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68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鱼虾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过程中的充氧式鱼虾养殖箱。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海鲜类产品的食用新鲜,以及有一个更好的销售价格,打捞上来的鱼类通常采用活体运输的方式运至市场。目前,鱼类运输的方式较为简易,一般通过装有水的箱体来运输。这种运输箱体,常常会因为运输过程中,箱体内水中氧气不足及鱼类产生排泄物,使得箱体中的水质变差,造成鱼类死亡。并且,此类箱体,饵料沉至箱底之后,鱼类便较难吃到,容易造成饵料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鱼箱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水中氧气不足,进而造成鱼类死亡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运输过程中能够自动往水中充氧的鱼虾养殖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鱼虾养殖箱,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侧底部铺设有若干加压充氧管,所述箱体后侧设有充气筒及活塞驱动机构;所述充气筒包括筒体、在筒体内密封滑动的活塞及与活塞相连的活塞杆,筒体内腔通过活塞隔断,后侧腔内设有活塞杆,前侧腔内的筒体内壁上设有出气孔及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上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进气单向阀的可流通方向为从筒体外侧往筒体内侧;

所述加压充氧管一端贯穿箱体与充气筒的出气孔相连,另一端开口分布在箱体内侧底部,所述加压充氧管上设有加压单向阀,所述加压充氧管的可流通方向为充气筒至箱体方向;

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摆杆和重力球,所述摆杆一端与车体支架铰接,另一端与重力球固定,摆杆的摆动方向与活塞杆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摆杆上沿摆杆方向设有条形孔,所述活塞杆未与活塞固定的一端设有滑动销,所述滑动销卡设在摆杆的条形孔内,可沿条形孔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重力球沿摆动方向的前侧及后侧各设有一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车体支架固定,另一端与重力球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前侧设有收风器和导风管,所述收风器呈内部贯通的喇叭状,收风器大口朝前设置,小口与导风管的一端相连,导风管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前面板密封固定;所述箱体内侧底部设有若干引风充氧管,所述引风充氧管一端密封固定在箱体前面板上,且管孔贯穿箱体前面板与导风管连通,另一端开口分布在箱体内侧底部,所述引风充氧管上均设有引风单向阀,所述引风单向阀的可流通方向为导风管至箱体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部的左右侧壁之间架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箱体分为养殖区与辅助区,隔离板底部设有连通养殖区和辅助区的回水通道,隔离板上侧低于水平面,所述养殖区内横向设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部通过若干支撑弹簧支撑连接,过滤网位置始终高于回水通道上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通道上设有杂质隔离网。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管内设有一叶轮,所述过滤网下方设有一用于旋转撞击过滤网的凸轮,所述叶轮与所述凸轮通过一贯穿箱体前面板的转轴相连,所述转轴与箱体前面板为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叶轮、凸轮及转轴的转动轴线共线。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贯穿隔离板,转轴与隔离板为转动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车辆正常行驶中,能将车辆颠簸的动能及迎面风用作鱼箱内的充氧源;2、设置叶轮-凸轮机构,能将沉至箱底的饵料震动至鱼类可食到高度,使得饵食得到充分利用;3、设置有隔离板及杂质隔离网,使得鱼类活动的养殖区能够相对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压充氧管及加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引风充氧管及引风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加水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箱体;1a:养殖区;1b:辅助区;2:活塞驱动机构;201:摆杆;202:重力球;203:条形孔;204:复位弹簧;3:充气筒;301:筒体;302:活塞杆;303:活塞;304:滑动销;305:出气孔;306:吸气孔;307:进气单向阀;4:导风管;5:收风器;6:隔离板;7:转轴;8:凸轮;9:引风充氧管;10:支撑弹簧;11:过滤网;12:叶轮;13:隔离板;14:旋转挡板;15:连接杆;16:弹性绳;17:引风单向阀;18:回水通道;19:加压充氧管;20:加压单向阀;21:推板;22:回复弹簧;23:车体支架;24: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鱼虾养殖箱,参见图1至图11,包括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1,所述箱体1内侧底部铺设有四根加压充氧管19,所述箱体1后侧设有充气筒3及活塞驱动机构2;所述充气筒3包括筒体301、在筒体301内密封滑动的活塞303及与活塞303相连的活塞杆302,筒体301内腔通过活塞303隔断,后侧腔内设有活塞杆302,前侧腔内的筒体301内壁上设有出气孔305及吸气孔306,所述吸气孔306上设有进气单向阀307,所述进气单向阀307的可流通方向为从筒体301外侧往筒体301内侧;使得活塞303运动时,空气能从吸气孔306进入筒体301,但不会从吸气孔306泄出,只能从出气孔305排出。

所述加压充氧管19一端贯穿箱体1与充气筒3的出气孔305相连,另一端开口朝上分布在箱体1内侧底部,所述加压充氧管19上设有加压单向阀20,所述加压充氧管19的可流通方向为充气筒3至箱体1方向;使得充气筒3内被压缩的空气,经过四根加压充氧管19能够进入箱体1内的水中,给水充氧,但由于加压单向阀20的设置,水不会反向倒流进入加压充氧管19中。

