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362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排种器,具体涉及到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



背景技术: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播种机的作业质量。目前国内对谷子等小颗粒易碎作物的排种器研制还处在较低水平,排种过程中由于排种器的结构、材质等问题容易造成充种不完全、排种不彻底、排种器堵塞或籽粒被碾压、粉碎等问题,且之前的研究成穴性差,不能较好的满足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充种完全、排种彻底,吸种盘堵塞的次数少,种子不会被碾压、粉碎,成穴性高且投种可靠,能较好的满足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包括由气室壳体和种箱壳固定连接形成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的外壳,还包括位于外壳内、与转轴连接的排种机构,关键是:所述的排种机构包括与转轴同轴设置的吸种盘和气道盘,气道盘与气室壳体密封固定、吸种盘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吸种盘与种箱壳之间的空腔为种子存放腔,吸种盘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槽缝形成为吸种口,气道盘上与吸种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气道盘同心设置、开口朝下的圆弧形吸气口,排种口位于吸种盘正下方,排种器借助吸种口与吸气口的交汇形成为吸种结构、借助吸种口与吸气口的分离形成为落种结构。

所述的吸种口沿吸种盘的径向设置,吸种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吸种口沿吸种盘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吸气口的圆心角为300°。

在吸种盘上的吸种口处设置有与气室壳体固定连接的刮种片,刮种片位于种子存放腔内并与吸种盘间隙配合形成为刮种结构。

所述的气室壳体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锁紧孔,刮种片借助紧固螺钉和锁紧孔的配合与气室壳体固定连接形成为播种量调节结构。

所述的紧固螺钉上套装有压板,压板与刮种片紧密贴合形成为锁紧结构。

所述的刮种片与吸种口相对应一端的端面为锯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吸种盘随转轴一起转动,当吸种口与吸气口交汇时,在气室壳体和气道盘的负压作用下,种子存放腔内的种子就会被吸拾到吸种盘的吸种口处并随吸种盘一起转动,当吸种口与吸气口分离后,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然后通过排种口流出到外壳外部进行播种,充种完全、排种彻底,吸种盘堵塞的次数少,种子不会被碾压、粉碎,成穴性高且投种可靠,能较好的满足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刮种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吸种口,2代表气室壳体,3代表转轴,4代表气道盘,5代表吸种盘,6代表种箱壳,7代表紧固螺钉,8代表压板,9代表刮种片,10代表吸气口,11代表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双圆盘槽缝式气吸排种器,包括由气室壳体2和种箱壳6固定连接形成的、底部开设有排种口的外壳,还包括位于外壳内、与转轴3连接的排种机构,排种机构包括与转轴3同轴设置的吸种盘5和气道盘4,气道盘4借助密封胶与气室壳体2密封固定、吸种盘5与转轴3固定连接且吸种盘5与种箱壳6之间的空腔为种子存放腔,吸种盘5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槽缝形成为吸种口1,气道盘4上与吸种口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气道盘4同心设置、开口朝下的圆弧形吸气口10,排种口位于吸种盘5正下方,排种器借助吸种口1与吸气口10的交汇形成为吸种结构、借助吸种口1与吸气口10的分离形成为落种结构。

吸种盘5随转轴3一起转动,当吸种口1与吸气口10交汇时,在气室壳体2和气道盘4的负压作用下,种子存放腔内的种子就会被吸拾到吸种盘5的吸种口1处并随吸种盘5一起转动,当吸种口1与吸气口10分离后,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然后通过排种口流出到外壳外部进行播种,充种完全、排种彻底,吸种盘堵塞的次数少,种子不会被碾压、粉碎,成穴性高且投种可靠,能较好的满足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气道盘4与吸种盘5之间即吸气口10与吸种口1之间留有0.5-0.8mm的间隙,使得吸气口10处具有足够大的吸力可以将种子吸住,同时可以避免吸种盘5和气道盘4直接接触而在转动过程中与气道盘4产生摩擦。吸种盘5与种箱壳6内部之间留有0.5-1mm的间隙,既能防止种子存放腔内的种子经过吸种盘5与种箱壳6之间的缝隙进入排种口,又能避免吸种盘5与种箱壳6直接接触而相互摩擦。

吸种口1沿吸种盘5的径向设置,吸种口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吸种口1沿吸种盘5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吸气口10的圆心角为300°,使得播种速度均匀一致,可以精确控制株距。

在吸种盘5上的吸种口1处设置有与气室壳体2固定连接的刮种片9,刮种片9位于种子存放腔内并与吸种盘5间隙配合形成为刮种结构。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利用刮种片9可以清除部分种子,剩余的3-5粒种子继续随吸种盘5转动,当吸种口1与吸气口10分离后,剩余的种子在自重作用下经过排种口流出进行播种,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播种量。

气室壳体2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锁紧孔11,刮种片9借助紧固螺钉7和锁紧孔11的配合与气室壳体2固定连接形成为播种量调节结构,能保证作物的定植、定株,后期不需间苗,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紧固螺钉7上套装有压板8,压板8与刮种片9紧密贴合形成为锁紧结构,使得刮种片9与气室壳体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刮种片9与吸种口1相对应一端的端面为锯齿形结构,如图2所示,使得被刮落的种子可以通过相邻锯齿之间的间隙滑落,然后返回到种子存放腔内。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吸种盘5固定在转轴3上,转轴3通过轴承和弹性挡圈安装在气室壳体2上并在镇压轮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吸种盘5转动,当吸种口1与吸气口10交汇时,在气室壳体2和气道盘4的负压作用下,种子存放腔内的种子就会被吸拾到吸种盘5的吸种口1处并随吸种盘5一起转动,当吸种口1转动到刮种片9处时,部分种子被刮种片9挂掉返回到种子存放腔内,剩余的3-5粒种子继续随吸种盘5转动,当吸种口1与吸气口10分离后,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然后通过排种口流出到外壳外部进行播种,充种完全、排种彻底,吸种盘堵塞的次数少,种子不会被碾压、粉碎,成穴性高且投种可靠,能较好的满足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