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8056阅读:5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池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池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鱼池建设好投入使用后,鱼类的排泄物和空气中的灰尘逐渐在鱼池中累积,造成了鱼池污染,水质恶化,水体发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鱼池过滤系统,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鱼池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潜水泵以及均匀铺设在鱼池底部的底管,在底管上均匀设置第一渗水孔,在底管上设置隔砂板,所述隔砂板上均匀开设第二渗水孔,隔砂板上铺设生物过滤砂床,潜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底管,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过滤箱的进水口,过滤箱的出水口安装排水管,排水管伸入鱼池中。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过滤砂床上铺设隔砂网,隔砂网上放置若干装饰石块。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过滤砂床为培养有硝化细菌的珊瑚砂层或石英砂层。

作为优选,所述潜水泵有2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底管,另一个进水口设置在鱼池中层。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在外壳内沿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顶部设有通孔,第二隔板和第四隔板的底部与外壳底部内壁之间有过水间隙,所述第一隔板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仓,第四隔板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仓,在第一过滤仓内悬挂式安装毛刷,在第二过滤仓内安装有过滤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过滤仓内设有顶端开口的抽屉箱,抽屉箱内活动配合有抽屉,抽屉内设置有过滤材料,所述抽屉箱和抽屉表面均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以及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均安装有UV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的顶部与外壳内壁顶部之间有间隙,外壳顶部对应设有电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壁底部为一倾斜面,该倾斜面由出水口向进水口方向倾斜向下,外壳上对应设置排污口,该排污口与倾斜面的最低端对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通过竖向滑槽与外壳内壁配合,所述排污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设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外壳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在外壳内壁对应进水口设有向下延伸的引水槽,引水槽底端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过滤鱼池中的沉淀物,净化水质,使得鱼池中水体常年清澈见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管的一种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底管的另一种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过滤箱去掉翻盖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鱼池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1、潜水泵2以及均匀铺设在鱼池底部的底管3,底管3可以采用S形方式铺设,也可以采用回形方式铺设。在底管3上均匀设置第一渗水孔,在底管3上设置隔砂板4,所述隔砂板4上均匀开设第二渗水孔,隔砂板4上铺设培养有硝化细菌的生物过滤砂床5。该生物过滤砂床5为5cm厚的珊瑚砂层或石英砂层,且砂粒的粒径大小大于第二渗水孔的孔径,避免砂粒通过第二渗水孔和第一渗水孔进入到底管3内。

所述生物过滤砂床5上铺设隔砂网6,隔砂网6上放置若干装饰石块7,装饰石块7可以选择雨花石。装饰石块7一方面用于遮挡隔砂网6和生物过滤砂床5,美化鱼池底部;另一方面用于保护生物过滤砂床5,保证生物过滤砂床5的完整性,同时也避免鱼类破坏砂床。

所述潜水泵2设置在装饰石块7上方,其有2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底管3,另一个进水口设置在鱼池中层,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过滤箱1的进水口1-3,过滤箱1的出水口1-5安装排水管8,排水管8伸入鱼池中。

参见图4和图5,所述过滤箱1包括矩形结构的外壳1-1,外壳1-1的顶部为翻盖1-2,所述外壳1-1的右端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进水口1-3,在外壳1-1内壁对应进水口1-3设有向下延伸的引水槽1-4,引水槽1-4底部设有通孔,外壳1-1左端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出水口1-5。

在外壳1-1内沿进水口1-3至出水口1-5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第三隔板1-8和第四隔板1-9,所述第一隔板1-6和第三隔板1-8的顶部设有多个通孔1-10,第二隔板1-7和第四隔板1-9的底部与外壳1-1底部内壁之间有过水间隙1-11,所述第一隔板1-6与外壳1-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仓,第四隔板1-9与外壳1-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仓,在第一过滤仓内悬挂式安装毛刷1-12,具体的讲,所述外壳1-1右侧内壁顶部设有滑槽1-13,毛刷1-12通过连接件滑动配合在滑槽1-13中,使得毛刷1-12悬挂在第一过滤仓内,避免外壳1-1内壁底部与毛刷1-12接触,不仅提高了过滤效果也避免毛刷1-12损伤。在第二过滤仓内安装有过滤材料,具体的讲,所述第二过滤仓内设有顶端开口的抽屉箱1-14,抽屉箱1-14内活动配合有抽屉(图中未画出),抽屉内设置有过滤材料,所述抽屉箱1-14和抽屉表面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过滤材料为细菌屋、陶瓷环或呼吸生物环。