所述活塞驱动机构2包括摆杆201和重力球202,所述摆杆201一端与车体支架23铰接,另一端与重力球202固定,摆杆201的摆动方向与活塞杆30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都为车体24行驶方向;所述摆杆201上沿摆杆201方向设有条形孔203,所述活塞杆302未与活塞303固定的一端设有滑动销304,所述滑动销304卡设在摆杆201的条形孔203内,可沿条形孔203滑动,所述重力球202沿摆动方向的前侧及后侧各设有一根复位弹簧204,所述复位弹簧204一端与车体支架23固定,另一端与重力球202固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辆加减速或者道路颠簸,重力球202会前后摆动,进而通过条形孔203与滑动销304的配合作用,驱动活塞杆302及活塞303会发生前后移动,活塞303前后移动,便能从吸气孔306吸气,再将空气压缩从出气孔305排出,进而经过四根加压充氧管19进入箱体1内的水中,实现给箱体1中的水充氧的效果。在重力球202前后两侧设置复位弹簧204,能够辅助重力球202快速复位,实现更好地摆动效果,进而实现更好地充气效果。

所述箱体1前侧设有收风器5和导风管4,所述收风器5呈内部贯通的喇叭状,收风器5大口朝前设置,即朝向车体24行驶方向,收风器5小口与导风管4的一端相连,导风管4的另一端与箱体1的前面板密封固定,导风管4与箱体1内侧不连通;所述箱体1内侧底部设有四根引风充氧管9,所述四根引风充氧管9一端密封固定在箱体1前面板上,且管孔均贯穿箱体1前面板与导风管4连通,另一端开口朝上分布在箱体1内侧底部,所述四根引风充氧管9上均设有引风单向阀17,所述引风单向阀17的可流通方向为导风管4至箱体1方向。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风被收风器5收集后,经过导风管4,再经过四根引风充氧管9能够进入箱体1内的水中,给水充氧,且由于引风单向阀17的设置,水不会反向倒流进入引风充氧管9。

所述箱体1内部的左右侧壁之间架设有一隔离板13,所述隔离板13将箱体1分为养殖区1a与辅助区1b,所述加压充氧管19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开口在养殖区1a内,所述引风充氧管9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开口也在养殖区1a内,隔离板13底部设有连通养殖区1a和辅助区1b的回水通道18,隔离板13上侧低于水平面,使得养殖区1a与辅助区1b表面的水仍能够互相流通,所述养殖区1a内横向设有一过滤网11,所述过滤网11底部通过四根支撑弹簧10支撑连接,四根支撑弹簧10对称分布在过滤网11下侧的四个角落,过滤网11能够随底部四根支撑弹簧10上下震动,将落在过滤网11上的饵料震离过滤网11,浮于过滤网11上方水中,且过滤网11位置始终高于回水通道18上边缘,鱼类被放养在养殖区1a的过滤网11上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为车辆减速或者路况颠簸,造成箱体1内的水往前冲,这种情况,箱体1内上表面的水体现的较为显著,通过隔离板13的设置,箱体1内上部分的水如果再往前冲击箱体1前挡板,部分水会受隔离板13阻挡往辅助区1b下方移动,移动至辅助区1b底部后,通过回水通道18回至养殖区1a,形成一个回流。这个回流过程中,水能将落在过滤网11的饵料往上冲,使鱼类能够方便吃到。且所述回水通道18上设有杂质隔离网6,回流过程中,杂质隔离网6能将水中杂质隔离在辅助区1b,达到净化养殖区1a水质的效果。

所述导风管4内设有一叶轮12,所述过滤网11下方设有一用于旋转撞击过滤网11的凸轮8,所述叶轮12与所述凸轮8通过一贯穿箱体1前面板的转轴7相连,所述转轴7与箱体1前面板为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叶轮12、凸轮8及转轴7的转动轴线共线。进入导风管4的风能够带动叶轮12旋转,进而带动凸轮8旋转,凸轮8旋转过程中,通过撞击过滤网11下侧,能将落在过滤网11的饵料撞击至过滤网11上方的水中,便于鱼类食用。所述转轴7贯穿隔离板13,转轴7与隔离板13为转动连接,用于增加转轴7定位的稳定性。

所述隔离板13上设有一旋转挡板14,所述旋转挡板14一侧的板面上固定有两根连接杆15,所述两根连接杆15一端均与旋转挡板14固定,另一端分别与隔离板13上侧铰接,使用时,所述旋转挡板14往养殖区1a一侧倾斜设置,且在车辆稳定行驶或停靠状态下,保证旋转挡板14下边缘浸于养殖区1a水中,如图12所示,旋转挡板14靠辅助区1b一侧边缘通过两根弹性绳16与箱体1前面板连接,两根弹性绳16用于拉持旋转挡板14,使得旋转挡板14在稳定状态下保持在设定角度,且在外界颠簸环境影响下,旋转挡板14容易作往复翻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减速,旋转挡板14由于惯性,会往前翻转(通过角度限制结构或者对旋转挡板进行力学分析,保证旋转挡板不会翻转至辅助区),旋转挡板14下边缘脱离养殖区1a水面,让养殖区1a水面的杂质随往前冲的水进入辅助区1b水面,而后,旋转挡板14受重力回翻,回到养殖区1a内初始位置,将水面的杂质拦在旋转挡板14靠辅助区1b一侧,如此重复,保障养殖区1a水表面的清澈,也便于工作人员清理。

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板上架设有一推板21,所述推板21两侧分别与箱体1两侧上边缘滑动连接,推板21下边缘可浸于箱体1内水中,推板21后侧通过若干回复弹簧22与箱体1后面板连接。车辆减速,推板21由于惯性作用会往前冲,将箱体1的养殖区1a内上面部分的水往辅助区1b方向推,辅助旋转挡板14实现隔离水表面杂质的效果,也辅助箱体1内更好地实现水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