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65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



背景技术:

树木是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的一种植物,可存活几十年。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树有很多种, 俗语中也有将比较大的灌木称为“树”的,如石榴树、茶树等。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

树木保护架是保护树木生长的一种重要辅助装置。现实生活中,树木保护架多为木块捆绑搭设而成,搭设时,需要根据树木粗细分别搭设,当树木杆体长粗时,又需要重新解开搭设,非常的不便,也不美观。而且这种传统的搭设方法,在搭设和解开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增添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方便树木生长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包括固定圈和支撑架,所述固定圈的圈体断开处一侧缩小设置插件,固定圈的圈体断开处另一侧内部开设空腔并贯穿空腔设置连接通孔,插件的端部设有与连接通孔孔径相同的插件通孔,所述固定圈通过螺栓穿过插件的插件通孔与固定圈的连接通孔旋紧闭合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圈体上间隔开设调节通孔,所述固定圈的圈体滑动套设滑件,所述滑件上开设与调节通孔孔径相同的通孔,所述滑件与固定圈通过螺栓穿过滑件的通孔与固定圈的调节通孔将滑件与固定圈旋紧固定在一起,所述滑件的底部铰接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设为半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内侧设有弹性橡胶层或者缓冲泡沫层,固定圈(1)和支撑架的外表面涂设有色颜料。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位于空腔底部开设导流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倒刺。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不仅能够对树木进行支撑保护,而且能够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灵活的调节,便于拆卸,无需反复搭设捆绑保护架,更为便捷、环保、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固定圈闭合示意图;

图中:1、固定圈,2、插件,3、连接通孔,4、插件通孔,5、调节通孔,6、滑件,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包括固定圈1和支撑架7,所述固定圈1的圈体断开处一侧缩小设置插件2,固定圈1的圈体断开处另一侧内部开设空腔并贯穿空腔设置连接通孔3,插件2的端部设有与连接通孔3孔径相同的插件通孔4,所述固定圈1通过螺栓穿过插件2的插件通孔4与固定圈1的连接通孔3旋紧闭合固定圈1,所述固定圈1的圈体上间隔开设调节通孔5,所述固定圈1的圈体滑动套设滑件6,所述滑件6上开设与调节通孔5孔径相同的通孔,所述滑件6与固定圈1通过螺栓穿过滑件6的通孔与固定圈1的调节通孔5将滑件6与固定圈1旋紧固定在一起,所述滑件6的底部铰接支撑架7,支撑架7的底部设为半椭圆形。

所述固定圈1的内侧设有弹性橡胶层或者缓冲泡沫层,固定圈1和支撑架7的外表面涂设有色颜料,防止阻碍树杆生长,更加美观;所述固定圈1位于空腔底部开设导流槽,排出积水,防止锈蚀;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设有倒刺,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树木保护架,固定圈1套住树木,将插件2插入固定圈1的空腔内,根据树木的粗细,选择连接通孔3,固定圈1通过螺栓穿过插件2的插件通孔4与固定圈1的连接通孔3旋紧闭合固定圈1,调整滑件6的位置,滑件6与固定圈1通过螺栓穿过滑件6的通孔与固定圈1的调节通孔5将滑件6与固定圈1旋紧固定在一起,然后将支撑架7倾斜打开插入泥土里,当树木长粗后,利用插件2与连接通孔3调节固定圈1的大小,移动旋紧滑件6,进而调节支撑架7的支撑位置;整个树木保护架不仅能够对树木进行支撑保护,而且能够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灵活的调节,便于拆卸,无需反复搭设捆绑保护架,更为便捷、环保、美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