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2337发布日期:2018-08-04 10:5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割机械脱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拆卸式脱粒装置,适用范围窄,脱粒质量不够理想。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脱粒齿发生损坏,由于脱粒齿和齿杆往往是永久连接在一起,则只能更换整个齿杆,更换时费时费力,很难快速响应各种作物状况,经济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可以方便地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更换不同脱粒齿,调整脱粒齿的间距、高度,改变脱粒齿的周向排数,更换不同齿形的脱粒齿,以实现不同作物的高质量、高效率脱粒。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其包括脱粒齿杆、脱粒齿;粒齿杆两端设置有轴肩和螺纹,脱粒齿杆的中间设置有T形槽,T形槽上方为平面,下方为圆弧面。脱粒齿可拆卸地安装在脱粒齿杆的T形槽内,脱粒齿头部设置为六角螺母形,脱粒齿杆部设置为阶梯型,并在杆部中间设置有螺纹。

优选地,脱粒齿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和轴肩,轴肩的高度大于与之连接的孔直径,以实现轴向定位作用。螺纹的长度大于与之连接的防缠盖和螺母以及垫圈的厚度之和,以实现可靠定位。

进一步地,轴肩与防缠盖连接时,两端设置有防松垫片,以实现周向间隙调整的同时,起到防松作用。

优选地,脱粒齿杆中间设置有T形槽,T形槽上方设置为平面,以便于固定,下方设置为圆弧形,以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脱粒齿与T形槽连接时,两端设置有垫片,以实现调整脱粒齿高度的同时,起到防松作用。

优选地,脱粒齿头部设置为六角螺母形,便于脱粒齿与齿杆的有效连接。

进一步地,脱粒齿杆部设置为阶梯形,以便于脱粒齿固定螺母的装拆。

进一步地,脱粒齿杆中部设置螺纹,考虑螺纹加工的可行性。

进一步地,脱粒齿顶部设置为光杆,并带有倒角。避免尖锐的螺纹齿脱粒过程中损坏作物的同时防止不必要棱角对人员造成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方便的通过调整脱粒齿的齿距以改变打击齿数。2、通过调整螺杆的高度以调整脱粒间隙,提高脱粒质量。3、通过调整脱粒齿的周向排数,更换不同齿形的脱粒齿,以适应不同作物的高质量、高效率脱粒。4、可以适用于不同作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粒齿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粒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的装配示意图。

脱粒齿杆(1);两端螺纹(11);轴肩(12);中间T形槽(13);脱粒齿(2);六角螺母形头部(21);阶梯形杆部(22);杆部中间螺纹(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其包括其包括脱粒齿杆(1)、脱粒齿(2)以及固定螺母(3)。

脱粒齿杆(1)两端设置有螺纹(11)、轴肩(12)、中间设置有T形槽(13)。T形槽上方设置为平面,以便于固定,下方设置为圆弧形,以便于加工。通过以上设置实现脱粒齿杆与脱粒齿连接的便捷性。

脱粒齿(2)头部设置为六角螺母形(21)、杆部设置为阶梯形(22)、杆部中间设置有螺纹(23)。

脱粒齿(2)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安装在脱粒齿杆T形槽(13)内,且脱粒齿与T形槽连接时,两端设置有垫片,以实现调整脱粒齿高度的同时,起到防松作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在新型中的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根据需要将脱粒齿(2)装上高度调整垫片,将脱粒齿杆部装入脱粒齿杆T形槽(13),再将防松垫片装在脱粒齿杆部,再装上固定螺母(3),装固定螺母时现用手初拧,再使用工具拧紧,处理好防松措施。即完成单个脱粒齿(2)和脱粒齿杆(1)的装配过程。在需要更换或去下脱粒齿(2)时,首先解除防松措施,接着使用工具拧松固定螺母(3),接着用手拧下固定螺母(3),然后依次取出防松垫圈、脱粒齿(2),取下脱粒齿(2)后,再取下调整高度的垫片,即完成脱粒齿(2)的拆卸过程。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可拆式脱粒滚筒的脱粒齿杆,可以方便地通过螺纹连接对脱粒齿间距、高度,脱粒齿的周向排数,更换不同齿形的脱粒齿,以实现对不同作物的高质量、高效率脱粒。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两端”、“中间”、“上方”、“下方”、“头部”、“杆部”、“底部”、“顶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