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3633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



背景技术:

玉米吸收肥料的时间较长,需要肥量也较大,单靠施底肥和种肥往往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还需要后期追肥,目前市面上的施肥机广泛根据大田条播的特点,先用开沟器进行开沟,然后将肥料顺势洒下,此种方式肥料消耗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 203985022 U提供了一种玉米精准追肥器,该追肥器可以高效精准地将肥料施加到玉米根部,避免肥料浪费,但针对地膜覆盖种植,开沟器进行开沟的同时使地膜破损,失去了地膜覆盖保温保水作用;此外,该追肥器在储料箱中加入肥料后具有相当的重量,移动该追肥器时负荷较大,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方便、施肥精准的便携式玉米追肥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包括储肥箱、下壳体、输肥管、控制机构及防堵开孔铲,所述防堵开孔铲焊接在输肥管下端,所述储肥箱包括锥形底部,所述底部具有送肥管,所述送肥管上设有阀门,储肥箱的侧壁向下延伸至阀门下方,所述阀门的阀轴穿过储肥箱的一侧壁;所述下壳体与储肥箱侧壁可拆卸连接,下壳体的底部设有通孔,下壳体下部设有行走轮和支撑腿,所述行走轮与支撑腿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输肥管包括塑料软管和金属硬管,所述软管的上端与送肥管连接,软管的下端与硬管上端连接,所述硬管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滑动配合;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伸缩杆、齿条和齿轮,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弹簧,伸缩杆上端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下方设有限位挡板,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储肥箱上端面及限位挡板下端面连接,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的上端及硬管位于下壳体外的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齿轮套设在阀轴位于储肥箱侧壁外的部分上,齿轮与齿条啮合;当伸缩杆在弹簧支撑下伸长时,阀门开启,软管处于弯曲状态,当伸缩杆缩短时,阀门关闭,硬管向远离储肥箱的方向运动,且软管被拉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所述储肥箱的底部为偏心椎体,所述通孔位于下壳体底部中央位置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的上端及硬管位于下壳体外的部分可拆卸连接,竖杆与齿条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的阀轴贯穿储肥箱一侧壁,并在位于储肥箱侧壁外部的阀轴上安装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当所述伸缩杆在弹簧的支撑下处于伸长状态时,阀门开启,肥料填充入软管中,此时由于硬管与储肥箱的距离最短,软管呈弯曲状态,且软管的最低点上侧壁低于硬管最高点,因此肥料不能进入硬管中,在需要施肥的地点,由行走轮和支撑腿共同支撑追肥器,下按伸缩杆使伸缩杆缩短,此时齿条下移并带动齿轮转动,阀轴随齿轮转动进而关闭阀门,同时硬管下移,防堵开孔铲在地面打孔,并拉直软管,软管内的肥料进入硬管后从防堵开孔铲处流入孔内,施肥结束后,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伸缩杆复位,阀门开启向软管内输入肥料,防堵开孔管上升回位,此处根据施肥量选择合适内径的软管,移动追肥器时,手持手柄拖动追肥器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方案通过通过阀门连通或隔断输肥管与储肥箱,当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时,阀门开启并向软管中输送一定量肥料,当伸缩杆缩短时,防堵开孔铲在玉米根部打孔,同时阀门关闭,软管被拉直,肥料被送入硬管中,并从防堵开孔铲中流入孔内,该追肥器能够精准地在玉米根部施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追肥器下壳体底部设有行走轮,便于移动追肥器,降低劳动强度,在施肥及移动追肥器时,操作人员均不必弯腰、下蹲,进一度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防堵开孔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玉米追肥器,包括储肥箱1、下壳体2、输肥管、控制机构及防堵开孔铲3,所述防堵开孔铲3焊接在输肥管下端,所述储肥箱1包括锥形底部4,所述底部4具有送肥管5,所述送肥管5上设有阀门6,储肥箱1的侧壁向下延伸至阀门6下方,所述阀门6的阀轴7穿过储肥箱1的一侧壁;所述下壳体2与储肥箱1侧壁可拆卸连接,下壳体2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可以设置限位筒,下壳体2下部设有行走轮(图中未示出)和支撑腿8,所述行走轮与支撑腿8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输肥管包括塑料软管9和金属硬管10,所述软管9的上端与送肥管5连接,软管9的下端与硬管10上端连接,所述硬管10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滑动配合;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伸缩杆11、齿条12和齿轮13,所述伸缩杆11外套设有弹簧14,伸缩杆11上端设有手柄15,所述手柄15下方设有限位挡板16,所述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储肥箱1上端面及限位挡板16下端面连接,所述齿条1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11的上端及硬管10位于下壳体2外的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齿轮13套设在阀轴7位于储肥箱1侧壁外的部分上,齿轮13与齿条12啮合;当伸缩杆11在弹簧14支撑下伸长时,阀门6开启,硬管10处于最高点,软管9处于弯曲状态,并且软管9最低点的上侧壁低于硬管10上端,肥料进入软管9但不能进入硬管10,防堵开孔铲3的下端到下壳体2的距离不大于支撑腿8的长度,当伸缩杆11缩短时,阀门6关闭,硬管10向远离储肥箱1的方向运动,即硬管10下移,同时软管9被拉直,肥料进入硬管10。

本实施例所述的防堵开孔铲3为现有技术,例如授权公开号为CN 203985022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玉米精准追肥器就使用了一种防堵开孔铲,该防堵开孔铲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该防堵开孔铲的具体结构参见图4,整体呈锥形,包括铲体30、出料内壁31、引料板32、第一出料口33、挡土板34、第二出料口35及挡土斜面36,所述引料板32、挡土板34及挡土斜面36为整体钣金件冲压、折弯而成,并焊接在铲体30的正上方,并与出料内壁31间形成第一出料口33及第二出料口35。

所述储肥箱1的底部4为偏心椎体,使得阀轴7偏离储肥箱1侧壁的二分之一宽度处,所述通孔位于下壳体2底部中央位置处,齿条12位于储肥箱1侧壁的二分之一宽度处。

还包括竖杆(图中未示出),所述竖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11的上端及硬管10位于下壳体2外的部分可拆卸连接,竖杆与齿条12对称设置,这样在下按伸缩杆11时,防堵开孔铲3可以受到均衡的下压力。

在实施作业前,向储肥箱1中装入一定量肥料,略倾斜追肥器,使行走轮与地面接触、防堵开孔铲3及支撑腿8不与地面接触即可拖动追肥器行走,此时伸缩杆11处于伸长状态,阀门6开启,软管9处于弯曲状态,肥料输入软管9但不能进入硬管10,进行施肥时,追肥器在行走轮及支撑腿8的支撑下直立在地面上,下按伸缩杆11使伸缩杆11缩短,齿条12随之下移,并带动齿轮13转动,进而关闭阀门6,同时硬管10下移,防堵开孔铲3打孔,在此过程中软管9被拉直,肥料进入硬管10中,并从出料内壁31及引料板32之间的空间流下,最终从第一出料口33、第二出料口35流出,将肥料施在所挖孔洞中,施肥结束后松开手柄15,在弹簧14弹力作用下,伸缩杆11复位,并带动阀门6开启,输肥管及防堵开孔铲3同时回位。当防堵开孔铲3插入到土里时,大部分泥土从铲体30两侧排开并顺着铲体表面滑到地表,而小部分的泥土则顺着挡土板34及挡土斜面36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2与储肥箱1侧壁间、齿条12及竖杆的两端与连接杆间均通过螺钉连接,软管9的两端与送肥管5及硬管10间通过管接头连接,使用时,根据施肥量选择合适内径的软管9,即可控制定量施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