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机捡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2327发布日期:2018-08-04 10:51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打捆机捡拾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秸秆作为农业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率只有三成,不仅导致资源的直接浪费,还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然而秸秆一旦合理地利用起来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因此提高秸秆的回收利用势在必行,这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还会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秸秆捡拾打捆机是一种可以从田地中捡拾秸秆并实施打捆的机械,这种打捆机上装有捡拾器,捡拾器上装有用于捡拾秸秆的齿簧,现有捡拾器的齿簧都是围绕主轴做圆周运动的,在捡拾秸秆时容易漏捡,存在着捡拾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捡拾效果好的打捆机捡拾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打捆机捡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捡拾主轴、捡拾导轨,及固定在捡拾主轴上的盘架;

所述盘架上设有多根可自转的齿簧杆,各齿簧杆均平行于捡拾主轴,并且各齿簧杆围绕捡拾主轴对称布设,每根齿簧杆上都沿轴向均布有多根用于捡拾草料的齿簧;

所述捡拾导轨布设在盘架的正右侧,并且捡拾主轴与捡拾导轨为动配合,捡拾导轨上设有多个能顺着捡拾导轨移动的捡拾滚轮,各个捡拾滚轮的轮轴与各个齿簧杆一一对应的偏心固接,并且各个捡拾滚轮的轮轴与各个齿簧杆相互平行;

所述捡拾导轨呈闭环形,捡拾导轨由第一轨段、第二轨段组成,第一轨段、第二轨段均呈弧线形,并且第一轨段、第二轨段的弧心相互错开,并且第一轨段的半径小于第二轨段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捆机捡拾器,利用两段式设计的捡拾导轨与捡拾滚轮的配合,来导引齿簧杆自转,从而改变齿簧的姿态,使得捡拾的草料能准确的掉入打捆机的进料口,具有捡拾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捆机捡拾器局部剖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捆机捡拾器中的捡拾导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打捆机捡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捡拾主轴1、捡拾导轨2,及固定在捡拾主轴上的盘架3;

所述盘架3上设有多根可自转的齿簧杆4,各齿簧杆4均平行于捡拾主轴1,并且各齿簧杆4围绕捡拾主轴1对称布设,每根齿簧杆4上都沿轴向均布有多根用于捡拾草料的齿簧6;

所述捡拾导轨2布设在盘架3的正右侧,并且捡拾主轴1与捡拾导轨2为动配合,捡拾导轨2上设有多个能顺着捡拾导轨移动的捡拾滚轮5,各个捡拾滚轮5的轮轴与各个齿簧杆4一一对应的偏心固接,并且各个捡拾滚轮5的轮轴与各个齿簧杆4相互平行;

所述捡拾导轨2呈闭环形,捡拾导轨由第一轨段21、第二轨段22组成,第一轨段21、第二轨段22均呈弧线形,并且第一轨段、第二轨段的弧心相互错开,并且第一轨段的半径小于第二轨段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利用动力设备驱动捡拾主轴1转动,从而带动盘架3转动,使得各齿簧杆4围绕捡拾主轴1公转,每根齿簧杆4转动至低位时,该齿簧杆4上的各个齿簧6捡拾起地面的草料,然后再向高位移动,在其移动过程中,该齿簧杆4上的捡拾滚轮5在捡拾导轨的第一轨段21中移动,当捡拾滚轮5移入第二轨段22时,转为向低位移动,同时齿簧杆产生自转,使得齿簧上的草料掉入进料口,从而实现捡草输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