,当突然遇到大风大浪,或是遇到大鱼咬钩过猛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感时,由于挂环的直径较小,很难及时将挂钩与挂环连接,连接不便,使失手绳500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利用卡扣机构400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快速连接,从而将鱼竿300与失手绳500相连,避免鱼竿300被拖走或是断线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连接方便,无需在垂钓过程中时刻将失手绳500与鱼竿300连接,从而使得人们对鱼竿300的使用更加灵活,活动更加方便,也便于携带,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垂钓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卡扣机构400包括扣头410和卡子420。扣头410设于第一连接件100远离鱼竿300的一端,扣头410的直径较大,扣头410与第一连接件100相连处的直径较小,卡子420设于第二连接件200上,并且卡子420与扣头410的结构相配合,以使扣头410能够伸入卡子420的一侧,卡子420的端部卡在扣头410直径较小的连接处,从而对扣头410起到限位作用,以使卡子420能够将扣头410限制在卡子420的一侧,使扣头410无法向反方向移动,避免扣头410松动从卡子420滑落,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连接可靠,同时,连接时,只需将扣头410伸入卡子420一侧即可完成连接,使得连接非常便利,提高了连接效率,节省了时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卡子420至少设有一个,卡子420设有一个时,由于鱼竿300拉动扣头410,使卡子420受到的拉力较大,对卡子420的连接强度要求较高,卡子420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卡扣机构400的功能得以实现。

卡子420设有多个时,多个卡子420分配鱼竿300拉动扣头410的拉力,从而使得每个卡子420上的受力较小,受力状态较为合理,易于提高卡扣机构40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多个卡子420沿第二连接件200的周向均匀设置,从而使多个卡子420的受力更加均匀,受力状态更为合理,同时多个卡子420与扣头410的配合连接,更易于保证连接功能,使得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连接可靠性更高。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00具有内腔,第二连接件200靠近扣头410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与内腔连通,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可与内腔的端部形状一致,卡子420设于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上,卡子420应伸入内腔中,以使扣头410通过开口伸入内腔中与卡子420卡接,通过第二连接件200内腔结构的设置,使得扣头410需要伸入内腔中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卡扣机构400能够实现良好的定位效果,在连接时将第一连接件100插入第二连接件200的内腔中,定位准确,使连接更加快速,且准确可靠。

优选地,第二连接件200采用壳体结构,壳体具有内腔,壳体靠近扣头410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与内腔连通,卡子420设于壳体的内壁上,壳体结构简单,采用内腔结构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使用。壳体的材料可采用塑料等以便于进行卡子420的设置,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卡子420与第二连接件200铰接,即卡子420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00转动,从而便于实现卡扣机构400的功能,由于卡子420能够转动,在与扣头410进行连接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伸入卡子420的一侧,从而避免与卡子420发生较大的挤压和摩擦,提高卡扣机构4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卡子420的一端伸入内腔中,另一端伸出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伸出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的卡子42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通过复位件430相连。通过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实现了对卡子420的限位,通过复位件430实现了对卡子420转动后的复位。

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时,扣头410通过开口伸入第二连接件200的内腔,并与卡子420相接触,扣头410继续挤压卡子420,使卡子42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00的侧壁发生转动,同时卡子420位于第二连接件200外壁的一端挤压复位件430,使复位件430积聚能量,同时第二连接件200的内壁限制卡子420的转动范围,使得扣头410能够冲出卡子420,当扣头410冲过卡子420,移动到卡子420远离开口的一端,卡子420开始转动回落,以使卡子420的端部卡在扣头410直径较小的与第一连接件100的连接处,此时复位件430释放积聚的能量,推动卡子420转动,使卡子420卡紧扣头410,从而使卡子420与扣头410卡接,使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能够快速相连。

当垂钓完毕,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分离时,由于设置有复位件430,避免了人工在插拔扣头410时的费力程度,通过按下卡子420位于第二连接件200外壁的一端,使得卡子420挤压复位件430,复位件430积聚能量,卡子42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00发生转动,从而使卡子420的另一端脱离扣头410直径较小的一端,使扣头410能够顺利被取下,从而方便了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的分离,使得连接和取放便捷,可靠性高。

具体地,复位件430包括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的压缩实现能量的积聚,使得复位件430的结构简单,功能易行,更易于卡扣机构400连接功能的实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连接件200包括锥形壳体,开口设于锥形壳体的口部。由于采用锥形的壳体结构,对卡扣机构400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卡扣机构400能够实现良好的定位效果,在连接时将第一连接件100插入第二连接件200的内腔中,定位准确,使连接更加快速,且准确可靠。锥形壳体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采用内腔结构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使用。

进一步的,失手绳500与锥形壳体远离开口的一端相连。采用锥形壳体使得卡扣机构400的设置更加方便,卡子420在壳体上的分布更加合理,易于保证卡子420的合力处于锥形壳体的中轴线上,从而使得受力状态更加合理,同时,失手绳500设于锥形壳体的另一端,更易于对鱼竿300施加拉力,方便将鱼竿300快速收回,提高垂钓的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100的一端与鱼竿300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利用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100与鱼竿300的连接更加方便和可靠,能够提高鱼竿防脱装置的适用范围,使每款鱼竿300都能有相配套的防脱装置,实用性好,同时第一连接件100与鱼竿300的拆卸方便,易于更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具,包括实施例1中的鱼竿防脱装置。钓具还包括鱼竿300、与鱼竿300相连的鱼线以及与鱼线相连的鱼钩,利用鱼钩防脱装置方便了人们的垂钓活动。

由于第一连接件100远离鱼竿30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00通过卡扣机构400配合连接,利用卡扣机构400使得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能够实现卡接,由于卡接连接准确方便,连接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卡接的连接可靠性也较高,使得人们在发现鱼竿300晃动或即将发生脱落时,能够迅速将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进行卡接连接,使鱼竿300与失手绳500相连,从而避免鱼竿300被拖走,减少断线现象的发生。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失手绳500端部的挂钩与鱼竿300端部的挂环相连,当突然遇到大风大浪,或是遇到大鱼咬钩过猛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感时,由于挂环的直径较小,很难及时将挂钩与挂环连接,连接不便,使失手绳500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利用卡扣机构400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快速连接,从而将鱼竿300与失手绳500相连,避免鱼竿300被拖走或是断线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连接方便,无需在垂钓过程中时刻将失手绳500与鱼竿300连接,从而使得人们对鱼竿300的使用更加灵活,活动更加方便,也便于携带,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垂钓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