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630发布日期:2018-06-12 18:41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华鲟运输的打包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属于珍稀濒危鱼类活体包装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典型的江海洄游性性鱼类,每年10-11月在长江上段产卵,孵化后的幼鱼,经过7至8个月的长途跋涉,于4月底陆续到达长江口,幼鲟在此索饵育肥,逐步完成自身的渗透压等各项生理调节后进入大海。在中华鲟漫长的生命史中,幼鲟阶段极为脆弱受到误捕、水质变化、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幼鲟的抢救救治是中华鲟保护工作重要的一环。在抢救过程中为了有效保护幼鲟,避免其在抢救运输阶段发生缺氧、脱水、高温等威胁,需要研制一种能够便于携带、适合野外作业、结实耐用的打包运输工具。

在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中,与经济鱼类放流不同,中华鲟幼鱼的极为珍稀,为提高幼鱼的放流质量,必须确保中华鲟幼鱼打包运输的成活率,营造良好的运输条件,最大限度减缓运输应激反应。因此放流幼鲟的运输包装也是一项技术难题,需要一种结实、耐用、携带操作方便的打包运输工具。

目前长途运输打包的方式一般是利用运输箱、运输桶,但是这类运输方式都按照经济鱼类活体运输需要进行设计,设备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群体式运输,运输密度高,鱼体之间相互摩擦容易造成粘液脱落、体表损伤和高度应激反应,水质条件可控性差,运输过程会出现水质急剧恶化情况,对运输鱼体健康十分不利。同时,这类运输打包物资都需要额外配置持续供养设备及相关供电设备。此外,目前观赏鱼打包常用的透明塑料袋,虽然便携,但不耐刮,极易被中华鲟骨板刮破,出现漏水、漏气情况,导致运输死亡。因此,现有运输箱、运输桶、塑料袋均不适用于中华鲟幼鱼的打包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工具不容易携带;群体式运输,运输密度高,鱼体之间相互摩擦容易造成粘液脱落、体表损伤和高度应激反应,水质条件可控性差,运输过程会出现水质急剧恶化情况,对运输鱼体健康十分不利;同时,这类运输打包物资都需要额外配置持续供养设备及相关供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包括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呈空心立方体形状,材质为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上部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外接部分呈空心圆柱体形状,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上端开口并可密封,材质为pvc透明膜。

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使用时,将其展开,注入清水至主体部分的1/3到1/2,将中华鲟幼鱼放入其中,利用便携式氧气瓶充氧,充满整个主体部分,旋转收紧外接部分,最后用橡皮圈扎口后,配合冰袋及泡沫箱等即可运输。运输到达目的地时,把整个打包袋放入目的地投放水体内进行温度平衡,使内外水温基本达到一致,然后再将中华鲟幼鱼取出投放至目的地鱼池即可。使用过的打包袋,把里面的水倒出,至阴凉处晾干,折叠后进行储藏,以备下次再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长55cm,宽35cm,高20cm;外接部分的外径20cm,高30cm。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采用1/3~1/2的水体和对应的2/3~1/2氧气的配比。

进一步的,所述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能够盛放全长60cm以下的中华鲟幼鱼。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上端面中心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均为可折叠变形的柔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使用、储藏方便,储藏时占用空间小;

3)经过实验,主体1/3水体,氧气充满整个主体部分的配置可以保证单尾全长50cm规格中华鲟幼鲟12小时以上的需氧量;

4)能避免运输工具颠簸对中华鲟幼鱼带来的伤害;

5)主体部分是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有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鱼的刺激和导致的水温变化;

6)外接部分是pvc透明膜既可以保证不漏水、漏气,同时也可以通过透明部分看到中华鲟幼鱼的实时生命状态,可以在发现鱼体生命状态不佳时及时方便的更换优质水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立体图。

图中,尺寸标注的单位是厘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3,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主体部分采用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外接部分采用pvc透明膜,代替原先的运输箱、运输桶,达到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1-3,采用1/3到1/2的水体和2/3到1/2氧气的配比,代替传统运输箱桶及额外配置的供氧设备,达到保证抢救或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打包转移运输过程中的溶氧需求。

继续参见图1-3,主体部分材料是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保证了运输途中不会出现漏气、漏水的状况,同时因为其不透光性,回避了因为阳光直射引起的水体温度变化。

打包袋的材质,同时也保证了中华鲟幼鱼,不会因为路途颠簸,造成的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抢救幼鲟运输安全的打包袋,同时携带便捷、存储方便,在保护区历次中华鲟幼鱼抢救、放流、转移等工作中经过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