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水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培育苗槽。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其包括水培和基质栽培等方式,无土栽培可以在极端环境和室内进行。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种无土栽培设备,尤其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培设备能够确保培植植物根茎的干净。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水培设备,尤其是水培育苗槽很难进行控水,即无法促进水培植物生根长壮苗(用水均匀分散且不会导致烂根情况发生)。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水培育苗槽的(底部平滑)育苗基质底部贴在一起透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植透气性好、能够有效的进行控水的水培育苗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培育苗槽,包括槽体和底板贴条,所述底板贴条位于槽体内部,所述槽体包括槽壁、支撑斜板、注水挡板和出水间隔挡板,所述支撑斜板的三个侧边分别与槽壁固定连接,所述注水挡板位于支撑斜板侧边的上方,所述注水挡板与支撑斜板垂直设置,所述出水间隔挡板位于支撑斜板未与槽壁连接的侧边,所述出水间隔挡板与支撑斜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水间隔挡板与注水挡板垂直设置,所述底板贴条位于支撑斜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间隔挡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0mm-100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0mm-100mm。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60mm,所述凹槽的宽度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斜板上设置有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间隔挡板与槽壁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另一端位于注水挡板外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培育苗槽的底板设置为倾斜并通过注水挡板和出水间隔挡板配合使得水能够从高处均匀分散流向水间隔挡板所在的低端排出,并且通过在支撑斜板设置筋条,使得水流沿着筋条间隙引流,通过循环水泵进行循环水,从而使得控水变得更加容易,增加了水培育苗槽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正面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图5,一种水培育苗槽,包括槽体1和底板贴条2,底板贴条2位于槽体1内部,槽体1包括槽壁11、支撑斜板12、注水挡板13和出水间隔挡板14,支撑斜板12的三个侧边分别与槽壁11通过防水胶水粘接,可行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斜板12的三个侧边还可以与槽壁11通过热塑成型或者一体注塑成型。
注水挡板13位于支撑斜板12侧边的上方,注水挡板13与支撑斜板12垂直设置,注水挡板13可以与支撑斜板12一体成型。可行的,支撑斜板12倾斜设置,注水挡板13的两端均与槽壁11或出水间隔挡板14留有间隙。使用过程中水从注水挡板13的外侧加入,从支撑斜板12较高的一侧流入槽体1中。可行的,支撑斜板12的较高一侧可以设置一流水槽,培植用的水即可沿着该流水槽进行均匀分布。
此外,出水间隔挡板14位于支撑斜板12未与槽壁11连接的侧边,出水间隔挡板14与支撑斜板12通过防水胶粘接,可行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热塑或者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水间隔挡板14与支撑斜板12固定在一起。出水间隔挡板14与注水挡板13垂直设置,底板贴条2位于支撑斜板12的上方,可行的,底板贴条2可以设置有种植孔供培植植物生长定型。
可行的,出水间隔挡板14上设置有凹槽141,凹槽141的深度为10mm-100mm,凹槽141的宽度为10mm-100mm。凹槽141的深度和宽度会影响保水的时间,优选的,凹槽141的深度为60mm,凹槽141的宽度为50mm,采用此深度和厚度时保水时间合适且能够保证大部分培植植物生长用水。
可行的,支撑斜板12上还可以设置有筋条121。使用过程中水流可以沿着筋条121流走。
可行的,出水间隔挡板14与槽壁11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出水口15,出水口15可以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另一端位于注水挡板13外侧。这样使得控水变得更加容易,增加了水培育苗槽的透气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