所述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1-7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5,该第一安装板1-15固定在第一隔板1-6侧壁,第一安装板1-15上开设有至少2个安装孔,在安装孔上安装UV灯1-16。所述第三隔板1-8与第四隔板1-9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17,该第二安装板1-17固定在第三隔板1-8侧壁,第二安装板1-17上开设有至少2个安装孔,在安装孔上安装UV灯1-16。所述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1-7之间形成第三过滤仓,第二隔板1-7与第三隔板1-8之间形成过渡腔,第三隔板1-8与第四隔板1-9之间形成第四过滤仓。

所述第一隔板1-6、第三隔板1-8和第四隔板1-9的顶部与外壳内壁顶部之间有间隙,翻盖1-2上对应设有电线孔1-18。UV灯1-16的电线通过第一隔板1-6、第四隔板1-9与外壳1-1内壁顶部之间的间隙从电线孔1-18穿出。这种结构可以尽量避免电线与水接触,避免发生漏电事故。

所述外壳1-1内壁底部为一倾斜面1-19,该倾斜面1-19由出水口1-5向进水口1-3方向倾斜向下,外壳1-1上对应设置排污口1-20,该排污口1-20与倾斜面1-19的最低端对应,所述第一隔板1-6和第三隔板1-8通过竖向滑槽1-21与外壳1-1内壁配合,所述排污口1-20、进水口1-3和出水口1-5上均设有阀门(图中未画出)。

在使用时,潜水泵2工作,在潜水泵2的作用下,鱼池内底部的水通过装饰石块7之间的缝隙渗入生物过滤砂床5,由于砂床内已培养了有用的硝化细菌,水中有害的物质便会被分解掉,水继续向下渗入,通过第二渗水孔和第一渗水孔后进入底管3,在潜水泵2的作用下通过管道从过滤箱1的进水口1-3输入过滤箱1内。同时潜水泵2的另一个进水口从鱼池中层抽水(主要是鱼池中层悬浮物较多,这种结构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净化鱼池中的悬浮物),中层水同样从过滤箱的进水口1-3输入过滤箱1内。两股合流的水从引水槽1-4底部的通孔流出,这样可以保证输入的水均从外壳1-1内底部流入,并经过毛刷1-12的过滤。水位从第一过滤仓底部逐渐升高,经过毛刷1-12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后,从第一隔板1-6上的通孔1-10溢出进入到第三过滤仓,由UV灯1-16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从而水从第二隔板1-7底部的过水间隙1-11进入到过渡腔,水位在过渡腔中逐渐升高,最后从第三隔板1-8上的通孔1-10溢出进入到第四过滤仓,再次经过UV灯1-16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从第四隔板1-9底部的过水间隙1-11进入到第二过滤仓,随着水位的升高,水浸入抽屉中,由过滤材料截留水中50-5μm肉眼看不见的细微悬浮物及杂质,并置换对鱼有益的矿物质,当水位上升到出水口1-5位置时,过滤完成的水通过排水管8重新排入鱼池中。

由于生物分解和物理过滤后的大部分残留污物都会滞留在过滤箱1内,因此,整个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过滤箱1进行清理排污。在清理排污时,整个系统断电,过滤箱进水口1-3和出水口1-5的阀门关闭,将第一隔板1-6和第三隔板1-8向上抬起,排污口1-20的阀门打开,过滤箱1内的水从排污口1-20排出,在水流的带动下,污垢沿着外壳1-1底部内壁的倾斜面1-19从排污口1-20排出。为了提高清洗效率,可以对过滤箱1内进行冲洗。潜水泵2也需要定期保养清理,UV灯1-16和抽屉中的过滤材料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