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50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类多而且分散分布广、收获季节性强、即地保存性差、收集费时费工、堆放密度低、贮存占地面积大、易燃、易霉,目前依靠传统收集技术与手段,已经无法实现秸秆的快速收集更难以满足工业化利用的规模,秸秆打捆机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目前市场上的秸秆打捆机打捆效率不高,打捆后的秸秆密实性较低,易散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解决了秸秆打捆机打捆效率不高,打捆后的秸秆密实性较低,易散落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管,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位于投料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投料管的左壁且延伸至投料管的内部与转筒的一侧固定连接,转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片,转筒的另一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与投料管远离旋转电机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所述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工作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插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端通过轴杆与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活动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杆与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滑杆贯穿限位板的左壁且延伸至限位板的右壁与U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另一侧与第一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远离工作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设置有打捆仓,打捆仓的底部连通打捆机的底部,箱体的内壁底部开设有通槽,打捆仓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传感器和活板,活板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于箱体内壁底部开设的槽口内,电动伸缩杆靠近第二推板远离工作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第二推板的一侧与液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液缸的另一侧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固定板和箱体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旋转电机、工作电机、电动伸缩杆和液缸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支脚均分布在箱体底部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投料管靠近旋转电机的一侧内壁底部开设有通口与箱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工作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一侧圆心处固定连接,套筒固定安装在转盘远离工作电机的一侧圆心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箱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的底部与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活板的顶部,活板可在打捆仓底部的通槽内滑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投料管,对秸秆进行了较粗糙的压缩,使秸秆的压缩更加的密实,有效的提高了秸秆打捆工作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推板,对秸秆进行推压,使秸秆挤压至一堆,方便秸秆的压缩打捆,便于后期打捆工作的进行,通过设置第二推板,将挤压后的秸秆进行再次压缩,提高了秸秆的密实性,使秸秆的打捆更加的方便,打捆后的秸秆更加稳定,不易散落,通过设置活板,使打捆后的秸秆离开打捆机更加的迅速方便,有效的节省了打捆工作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支脚、3投料管、4转筒、5螺旋片、6轴承、7旋转电机、8第二推板、9连接块、10液缸、11固定板、12控制装置、13第一推板、14传感器、15活板、16电动伸缩杆、17U形板、18工作电机、19转盘、20套筒、21活动块、22轴杆、23连接杆、24滑杆、25限位板、26打捆仓、2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脚2,支脚2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支脚2均分布在箱体1底部的四角数量为四个的支脚2使打捆机固定在地面上更加的稳定,同时为打捆完成的秸秆离开箱体1时提供了空间供其移动,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管3,投料管3靠近旋转电机7的一侧内壁底部开设有通口与箱体1的内部连通,投料管3远离旋转电机7的一侧顶部设有开口,供秸秆投入箱体1内,箱体1的顶部且位于投料管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7,旋转电机7的型号为Y225S-4-37,旋转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投料管3的左壁且延伸至投料管3的内部与转筒4的一侧固定连接,转筒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片5,旋转电机7转动,带动转筒4转动,秸秆通过螺旋片5的旋转挤压,从投料管3内部的右侧被挤压至左侧,通过投料管3左侧顶部的通孔进入箱体1的内部,转筒4的另一端与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轴承6使转筒4的转动更加的稳定,轴承6的外圈与投料管3远离旋转电机7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箱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18,工作电机18的型号为Y112M-4-4,工作电机1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盘19,转盘19远离工作电机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筒20,工作电机18的输出轴与转盘19的一侧圆心处固定连接,套筒20固定安装在转盘19远离工作电机18的一侧圆心处,套筒20内插入有活动块21,套筒20的转动可带动活动块21在套筒20内滑动,活动块21的一端通过轴杆22与连接杆23的一端活动连接,活动块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27,卡块27防止活动块21脱离套筒20,连接杆23的另一端通过轴杆22与滑杆24的一端活动连接,滑杆24贯穿限位板25的左壁且延伸至限位板25的右壁与U形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板25的底部与箱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U形板17的另一侧与第一推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板17的开口方向对着与第一推板13,U形板17使滑杆24与第一推板13直接连接的更加稳定,第一推板13远离工作电机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推板8,第一推板13和第二推板8之间设置有打捆仓26,打捆仓26对压缩的秸秆进行捆绑打结,打捆仓26的底部连通打捆机2的底部,打捆好的秸秆可通过打捆仓26的底部掉落至打捆机的底部,箱体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通槽,打捆仓26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传感器14和活板15,传感器14可检测秸秆的重量,当达到预定重量时,秸秆压缩结束,在打捆仓26内被打捆,传感器14固定安装于活板15的顶部,活板15可在打捆仓26底部的通槽内滑动,活板15的一侧与电动伸缩杆16的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6为已知现有的装置,电动伸缩杆16通过内部的伸缩机电机驱动右旋转,内螺母向前推送,从而外套也跟随内螺母向前推,伸缩杆电机反转,内螺母往回缩,外套也跟随缩进,以此达成左右伸缩的效果,电动伸缩杆16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壁底部开设的槽口内,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可控制活板15在打捆仓26底部的滑动,控制打捆仓26底部的架空,使打捆好的秸秆离开打捆机,电动伸缩杆16靠近第二推板8远离工作电机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9,连接块9远离第二推板8的一侧与液缸10的一侧固定连接,液缸10是将液压能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液缸10的另一侧与固定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11的顶部与箱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1的底部与箱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固定板11和箱体1右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12,所述旋转电机7、工作电机18、电动伸缩杆16和液缸10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12可控制旋转电机7、工作电机18、电动伸缩杆16和液缸10的工作运行。

工作原理:将秸秆投入到投料管3,秸秆被转动时的转筒4表面的螺旋片5挤压至投料管3靠近旋转电机的一侧,秸秆在投料管3内完成了初次简单的压缩,秸秆从投料管3底部的通口落至打捆仓26内,工作电机18转动带动转盘19的转动,使滑杆24在限位板25内左右往复运动,同时带动第一推板13做往复运动,将落下的秸秆不断的朝着第二推板8的方向挤压,第一推板13的挤压效果没有后,停止投料,第一推板13停止运动,液缸10伸长,使第二推板8不断的挤压秸秆,使秸秆被挤压的更加密实,打捆仓26完成对挤压后的秸秆的打捆,传感器14检测到秸秆打捆后的重量满足要求,将信号传至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控制电动伸缩杆16收缩,活板15缩入箱体1内壁底部的通槽内,打捆好的秸秆从打捆机内掉落下来。

综上所述,该高效率的农业秸秆打捆装置,通过设置投料管3,对秸秆进行了较粗糙的压缩,使秸秆的压缩更加的密实,有效的提高了秸秆打捆工作的效率,通过设置第一推板13,对秸秆进行推压,使秸秆挤压至一堆,方便秸秆的压缩打捆,便于后期打捆工作的进行,通过设置第二推板8,将挤压后的秸秆进行再次压缩,提高了秸秆的密实性,使秸秆的打捆更加的方便,打捆后的秸秆更加稳定,不易散落,通过设置活板15,使打捆后的秸秆离开打捆机更加的迅速方便,有效的节省了打捆工作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